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1篇“ 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CAR-T细胞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细胞动力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2025年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作为新型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CAR-T细胞作为一种“活”药物,具有体内增殖分化特性,并在体内呈现特殊的细胞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行为。既往研究表明,CAR-T细胞体内动力学特征可能与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关。CAR-T细胞体内动力学行为对于明确CAR-T细胞体内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CAR-T细胞临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对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的CAR-T细胞药动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CAR-T细胞安全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张凯杰边诣聪王燕王燕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细胞动力学
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发展进程中的四大突破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5年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为获得高效低毒的CAR-T细胞,经过不断发展及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和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人源化CAR-T细胞技术通过人源化改造,降低其免疫原性;双靶点及多靶点CAR-T细胞技术能够同时识别两种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减少抗原逃逸,提高疗效;通用型CAR-T细胞技术解决了成本高及可及性等问题;CAR-T细胞联合策略技术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有效解决了一部分CAR-T细胞后复发等问题,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等。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耐药与抗原逃逸、细胞毒性和治疗后复发等问题。本文介绍CAR-T细胞精准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李梅芳周丽娟李玉华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人源化双靶点多靶点
用抑制半乳糖凝集素-9的抗体治疗血液恶性肿瘤
本文公开了使用抗半乳糖凝集素‑9抗体(例如,G9.2‑17(IgG4))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
A·菲利波维奇C·C·科思A·N·乔治J·S·克罗普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流感染(BSI)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恶性肿瘤合并BSI患者作为BSI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35例未合并BSI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非BSI组,另选取同期1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BS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BSI的诊断价值。结果BSI组120例患者血培养共检出菌株13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91%,革兰氏阳性菌占28.79%,真菌占5.30%。BSI组、非BSI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SI组低于非B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OR=0.77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OR=0.745)、CD4^(+)/CD8^(+)比值(OR=0.714)、降钙素原(PCT)(OR=1.874)、白细胞计数(OR=1.74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OR=1.581)、抗生素使用种类(OR=1.396)均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BS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联合诊断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合并BSI的曲线下面积(0.913,95%CI 0.872~0.945)高于CD3^(+)T淋巴细胞(Z=3.716,P<0.001)、CD4^(+)T淋巴细胞(Z=4.093,P<0.001)、CD4^(+)/CD8^(+)比值(Z=4.764,P<0.001)单独诊断。结论血液恶性肿瘤合并BSI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联合应用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BS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尤再利陈亚林刁杨丽何爽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血流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
MTHFR和ABCB1基因多态性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B成员1(ABCB1)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42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测定MTHFR(677 C>T),MTHFR(1298 A>C),ABCB1(3435 C>T)分型,收集患者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用药期间相关临床资料,分析MTHFR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MTHFR(677 C>T)中各基因型24 h,48 h,72 h的MTX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1298 A>C)不同基因型MTX用药后AC+CC型24 h血药浓度显著高于AA型(P<0.05),而ABCB1(3435 C>T)纯合突变TT型24 h血药浓度显著高于CC型和CT型,TT型患者48 h MTX血药浓度显著高于CT型患者;MTHFR(677 C>T)不同基因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HFR(1298 A>C)与ABCB1(3435 C>T)与患者部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1298 A>C)和ABCB1(3435 C>T)基因多态性与HD-MTX化疗后患者的MTX血药浓度及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相关,可用于指导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治疗。
蒋艳胡楠凌静杨旭萍邹素兰贺煜添董露露
关键词:甲氨蝶呤基因多态性血液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送检血培养患者临床信息,根据是否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患者分为移植组和非移植组,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结果:检出血培养阳性菌株299株。移植组G-菌占68.5%(50/73),G^(+)菌占6.8%(5/73),真菌占24.7%(18/73);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77.8%,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1.5%;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50.0%,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56.2%。非移植组G-菌占64.1%(145/226),G^(+)占菌占31.0%(70/226),真菌占4.9%(11/226);G^(+)菌主要以屎肠球菌(6.6%,15/226)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2%,14/226)为主;真菌均为热带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3.8%,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3%;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46.3%,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26.8%。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样,G-菌为主要的致病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峻,需根据病原菌检出和耐药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杨铭耿怀欣台锦阁邵海连陈静文董轲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血流感染耐药分析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
2024年
分析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8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均在院内PICC导管置入,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导管维护认知水平比对照组高,且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唐榕
关键词:PICC导管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护理效果
益气养血组方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干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组方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23年7月~2024年10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潍坊市中医院接受化疗的18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均予常规化疗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组方(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山药15 g、枸杞子10 g等)口服,每日1剂,28 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持续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恢复时间等方面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低(P<0.05);观察组IL-2、IL-6水平低,TGF-β1水平高(P<0.05);观察组乏力、气短等中医证候积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血组方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减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提示益气养血组方可作为改善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冯安华曹李娟王杨王成静王海英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益气养血中医证候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治疗中枢系统血液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的髓外侵犯部位,且往往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疗法及疗效远不能满足需求。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在国内外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已表现出较大优势,但由于其治疗不良反应存在神经毒性风险,使得治疗中枢系统血液肿瘤仍饱受争议。因此,文章针对国内外部分CAR-T疗法治疗中枢系统血液肿瘤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此疗法用于治疗中枢血液肿瘤的可能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中枢系统血液肿瘤患者的缓解率与生存率。
刘一帆刘碧若靖彧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D-1和TIM-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D-1、TIM-3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15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淋巴瘤6例,并选择同...
高雅宋庆林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化疗PD-1TIM-3

相关作者

黄晓军
作品数:1,178被引量:5,89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
沈志祥
作品数:549被引量:2,91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预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石建霞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TM 血液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 PMA 炎症因子
马莉
作品数:70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强直性脊柱炎 流式细胞术检测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张诚
作品数:317被引量:43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