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770篇“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相关文章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他莫昔芬诱导的子宫腺肌病小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甘草汤(JSGD)对他莫昔芬诱导的子宫腺肌病(AM)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雌性ICR新生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0只作为造模组。在出生后第2~5天,造模组小鼠给予2.7μmol·kg^(-1)他莫西芬+5μL·g^(-1)花生油、卵磷脂、炼乳混合液(体积比=2∶0.2∶3)滴喂以建立AM小鼠模型。第16周模型复制成功后,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JSGD高剂量组(5.972 g·kg^(-1)·d^(-1))、JSGD低剂量组(2.986 g·kg^(-1)·d^(-1))及地诺孕素组(0.362 mg·kg^(-1)·d^(-1)),每组6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按照AM标准分级进行评分;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中VEGF、HIF-1α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组织中VEGF、CD31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小鼠的血清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他莫昔芬造模方法及JSGD对AM小鼠的ALT、AST水平无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侵入程度评分显著升高(P<0.01),提示AM模型小鼠复制成功;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1);子宫组织VEGF、HIF-1α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VEGF蛋白及MV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JSGD高、低剂量组及地诺孕素组小鼠子宫内膜侵入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SGD低剂量组小鼠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JSGD高、低剂量组及地诺孕素组小鼠子宫组织VEGF 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VEGF蛋白及MV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JSGD可以抑制他莫昔芬诱导的AM小鼠子宫组织的VEGF、HIF-1α及CD31表达,降低MVD水平,通过调控血管生成发挥治疗AM的作用。
温小慧刘学红黄诗雅关永格李坤寅
关键词:加味芍药甘草汤子宫腺肌病血管生成缺氧诱导因子1Α小鼠
转移性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2周、24周时分别取所有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在治疗24周时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及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7.88%,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治疗有效组的VEGF、VEGFR和IL-8均显著高于无效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无效组HER-2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治疗有效组的所有细胞因子在治疗12周、24周时较基线水平都有显著下降;治疗无效组患者的HER-2在治疗12周时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VEGF、VEGFR和IL-8基线水平可能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关,高水平的VEGF、VEGFR和IL-8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期间血清中HER-2表达的变化与治疗结果相关,HER-2过表达可能提示治疗无效、疾病预后不佳。
刘莹袁玉华康义华杨夕朱晓云刘威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血管生成联合化疗
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编码重编程指标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心力衰竭病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iR-92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miR-92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2(Ang-2)含量升高(P<0.05),血管紧张素-1(Ang-1)含量降低(P<0.05);miR-92a与VEGF、Ang-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797,P<0.001),与Ang-1呈负相关(r=-0.29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R-92a、VEGF、Ang-1、Ang-2为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miR-92a、VEGF、Ang-1、Ang-2预测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30,0.667,0.677,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miR-92a在心力衰竭中表达升高,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具有相关性,miR-92a及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价值更高,可用于检测心力衰竭。
龚蕾王治校
关键词:心力衰竭
金蓉颗粒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氧化应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金蓉颗粒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氧化应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94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TA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蓉颗粒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精简量表(QOL-BREF)、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GSH-PX)],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49%(43/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MDA水平均升高,SOD、NO、GSH-PX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OD、NO、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张霞黄关旋莫国臻陈暖罗健麟石宇昕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不同生殖时期牦牛子宫肉阜动脉构筑特征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
牦牛子宫肉阜动脉血管在不同时期的发生、变化及分布特征,以及血管生成相关调节因子的表达对牦牛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制作牦牛妊娠期与未妊娠期的子宫及其子宫肉阜动脉血管立体铸型标本,观察子宫肉阜动脉血...
龙敏
关键词:血管铸型血管生成素-1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自制纳米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菌敷料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自制纳米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抗菌敷料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纳米银组、rh-bFGF组及自制敷料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均制备糖尿病足大鼠模型。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无菌纱布包扎,纳米银组给予纳米银抗菌敷料贴敷,rh-bFGF组给予rh-bFGF凝胶涂抹后无菌纱布包扎,自制敷料组给予自制敷料贴敷,每日换药1次,均贴敷14d。观察各组治疗14d后创面愈合率、创面菌落数、创面血流量及新生血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生成素-Ⅰ(Ang-Ⅰ)、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8(IL-8)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肉芽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流量、新生血管数降低,创面菌落数增加,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降低,IL-1β、IL-2及IL-8水平升高,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纳米银组、rh-bFGF组及自制敷料组创面愈合率、血流量、新生血管数升高,创面菌落数降低,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升高,IL-1β、IL-2及IL-8水平降低,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升高(P<0.05);与自制敷料组相比,纳米银组及rh-bFGF组创面愈合率、血流量及新生血管数降低,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降低,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降低(P<0.05)。结论 自制纳米银+rh-bFGF抗菌敷料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其机制与抑制菌落生长、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路明陈哲
关键词:糖尿病足纳米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新生血管炎症因子
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及血管生成素-1(Ang-1)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二补助育汤组,每组6只,用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后,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Ang-1和VEGF 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定位。结果:模型组小鼠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汤组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二补助育汤可提高子宫内膜Ang-1和VEGF蛋白表达量,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周雨玫刘雁峰申萌萌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生成素-1子宫内膜容受性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NOX4及自噬相关因子P62、ATG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及内膜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NOX4及自噬相关基因P62、ATG5蛋白的表达,探讨他们在EMs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为临床诊断EMs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对象与...
马宇倩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自噬
胫骨横向搬移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糖尿病足(DFU)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10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68例DF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足部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足部皮肤温度及ABI高于对照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U患者采用胫骨横向搬移联合VSD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EGF、bFGF及VEGF水平,减轻机体周围血管病变程度及疼痛程度,提高足部皮肤温度,降低截肢风险。
叶亲永邹尚浏刘昌权郭庭余何清师何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负压引流技术表皮生长因子踝肱指数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评估贝伐单抗一线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作为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治疗的预后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共纳入125例老年m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队列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贝伐单抗(Bev)联合奥沙利铂基础方案(FOLFOX或CAPOX)。在基线和第2个周期之前(D14)采集血样,用Quantikin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与基线值相比,mCRC患者D14时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均降低(P<0.05),但是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肝转移组患者基线血清Ang-2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未肝转移组患者(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g-2和IL-8用于诊断肝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34.2 pg·ml^(-1)[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95%CI为0.569~0.759,P<0.001]和13.5 pg·ml^(-1)(AUC为0.841,95%CI为0.772~0.910,P<0.001)。经单变量分析显示,高Ang-2基线水平和高IL-8基线水平与较短的总生存期(OS)有关(P<0.05);但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高IL-8基线水平与OS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老年mCRC患者血清IL-8和Ang-2水平与肝转移有关,且IL-8有望成为Bev一线治疗的有效预后标志物。
彭晓李敢春陈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贝伐单抗血管生成肝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

相关作者

魏绍斌
作品数:366被引量:1,768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名医经验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妇科
付先芸
作品数:23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子宫腺肌病 雌激素效应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小鼠模型
陈丽
作品数:84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中性粒细胞减少 辅助化疗 预后 一线化疗 预后分析
秦锐
作品数:19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分析 奥沙利铂 MACC1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胃癌组织
王艳荣
作品数:32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后 一线化疗 晚期胃癌患者 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