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2篇“ 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文章
-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中心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就诊的143名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3例失访,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140名。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精细危险分层、明确管理目标及门诊常规降脂药物治疗,实验组实行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精细分层、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首席专家团队坐诊、优化药物方案、后续动态随访管理等措施对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进行持续且强有力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脂代谢指标、生活方式、服降脂药率、患者满意度及血脂LDL-C达标率指标。结果本研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人群罹患ASCVD风险普遍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90%(63/70)、91.43%(64/70)的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症。经6个月的管理,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烟、饮酒人数的减少幅度以及运动人数的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服降脂药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CVD危险分层各亚组L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仅分别为27.14%(19/70)和25.71%(18/70),管理后两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分别为80.00%(56/70)和48.57%(3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P<0.01)。结论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指标,提高血脂达标率,为血脂代谢紊乱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 施炳超
- 关键词:血脂代谢紊乱血脂达标
- 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岩藻多糖[100 mg/(kg·d)]处理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岩藻多糖处理组给予岩藻多糖10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42 d。给药期间记录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给药结束后计算小鼠脂体比,测定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结果:经岩藻多糖处理后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P<0.01)和脂体比(P<0.05)。岩藻多糖灌胃后,对小鼠的摄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饮食组能量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岩藻多糖处理组小鼠摄食量和能量摄入量略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岩藻多糖灌胃处理后,小鼠血清TG、TC、LDL-C和FFA水平较高脂饮食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此外,还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
- 刘希鹏孙娟赵安达刘喆张海峰唐雯陈洁文
- 关键词:高脂饮食肥胖血脂代谢紊乱
- 禾肾丸通过调控ANGPTL3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禾肾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血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作特殊处理,仅予以每日清晨蒸馏水灌胃;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每日清晨蒸馏水灌胃;禾肾丸组:造模成功后每日清晨以禾肾丸灌胃;对照组:造模成功后每日清晨以泼尼松灌胃;联合用药组:造模成功后每日清晨以泼尼松、禾肾丸灌胃,各组均灌胃8周。密切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及研究期间各种行为学改变,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2、4、6、8周末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ANGPTL3表达水平。分析各组大鼠血清ANGPTL3表达水平与血脂指标及造模后第8周末24 h尿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禾肾丸组、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造模后第8周各种行为学改变均优于模型组;各组大鼠造模前1 d 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4周模型组、禾肾丸组、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6、8周禾肾丸组、对照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和低于模型组(P<0.05),而禾肾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禾肾丸组、对照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TC、TG、L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ANGPTL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HDL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且禾肾丸组、对照组大鼠TC、TG、LDL-C及ANGPTL3均低于模型组和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HDL-C均高于模型组和低于联合用药组(P<0.05),而禾肾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ANGPTL3表达水平与TC、TG、LDL-C及24 h尿蛋
- 何怡然欧阳林旗徐文峰郭宇鸽肖望重黎旭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蛋白尿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阿霉素肾病大鼠
- 高龄老年血脂代谢紊乱的管理新进展被引量:8
- 2023年
- 2022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预计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32.9%~37.6%。2033年老龄化人口占比将>20%,达到超级老龄化社会,随后老龄化人口占比持续快速升高,2060年将达到35%。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心血管病危险也随之增加。
- 李世军李小鹰
- 关键词:血脂异常脂蛋白类调脂药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肾损害程度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深入探讨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美国NKF和FDA制定的尿清蛋白分级系统 将受试者分为NA、MA和CN组。分别检测各组GLU、TG,TC等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血脂指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N组ACR与各血脂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法分析筛选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A组与NA组比较,sdlDL、sdLDL/LDL及LDL/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组与NA组比较,TC、sdLDL、LDL、LDL/HDL、sdLDL/LDL及APOB/APOA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CN组与MA组比较,病程、LDL、sdLDL、sdLDL/LDL有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CN组ACR 与sdLDL、sdLDL/LDL、LDL/HDL、LDL、TC、APOB/APOA1、APOB、TG呈正相关,与HDL、APOA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TC、LDL、sdLDL、sdLDL/LDL、LDL/HDL、APOB/APOA1和病程均是造成T2DM患者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K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紊乱,其中血清sdLDL、sdLDL/LDL、LDL/HDL水平与 ACR呈中等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早期风险判断指标,并可对DKD 的发展进程进行评估及预测,其它血脂指标可作为DKD辅助监测指标。
- 郭明
- 关键词:ACR
- 血清IL-1β水平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其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5例(研究组),选取正常老年人共11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进一步分析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交互作用对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脂水平、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均为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对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P<0.05),高血清IL-1β水平和抑郁症状老年人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风险为低血清IL-1β水平且无抑郁症状老年人的8.274倍。结论高血清IL-1β水平以及抑郁症状均为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IL-1β水平与抑郁症状对老年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 靳小静韩彩莉李卫陈莹张瑛琪苏冠丽汪艳丽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抑郁症状血脂代谢紊乱老年患者
- 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苯扎贝特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DL-C、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压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氨氯地平片治疗。
- 马翔宋相为王东玲李峥
-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氨氯地平片血脂血压内皮细胞
- 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行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120.24±8.76)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77.68±10.12)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7.78±8.64)、(94.56±11.0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固醇为(5.11±0.22)mmol/L、甘油三酯为(1.31±0.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03±0.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14±0.39)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为(5.94±0.66)mmol/L、甘油三酯为(2.71±0.5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91±0.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0.74±0.28)mmol/L;治疗后,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一氧化氮为(28.34±5.14)μmol/L、一氧化氮合酶为(26.37±4.35)μmol/L、内皮素-1为(80.16±6.74)pg/ml,对照组一氧化氮为(24.61±5.25)μmol/L、一氧化氮合酶为(22.04±4.09)μmol/L、内皮素-1为(88.14±7.16)pg/ml;治疗后,实验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均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贝特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能够科学控制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曹兴阳
- 关键词: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
-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应用依折麦布片、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片、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对患者临床疗效、脂肪因子、糖脂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通用环球中铁咸阳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降糖药物治疗,适当进行锻炼,控制饮食,健康教育等基础干预,同时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网膜素-1(omentin-1)载脂蛋白A(Apo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更低(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片、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调节脂肪因子表达,促进脂肪组织合成更多保护性因子,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和现静张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瑞舒伐他汀脂肪因子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2年
-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观察组),n=50。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数、血液流变学、血压和生活质量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高,血脂水平更低,血压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更低(P<0.05)。两组的副作用几乎没有差异(P>0.05)。结论:血压和脂肪相互作用,肥胖会增加血管壁厚度,增加动脉硬化病例的出现,增加动脉损失,恶化高血压症状。血管张力的增加会影响内皮细胞,并导致细胞间隙增加。脂肪蛋白很容易穿透细胞壁,导致脂肪流失。在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异常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出现冠心病的危险性。所以对该类疾病患者实施积极治疗能够改善突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性。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指标的变化,优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优化生活质量。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控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进而增加对患者的血脂水平的控制。所以,该药物可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 杨传华
-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
相关作者
- 胡鹏

- 作品数:80被引量:260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载脂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 高脂血症
- 邹大进

- 作品数:780被引量:5,205H指数:3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 覃远汉

- 作品数:174被引量:361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硬化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脏组织
- 赵玫

- 作品数:32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载脂蛋白E 同胞 APOE基因 多态性分析 家族史
- 李铭芳

- 作品数:67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 小儿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