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35篇“ 血管内皮瘤“的相关文章
- 肺内合并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 2025年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于1982年由Weiss等^([1])在对41例罕见病例的研究中首次报道。其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前内皮细胞等间叶细胞,以血管内皮为病理基础,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中低恶性程度,有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2-3])。EHE以多发为主,多见于软组织,亦可见于部分实质器官,如肝、脑等,这与中等大静脉有关,原发于肺或纵隔较为罕见^([4])。
- 路威魏育涛孙波高国栋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肺肿瘤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目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为罕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发病率约0.01/10万。通过系统分析我院诊治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7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收集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手术记录、组织病理学及随访数据。运用PubMed、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近10年相关文献,构建多维分析框架及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7.86±10.32)岁,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慢性咳嗽2例(28.57%),伴胸痛1例(14.28%),体检发现4例(57.14%)。影像学特征:CT显示小结节(<2 cm)5例(71.43%),单发肿块、双肺结节各1例(14.28%)。7例行手术治疗,胸腔镜楔形切除2例(28.57%),肺段切除1例(14.28%),肺叶切除4例(57.14%)。免疫组化病理确诊:CD317例阳性、CD347例阳性。中位随访27.10(1~63)个月,随访结果肺上皮血管内皮瘤患者显示总体预后良好。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三联征,免疫组化检测具有临床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肺上皮血管内皮瘤患者的核心手段,推荐胸腔镜微创技术为首选。无法完全切除或多发灶病例,建议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密切随访。
- 刘小兵傅优陈佳刘权兴戴纪刚
- 关键词: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支气管肺癌文献复习
- 一例犬网状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学诊断与治疗
- 2025年
- 一例中老龄患犬,其脖颈背部出现一隆起物,通过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肿瘤,肿瘤处无较大血管,且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界限,进行血常规和生化17项检测并根据患犬的身体状况,决定使用手术环状摘除法与药物辅助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给予患犬输液调理、消炎抗菌用药处理;为进一步确认肿瘤性质,按照常规染色方法(HE染色)对瘤体进行病理学诊断检查,最终确诊为网状血管内皮瘤。结果表明手术和药物的综合治疗,创口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且无肿瘤复发现象。
- 苗浩阳张涵王壮壮平育凡张弛杨群崔茗茹韩庆功杨雪峰杨雪峰
-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2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报告2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MH)。例1.患者女,38岁,左手背红色丘疹6年。皮肤科检查:左手背蚕豆大红色结节,质硬,轻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境界不清的肿瘤团块,中央可见灶状坏死区,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外形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团块周围部分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ETS相关基因蛋白(ERG)及CD31均(+);增殖核抗原(Ki-67)(10%+);CD34、P63、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蛋白均(-)。诊断:PMH。例2.患者男,69岁,左足底紫红色丘疹伴疼痛5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足底散在紫红色丘疹,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中下部可见境界不清的肿瘤细胞团块,呈束状、漩涡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部分呈上皮样,细胞质丰富、红染,细胞核轻度异形,偶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散在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波形蛋白及ERG均(+);CD31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CD34、D2-40、S-100蛋白、EMA及结蛋白均(-);Ki-67(3%+)。诊断:PMH。
- 田翠翠宋昊姜祎群孙建方陈浩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 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原发性PEHE患者7例,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及分子表达特征、治疗和预后等情况。结果PEHE患者7例,其中肿物活检2例,肿物切除5例;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58岁;6例为双肺多发结节,仅1例为左下肺单发结节。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气促,或无特殊症状。肺部CT显示类圆形实性结节影,密度尚均匀。组织学上,肿瘤呈结节状生长,间质富于胶原纤维伴玻璃样变性,可见丰富的黏液性基质,部分肿瘤中央坏死;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实性排列或以单个细胞分布,部分凸入肺泡腔内,胞质丰富嗜酸,可见胞质内空泡,形似原始血管腔样结构;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仁明显,呈轻至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标志CD31(7/7)、CD34(5/7)、ERG(6/6)、Fli-1(5/6);CKpan(3/7)局灶阳性;2例TFE3部分弱阳性,后经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证实不存在TFE3基因断裂;Ki-67阳性指数5%~10%,2例肿瘤细胞部分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1例行肺癌相关分子检测未提示相关分子改变。7例患者中,手术治疗4例,化疗并手术治疗1例,观察2例。中位随访时间34.4个月,1例失访,6例存活,复查肺部CT提示肺内部分结节缓慢增大,未见其他脏器转移病灶。结论P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常以双肺缓慢生长的多发实性结节为特征。临床缺乏特异症状,易误诊为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 李雯李俊康郑昕陈琳琳杨映红
