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9篇“ 补肾化瘀方“的相关文章
- 补肾化瘀方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4例采用TCRA治疗的宫腔粘连(IUA)肾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n=32)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化瘀方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n=3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结果治疗后,两组IU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容积(EV)、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内膜区血管化指数(VI)及血流指数(FI)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IUA肾虚血瘀证TCRA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 娄稚非孙晶陈莹丛培玮
- 关键词:宫腔粘连肾虚血瘀证临床疗效
- 补肾化瘀方对无排卵性不孕患者受孕率与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对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使用补肾化瘀方加减法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150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所选患者分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各75例。比较两组的排卵率和受孕率。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后,排卵率和受孕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而言,观察组的排卵率为96.00%(72/75),对照组为86.67%(6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受孕率方面,观察组为90.67%(68/75),而对照组为69.33%(52/75),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卵巢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LH)水平趋于正常(P<0.05)。免疫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和C反应蛋白(CRP)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卵巢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改善卵巢功能。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广泛推广的潜力。补肾化瘀方通过调理肾气、活血化瘀,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殖健康状态,为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选择。
- 马丽明
- 关键词:排卵障碍肾虚血瘀补肾化瘀方
-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补肾化瘀方对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标志物(TGF-β1、Smad2、Smad3和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IUA大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33只),造模组采用双重损伤法建立并验证IU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和药物组(补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取大鼠子宫组织,肉眼观察子宫大体形态,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Masson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胶原纤维面积比;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形态不规则,色泽暗淡,出现一定程度的迂曲、僵直和水肿,局部可见子宫积液;子宫内膜厚度下降(P<0.01)且厚薄不均,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腺体稀少(P<0.01)且结构变形,胶原纤维面积比明显增加(P<0.01);子宫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Smad7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化瘀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形态、色泽明显好转,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计数增加,胶原纤维面积比下降(P<0.01);子宫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Smad7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肾化瘀方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纤维化标志物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量,提高Smad7的表达量。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来改善IUA大鼠纤维化损伤程度,促进IUA大鼠子宫内膜的修复。
- 顾心雨刘蕊陈莹孙晶丛培玮
- 关键词:补肾化瘀方宫腔粘连
- 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HIF-1α、Beclin-1、BNIP3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myosin-like BCL2 interacting protein,Beclin-1)、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adenovirus E1B 19 kDa protein-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影响。方法:将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达英-35治疗,治疗组予补肾化瘀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的表达水平及HIF-1α、Beclin、BNI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H、FSH、E2、T、P表达水平均降低,PRL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HIF-1α、Beclin-1、BNIP3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其可能在自噬调控中发挥作用,进而改善PCOS患者临床症状。
- 王懿娴张瑞瑞许彩凤潘文石璇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型补肾化瘀方
- 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60例,按就诊号随机分成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30),对照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GnRH)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补肾化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补肾化瘀方可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血清CA125的水平以及复发率。结论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 渠媛康文艳王静管贺
- 关键词:补肾化瘀方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醋酸曲普瑞林糖类抗原125
- 诊刮术后补肾化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崩漏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诊刮术后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崩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诊刮术后或撤退性出血第15天,口服地屈孕酮片,每次10 mg,每天2次,共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化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在诊刮术后运用补肾化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崩漏患者诊刮术后采用补肾化瘀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地屈孕酮。
