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5篇“ 街道峡谷“的相关文章
- 基于街景数据的街道日照时长时空分布研究——以日本典型街道峡谷为例
- 本研究以日本四个地区的典型街道峡谷为例,探讨了夏季城市街道峡谷日照时长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其与街道形态的关系。通过对全景图像的语义分割和几何变换,量化分析四个地区的夏季街道峡谷日照时长、街道可视因子、街道宽高比,此外,本研究...
- 蒋昊珉吴亮李昱萱
- 关键词:街道峡谷高温热浪街道界面
- 街道峡谷颗粒物扩散的Fluent模拟研究
- 2024年
- 建立了1个二维街道峡谷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建立的街道峡谷中的气流场及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侧等高街道峡谷内形成1个顺时针旋涡,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背风侧附近,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最大为82.6μg/m3。递降型街道峡谷在街道内存在1个逆时针旋涡,迎风面靠近地面处污染物浓度最大为101μg/m3;递升型街道峡谷在街道内则形成1个高度与迎风面建筑物高度相当的顺时针旋涡,背风面靠近地面处污染物浓度最大为70μg/m3。窄峡谷街道内污染物浓度明显增大,其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靠近污染源处污染物最大浓度为100μg/m3;而宽峡谷街道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其对应位置上的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地面中心处最大浓度为80μg/m3。通过迎风面、背风面不同高度下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比较可知,Fluent软件对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模拟结果基本合理。
- 胡伟张玲玲
- 关键词:街道峡谷FLUENT颗粒物
- 灌木篱墙对高架桥街道峡谷内CO扩散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灌木篱墙布局对高架桥街道峡谷内部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将灌木篱墙假设为多孔介质,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组分运输方程对布置中央灌木篱墙和两侧灌木篱墙的高架桥街谷的底部和桥面道路机动车排放的CO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并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且与标准街谷不同,高架街谷中的灌木篱墙不仅不会阻碍流场运动,还能加强底部受阻风场与上部风场的对流,有利于底部道路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能够有效降低街谷的整体污染物浓度,改善污染物在背风侧、桥体上方和底部集聚的问题。两侧均设置篱墙时风场的上下对流更强,背风面壁面处CO质量分数降低60%,增设灌木篱墙可作为改善其内部空气污染程度的有效措施。
- 王薇陈昌萍郑翥鹏张祥敏
- 关键词:高架桥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
- 长春市风环境对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影响研究
- 2024年
- 采用ENVI-met数值仿真技术软件,针对长春市微尺度范围内,风环境下污染物扩散对城市街道峡谷空气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冬季v=0 m/s与v=2 m/s环境下,气流流速在近地面处较低,随着z轴高度不断增加气流流速逐渐增大,两种风向气流流速变化规律为135°风向>180°风向;污染物浓度随着z轴高度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小,街道峡谷近地面污染物浓度最大;v=0 m/s环境下,180°风向污染物浓度最大;v=2 m/s环境下,135°风向污染物浓度最大。
- 李晓莉安笑媛李美萱刘嘉静郭丰源
- 关键词:风环境街道峡谷气流速度污染物浓度
- 环境风条件下非对称街道峡谷的火灾烟气扩散与回卷机制
- 2024年
- 城市中常见多种街道峡谷(简称“街谷”)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大量火灾烟气等有害气体。受城市冠层环境风的影响,烟气向下风向倾斜,有可能被下风向建筑物阻挡而无法顺利向自然环境中扩散,导致出现街谷内烟气回卷现象,对身处其中人员的安全疏散和身体健康十分不利。运用火灾计算流体模拟软件FDS,重点考虑街谷非对称性对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效应构建了街谷模型;选取典型的街谷条件,通过改变上、下风向建筑物高度和环境风速,揭示了烟气扩散与流场结构演化特征,获得了各非对称街谷条件下的临界回卷风速;引入街谷非对称因子m(上、下风向建筑物高度之比),建立了临界回卷风速与非对称因子m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保持下风向建筑物高度不变而增加上风向建筑物高度时,烟气扩散呈现完全回卷、半回卷和不回卷三阶段控制,反之,保持上风向建筑高度不变而增加下风向建筑物高度时,烟气扩散呈现不回卷和完全回卷两阶段控制;m值越大,即上风向建筑物越高或下风向建筑物越低时,越难形成烟气回卷现象,所对应的临界回卷风速也越大,而m值相近时街谷火灾烟气回卷行为相似;最终提出了临界回卷风速vc与街谷非对称因子m之间的分段线性预测模型。
- 陆凯华向燕晴徐华升毛少华李博倪晓阳
- 关键词:街道峡谷烟气扩散
- 绿化空间布局及壁面加热条件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 2024年
- 采用经风洞实验验证的标准k−ε数值模型,模拟了绿化空间布局及壁面加热条件对街道峡谷内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考虑了3种绿化组合方式与4种壁面加热条件,并采用无量纲浓度K与空气交换率RACH分别对街道峡谷内污染情况与通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的绿化空间布局和壁面加热条件会改变街道峡谷内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分布。选择绿化结合布局时,应尽量选择绿墙和绿篱的组合以减弱绿化阻塞作用对污染物扩散的不利影响。背风面加热和迎风面加热对街道峡谷的通风能力提升作用并不明显,而三壁加热能明显改善街道峡谷的通风性能。
