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篇“ 行政主体理论“的相关文章
- 合作治理视阈下行政主体理论发展新方向
- 2024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治理逐渐成为行政治理模式的主流,行政主体理论逐渐难以自洽。应将行政主体分为职权行政主体和职能行政主体,赋予履行行政职能的私主体职能行政主体地位。解除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之间的连带关系,公私合作被告的确认先判断私主体是否为职能性行政主体。扩大行政调解范围,摆脱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
- 周行
- 关键词:行政主体理论
- 网络平台私权力扩张背景下行政主体理论的完善
- 2024年
- 平台私权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行政权力形态,对建构在国家行政权力基础上的传统行政主体理论构成了冲击。面对平台私权力扩张给传统理论带来的挑战,国内行政法学者提出了若干应对方案,目前成型的观点有新型主体学说和社会行政主体理论,但诸多调试在与诉讼实践衔接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张力。赋予网络平台“准行政主体”资格可以有效回应平台公司承负的规制主体义务;准行政主体作为履行公共职能的社会行政组织,应能独立承担公法上的责任。
- 杨宏韬邢益精
- 关键词:国家行政社会行政公法责任
- 论行政主体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 2023年
- 我国学界关于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在我国是否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政府职能部门是否继续作为行政主体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尚未形成共识。我国不宜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治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而且我国也没有国家法人学说。当然,我国目前的行政主体理论有待完善,面临本土化建构的重大任务。有鉴于此,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应继续保留,但应取消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基于公权不可处分原则,行政法规和规章原则上不应授予社会组织行政权。
- 朱世海朱应平
- 关键词:行政主体理论本土化建构
- 行政诉讼被告认定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分离论
-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不足,在实践裁判中弊端也是愈发明显。在理论方面,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以确定行政诉讼被告为中心,使得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出现概念混同。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基于不同的理由裁定非行政主体组织可以...
- 李成
- 关键词:行政主体理论行政执法主体
- 论机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创新被引量:15
- 2021年
- 机构改革的逻辑路径主要是静态的机构调整与动态的职能转变,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属于不同的逻辑范畴。党政融合的机构改革实践为行政主体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行政主体是动态性、抽象性、开放性的概念范畴,行政主体理论是行政法治的基础理论,在机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机构改革的理论分析,引入与之逻辑关联的行政主体理论,可发现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逻辑错位和现实问题,如静态的行政机关概念范畴狭窄、行为主体权责分离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对相关学说和域外经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行政主体概念范畴的界定与调适、组织形式的分立与统合以及新型党政融合体制中的主体行为属性的甄别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从而拓宽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视野,对机构改革在现实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进行理论回应。
- 熊文钊
- 关键词:行政职能行政主体行政救济行政组织法
- 探索党政机构合署合设下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
- 2021年
- 在新一轮的党政机构合署合设改革中,国家机构和党的机构发生了职能的转变与融合,产生了新的行政上的主体,同时也给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面临重构的问题,学界对行政主体理论作了诸多调试。党政机构合署合设背景下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应当突破传统的“诉讼主体模式”,综合考虑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行政救济以及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等因素,使各方面的因素协调配合以构建新的行政主体理论。
- 时晓凤
- 关键词:考量因素
- 党政机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完善
- 2020年
- 党政机构的合署办公改革,对行政主体理论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自建国以来,我国党政机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一直备受关注,行政主体理论也随着党政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完善。但是理论界对党政合署办公、合并机制论述大多限制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及行政学领域,如在法理学与宪法层面的概括讨论,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论述存在较为突出的理论缺位现象。基于此,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切入点,面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给行政主体带来的挑战,对行政主体理论进行完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魏厚玲
- 关键词:合署办公行政法学界行政主体理论党政机构公共管理学
- 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重塑被引量:123
- 2020年
- 行政主体理论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的理论原点,自西方舶来之后,被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需要迅速工具化,难以发挥其理论基础的功能。革新行政主体理论需要回到其本来的世界——公共行政的场域。全面回应我国整体政府改革和社会行政扩展的趋势,按照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两个层面改造行政主体理论,将国家作为政治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各级政府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剥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赋予各类从事公共行政的政府外组织“准行政主体”的公法身份。解除行政主体与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和行政诉讼被告之间的连带关系,按照“谁行为谁被告(复议被申请人)”的原则简化行政救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走出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的循环论证,将行政主体作为确定行政行为的一个因素。
- 王敬波
- 关键词:整体政府国家行政社会行政行政主体理论
-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 2020年
- 我国现行行政主体理论构建与80年代末行政诉讼法制定之时,但其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趋成熟已经突显,引起了许多学者对该理论的反思和重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已达成共识.本文尝试探讨怎样提供一个缓冲地带以实现我国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实现平和过渡,并试着从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关联的角度尝试切入和更深层次的探析.
- 王博
- 关键词:行政主体行政诉讼被告
- 理想中的行政主体理论及其困境被引量:2
- 2020年
- 我国学者对“诉讼主体模式”的行政主体制度持批评态度,主张以大陆法系的分权主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以公法人制度为核心的“分权主体模式”。分权主体理论表现出规范主义的风格,强调民主和效率的价值导向,发挥行政主体的分权与自治功能。在基础范式上,分权主体理论以冲突范式和个体主义为前提预设。冲突范式与个体主义表明了分权主体模式的现代性特征,进而揭示了其社会现实基础,即现代市民社会。中国社会不是也不可能转变为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因此分权主体模式在我国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因此,分权主体理论只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外部反思,对立法实践没有指导意义。
- 鲁谷辰
- 关键词:个体主义社会现实
相关作者
- 孙雪

- 作品数:6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 行政法 行政主体理论
- 梁凤云

- 作品数:50被引量:61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行政诉讼 司法解释 行政协议 法治政府 行政争议
- 李琳琳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研究主题:行政主体理论 《行政诉讼法》 行政主体 行政法
- 石佑启

- 作品数:169被引量:2,03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行政法 私有财产权 行政法治 法治化
- 蒋伟龙

-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沙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主体 权利救济 行政权力 公立高校 高校管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