- 魏姣龙赵德珍谢洪夏寒张天红蔡燕
- 关键词:补肾化瘀方地屈孕酮
- 补肾化瘀方对PCO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IL-6及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首次就诊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的60例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补肾化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激素、糖代谢相关指标、脂代谢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COS患者排卵率较对照组高(76.83%比49.43%,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4.18±2.58)分比(12.50±2.17)分,(6.07±2.94)分比(11.97±2.44)分,P<0.01]、空腹血糖[(5.05±0.45)mmol/L比(5.27±0.70)mmol/L,(4.92±0.56)mmol/L比(5.44±0.37)mmol/L,P<0.05]、空腹胰岛素[(9.66±4.54)mU/L比(13.48±4.73)mU/L,(8.44±2.81)mU/L比(12.20±5.19)mU/L,P<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2.18±1.05)比(3.17±1.24),(1.89±0.76)比(2.99±1.42),P<0.05]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18±2.58)分比(6.07±2.94)分,P<0.05],黄体生成素[(10.12±1.72)mIU/mL比(12.54±2.56)mIU/mL,P<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1.65±0.32)比(1.95±0.40),P<0.05]、睾酮[(0.47±0.12)ng/mL比(0.57±0.16)ng/mL,P<0.05]水平降低,三酰甘油[(1.31±0.62)mmol/L比(1.66±0.56)mmol/L,P<0.05]、总胆固醇[(3.91±0.98)mmol/L比(4.40±0.70)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2.60±0.61)mmol/L比(3.05±0.79)mmol/L,P<0.05]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1.41±0.17)mmol/L比(1.31±0.17)mmol/L,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alectin-3 [(8.71±1.67)ng/mL比(9.91±2.23)ng/mL,P<0.05]、IL-6 [(30.24±3.85)pg/mL比(32.62±4.97)pg/mL,P<0.05]、CRP[(2.80±0.91)mg/L比(3.32±0.64)mg/L,P<0.05]水平降�
- 汪钘梅青青潘敏丹孙忻
- 关键词:补肾化瘀方慢性炎症半乳糖凝集素-3白介素-6
- 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方法]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西医组160例,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补肾化瘀方组1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通过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价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情况,给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补肾化瘀方组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评分低于常规西医组(P<0.05),补肾化瘀方组TNF-α、VEGF、EMAb水平较常规西医组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LH、P、E2含量较常规西医组明显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常规西医组明显降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较常规西医组(88.13%)高(P<0.05),常规西医组2年复发率为12.90%,补肾化瘀方组2年复发率为3.21%,两组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瘀方组开始复发时间长于常规西医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机体炎症,降低VEGF、EMAb水平,改善性激素水平有关。
- 康文艳渠媛王静管贺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抗子宫内膜抗体复发率
- 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不孕大鼠卵巢组织NLRP3/ASC2/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24年
- 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不孕大鼠卵巢组织NLRP3/ASC2/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肾虚血瘀型不孕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给予补肾化瘀方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通过对大鼠卵巢组织的采集和分析,我们评估了NLRP3/ASC2/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结果 经过补肾化瘀方治疗后,实验组的NLRP3/ASC2/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明显下降。此外,实验组的卵巢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抑制,细胞凋亡水平也显著降低。结论 这项研究提供了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不孕大鼠卵巢组织的NLRP3/ASC2/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的初步证据。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益处。
- 钱璐李亚格熊一文宁士超熊瑛
- 关键词:补肾化瘀肾虚血瘀型卵巢组织
- 基于TGF-β1/Smad3通路的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补肾化瘀方治疗宫腔粘连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补肾化瘀方治疗宫腔粘连的机制,特别是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中药组、联合治疗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指数、3U-PDA参数,结合胶原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及TGF-β1、Smad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 初步数据显示,经过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厚度增加,血管指数、血流指数改善,并且TGF-β1、Smad3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提示治疗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3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的纤维化。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补肾化瘀方能够有效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其机制可能涉及对TGF-β1/Smad3通路的调节,这一发现为宫腔粘连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理论支持。
- 罗雪慧陈静
- 关键词:宫腔粘连补肾化瘀方
相关作者
- 潘文

- 作品数:185被引量:7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化瘀方 中医药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 康开彪

- 作品数:85被引量:4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清利通淋汤 热淋 动物实验 补肾化瘀方
- 杨正望

- 作品数:109被引量:6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名医经验 子宫内膜容受性 肾虚血瘀 健脾化痰方
- 余曦明

- 作品数:30被引量:146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化瘀方 PCO 健脾化痰方 高雄激素血症
- 王贵霞

- 作品数:27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化瘀方 关联规则 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