- 梁千逢尹作宏姚成蒋欣峰杨慧琳张震罗杨
- 关键词:街道峡谷绿化配置污染物扩散
- 基于机器视觉的兰州市街道峡谷PM2.5监测与贡献解析
- 范志光
- 城市街道峡谷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空气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23年
- 街道峡谷是城市构成部分之一,其特殊的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物聚集,使沿街居民及行人增加健康风险。文章以街道峡谷内的PM_(2.5)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春季在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设置4个固定式监测样点,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春季合肥市街道峡谷的PM_(2.5)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建筑形态、气象因素、车流量、道路绿化等环境因素均与PM_(2.5)质量浓度具有一定关联性,对未来城市空气质量预测及优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 潘辉王薇胡春
- 关键词:街道峡谷
- 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对交通颗粒物扩散的影响研究
-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工城市结构取代了原有的自然土地覆盖、高层建筑取代了低矮楼房形成了街道峡谷。街道峡谷交通密集、通风不良的特点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有着直接影响,城市街道峡谷微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现代城...
- 高靖雯
- 关键词:城市街道
- 基于颗粒物时空分布的街道峡谷空间形态研究——以合肥市同安街道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城市化加速建设的情况下,街道峡谷已成为城市建成环境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街道峡谷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建筑空间形态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为研究对象,监测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变化并对其进行空气质量评价,从多维度视角出发研究街道峡谷空间形态,并对街道峡谷中下沉广场这一特殊建筑空间形态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街道峡谷内PM_(2.5)、PM_(10)的日均质量浓度均表现出多峰变化的特点,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8:00-9:00区间,最小值出现在13:00-14:00区间,因此建议同安街道的居民尽量避开工作日早高峰时期,在下午13:00-16:00期间出行,以减少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2)运用AQI对同安街道各监测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空气质量状况以优良为主,等级多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选点E所在的口袋公园空气质量最优,选点B所在的商业下沉广场空气质量最差。(3)各个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指标对街道峡谷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植被覆盖率>高宽比>建筑高度比>相对高程>建筑退界>天空开阔度。其中植被覆盖率与街道峡谷中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街道退界空间中增加绿化可以显著改善其空气质量。(4)适当提高建筑高宽比,采用底层架空以减少建筑物对近地面空气流动的阻碍作用,有利于改善街道峡谷内的空气质量。(5)街道峡谷内下沉广场的高度越深,越不利于污染物在场地内的扩散,并对空气质量带来消极影响,而适当地增加下沉广场的宽度,对提高场地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作用。该文旨在为城市街道峡谷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规划策略和科学依据,为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优化设计和城市交通出行提供参考依据。
- 王薇代萌萌
- 关键词:街道峡谷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 黄远东

- 作品数:142被引量:5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污染物扩散 街道峡谷 内污染 热效应
- 黄震

- 作品数:824被引量:2,730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柴油机 二甲醚 内燃机 燃烧 数值模拟
- 王嘉松

- 作品数:154被引量:5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涡激振动 数值模拟 圆柱 附属 隔水管
- 罗杨

- 作品数:22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街道峡谷 污染物扩散 热效应 数值模拟 内污染
- 谢晓敏

- 作品数:50被引量:26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碳 街道峡谷 生命周期 燃料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