- 关键词:肺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诊断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与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以及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EHE的患者资料。最终入组32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45.3±3.6)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CT及MRI资料,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2例患者中17例(53.1%)无明显症状,腹痛10例(31.3%)、腹胀6例(18.8%)、体重减轻4例(12.5%)。显微镜下HEHE由黏液基质和上皮样内皮细胞组成,周围细胞密集,中心相对稀疏,与正常肝组织交界处可见小血管侵犯。免疫组化染色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阳性率为100%(32/32)、CD31阳性率为100%(32/32)、成红细胞转化特异性相关基因阳性率为100%(28/28)、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阳性率为100%(22/22)。CT及MRI检查显示病灶类型以多发结节及弥漫型为主,增强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均匀或环状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部分可出现较为特异性的"棒棒糖征"(9例)和"靶环征"(15例)。32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47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0%、72.7%。伴有"靶环征"(n=15)、肝外脏器受累或转移(n=8)、Ki-67>5%(n=10)的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无"靶环征"(n=17)、无肝外脏器受累或转移(n=24)、Ki-67≤5%(n=22)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EH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富含黏液基质及上皮样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CT及MRI以多发及弥漫型为主,"棒棒糖征"和"靶环征"有助于诊断。Ki-67>5%、伴有"靶环征"、肝外脏器受累或转移的HEHE患者预后不良。
- 王小鹏吕培杰李睿侯平梁晓雪高剑波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
-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 2025年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 李锦豪李霄唐锦玲潘敏鸿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病例报道
- 1例巨大肝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
- 2025年
- 总结了1例巨大肝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的早产儿经过药物治疗、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等多学科协作治疗,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实施动态预警,识别出血风险;完善基础护理,防范皮肤损伤;精准动脉置管,保障栓塞治疗;严密术后监测,预防并发症发生;强化管道护理,确保通畅与安全;设计个体化方案,改善营养状况;优化疼痛管理,增加患儿舒适度;深化人文宣教,提升家长配合度;创新随访模式,助力快速康复。经过53 d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恢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随访3年,患儿的身高、体质量、智力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处于同年龄段正常范围。
- 阙秋萍彭婕吴芸
- 关键词:卡-梅综合征早产儿护理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 2024年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将其归人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本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谷子君徐蕊贾如皓林盟王翔
- 关键词:肝脏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表现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又称CD31)、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FLI1)、ERG的表达,融合基因的检测可能会是新的诊断工具。目前,EHE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局限性EHE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等局部处理,对于广泛性EHE根据症状及进展快慢多采用观察等待、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总之,EHE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仍具挑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基于此,本文对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EHE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秦雅静孙德志张力张晓彤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发病机制预后
相关作者
- 范钦和

- 作品数:305被引量:1,3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 沈卫民

- 作品数:326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颅缝早闭症 血管瘤 婴幼儿 综合征
- 高剑波

- 作品数:1,024被引量:4,246H指数:2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胃癌
- 李凯

- 作品数:144被引量:4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肾母细胞瘤 小儿外科 小儿
- 董长宪

- 作品数:131被引量:2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瘤 尿素 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