搜索到10994篇“ 西北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章
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特色发展路径研究——以青海省刚察县为例
2025年
西北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开发民族特色文旅资源,提高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助力共同富裕。本文聚集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特色发展问题,以青海省刚察县为例,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展开旅游业特色发展的调研,提出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特色发展的路径,包括挖掘旅游景点的自身禀赋、打造西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数字化促进文旅资源线上宣传、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设施等,以供参考。
妥秀艳张少斐张武康
关键词:旅游业特色旅游旅游服务体系
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被引量:1
2024年
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以及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劳动教师回应学生劳动素养、胜任劳动课程需要综合而实践的专业素养。为此,基于劳动教育政策文件以及教师素养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指标框架:劳动教育理念素养,劳动教育知识素养以及劳动教育能力素养,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检验,进而采用问卷调查对西北民族地区四个省份的629位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教师学历、教师专业类型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配套机制会对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劳动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树立劳动教师理念素养;创建数字化劳动教师发展协作网络,强化劳动教师知识素养;完善劳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锤炼劳动教师能力素养;建立健全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标准,提供劳动教师素养发展遵循标准。
王明娣王明娣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魏斌马玉堂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近代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被引量:1
2024年
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区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政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各族人民深陷极度贫困、哀鸿遍野的境地,民穷财尽、经济萧条,城镇屡遭破坏,城市发展缓慢迟滞。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痛和灾难,身处大后方的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却获得了畸形发展的机会。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北民族地区城市进程中的停滞时期,城市建设几无可取之处。
薛凡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城市
自我塑造与家庭重构:西北民族地区返乡女性“微网红”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文章探讨“第361行”中的乡村女性“微网红”如何适应劳动环境,运用既有的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突破性别和城乡权力限制,积极进行自我塑造,展现自己的身份和话语。这一现象体现出女性在新媒体环境下超越既定生活模式、基于业缘进行自我赋能的一种可能。同时,探讨她们如何通过“主外”的“云上工作”来建设“主内”的“云下家庭”,从而平衡个体和家庭的关系,重构家庭的劳动分工与权力结构。研究表明,农民家庭并不是现代化的被动承受者,妇女权利与家庭福祉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彼此磨合和协商的关系。“自我塑造”和“家庭重构”结合的分析框架避免了“见家庭不见个人”或“见个人不见家庭”的单方面叙事弊端。
徐燕尹韬
关键词:自我塑造
西北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实证研究
2024年
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旨在通过为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优质且实惠的金融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达到减缓贫困的目的。针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开展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西北民族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以2011—2021年西北27个民族地区市州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与减贫之间的关系,实现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减贫效应的赋能。同时,也为其他民族地区如何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实现减贫效应提供借鉴范式。
方来李芳霆
关键词:普惠金融减贫西北民族地区
西北民族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文献回顾与综述
2024年
西北民族地区一直以来存在着女性教育程度较低和生育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发现西北民族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更倾向于较早结婚和生育,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对生育意愿较为谨慎。这种关系可以部分解释西北民族地区生育率较高的原因。
臧昕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
西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是以弘扬和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当前,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
余银银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两山”理论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自正式提出后,指明了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振兴隶属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布局之下,为尽快完...
李彦宜
冰雪运动在西北民族地区校园体育特色项目中的发展
2024年
冰雪运动在西北民族地区校园体育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优势。这一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可以为冰雪运动提供理想的实践环境,然而,受制于资源配置不均衡与学生参与度差异,冰雪运动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一定挑战。本文探讨推动冰雪运动在西北民族地区校园体育发展的路径,分别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合作学习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任务设置、协作学习与多维评价对学生运动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提升。
康骏鹏
关键词:冰雪运动校园体育学生参与度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相关作者

高永久
作品数:245被引量:1,831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 边境牧区 少数民族
刘庸
作品数:33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西北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 城市化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
李双奎
作品数:49被引量:169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西北民族地区 村民自治 经济发展 化妆品 农业社会化服务
滕堂伟
作品数:101被引量:984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影响因素 长三角 产业集群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杨森
作品数:19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西北民族地区 社会转型 生态环境 西北民族 哲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