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篇“ 裸体方格星虫“的相关文章
一种裸体方格星虫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裸体方格星虫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裸体方格星虫进行加工提取多糖,而后再与方格星虫提取物、姜黄粉、碳酸氢钠、柠檬酸、麦芽糊精进行混合制备泡腾片;本发明发掘了方格星虫多糖的新用途,并将其...
张晨晓 张广平
一种裸体方格星虫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裸体方格星虫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裸体方格星虫进行加工提取多糖,而后再与方格星虫提取物、姜黄粉、碳酸氢钠、柠檬酸、麦芽糊精进行混合制备泡腾片;本发明发掘了方格星虫多糖的新用途,并将其...
张晨晓 张广平
裸体方格星虫活性肽的酶法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
裸体方格星虫(SipunculusnudusL.)(以下全文简称方格星虫)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沿海,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价值的水产品。目前,关于方格星虫的活性研究主要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辐射、降血压、...
孙瑞坤
关键词:裸体方格星虫响应面优化
Cd^(2+)离子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毒性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有关裸体方格星虫毒性效应并以金属Cd^(2+)离子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毒性进行总结,分析国内研究发现,结果主要集中在金属Cd^(2+)离子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毒性效应,为后续研究开发裸体方格星虫做准备。
赵秀志王湘君焦晨佳李六欢钱明胡吉玲陈文
关键词:方格星虫CD离子对毒性效应养殖条件
不同产地裸体方格星虫脂肪酸类成分资源化学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裸体方格星虫样品中脂肪酸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12个裸体方格星虫样品中的26种脂肪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一步对各样品中的各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对裸体方格星虫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各样品26种脂肪酸类成分总含量范围为198.20~578.05μg/g,总含量最高的样品是海南三亚的裸体方格星虫体腔液样品(S12);各产地样品中脂肪酸类成分总含量均呈现体腔液部位高于外壁+内脏部位。测定样品的26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1.54%~5.65%和1.61%~4.94%;单不饱和脂肪酸中顺芥子酸含量最高,分别占各样品总含量的14.66%~46.41%;基于26种脂肪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对12个裸体方格星虫样品的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裸体方格星虫的外壁+内脏样品相互接近,体腔液样品差别较大。结论裸体方格星虫中脂肪酸不仅种类多样、含量丰富,而且具有多种重要活性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合理。本研究中对脂肪酸类成分的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裸体方格星虫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刘欣葛雅辉唐于平郭盛丁少雄林祥志林汝榕段金廒
关键词:裸体方格星虫脂肪酸
通过控制印楝素浓度提高裸体方格星虫养殖存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裸体方格星虫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印楝素浓度提高裸体方格星虫养殖存活率的方法,印楝素的安全浓度为0.0007mg/L;印楝素对裸体方格星虫的LC<Sub>50</Sub>分别为0.249mg/L、0....
廖永岩徐淑庆张艳秋雷娟王超
湛江近海海域裸体方格星虫消化系统的剖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为探索湛江近海海域裸体方格星虫的消化系统特点,以湛江近海海域裸体方格星虫为材料,对其消化道的形态和组织学进行了切片剖析。结果表明,裸体方格星虫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肠、直肠、盲肠和肛门等组成;在直肠上附有直肠盲囊,其消化道约为体长的2.5倍,肠道通过3个回折及螺旋缠绕形成肠索;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黏膜层有大量的皱褶,没有连续肌肉层,而黏膜下层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等;裸体方格星虫消化道有发达的纤毛,直肠盲囊连接于直肠末端,里面充满黄色液体。
班庭辉陈振国周鸿凯
关键词:裸体方格星虫近海海域消化道
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离心、硫酸铵分级盐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裸体方格星虫内脏得到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为单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33250;酶学分析结果最适反应温度约为45℃,最适反应pH值为7.5 Ba2+离子对该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Mg2+、Ca2+、K+、Na+和Ag+不影响该酶的活性。裸体方格星虫纤溶酶纤溶活性完全被苯甲基磺酰氟(PMSF)抑制,为丝氨酸蛋白酶;此外,裸体方格星虫纤溶酶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雷丹青李肖肖廖共山
关键词:纤溶酶纯化色谱酶学性质
裸体方格星虫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报道了2008~2011年在福建开展裸体方格星虫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每年3~5月从福建沿海采集一定数量的裸体方格星虫亲体,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在海水盐度26~32、水温28.5~30.5℃条件下,孵出的海球幼体经9~13d的培育,变态为稚虫,再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达到体长1.0~2.8cm的星虫幼苗。2008、2009、2011年分别培育出方格星虫幼苗1.779×106条、2.88×106条和5.526×106条。
林向阳李雷斌宁岳曾志南
关键词:裸体方格星虫人工育苗幼苗
不同地理群体裸体方格星虫遗传结构及种群分化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对福建长乐、古雷、晋江海区裸体方格星虫自然群体91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厦门、北海、三亚3个地理群体15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在106个个体中共发现19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52个单倍型,长乐、古雷、晋江海区3个地理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在0.626到0.972之间,核苷酸多样性(π)在0.00155到0.01325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1.97%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98.03%,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关系树显示单倍型聚合为A、B、C、D 4个不同的具有高支持率的分支,表明我国沿海至少存在4个线粒体具显著差异的类群,并可能存在隐蔽种。单倍型最小拓展网络图揭示裸体方格星虫类群A存在福建沿海和北部湾两个明显的分支,是否可提升为亚种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结果为中国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种质资源保护、人工苗种放养及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宁岳巫旗生徐德华郭金泉曾志南林向阳
关键词:裸体方格星虫线粒体COI基因

相关作者

曾志南
作品数:169被引量:711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泥东风螺 菲律宾蛤仔 牡蛎 三倍体 二倍体
宁岳
作品数:71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牡蛎 菲律宾蛤仔 人工育苗 养殖群体 幼虫培育
林向阳
作品数:48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育苗 人工育苗 鲻鱼 盐度 裸体方格星虫
邓中日
作品数:29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耳鲍 消化道 裸体方格星虫 超微结构 组织学
黄勃
作品数:139被引量:522H指数:1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耳鲍 东寨港 红树林 杂色鲍 HALIO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