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8篇“ 血液保护“的相关文章
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对良性脑肿瘤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及血清APRIL、EFEMP1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对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包含表皮生长因子的fibulin类细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良性脑肿瘤手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方式,观察组采用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铁饱和度(TSAT)、血清APRIL、EFEMP1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和48 h的Hb、PLT、Fe、TS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I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和48 h的血清APRIL、EFE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在良性脑肿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血液保护效果,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降低血清APRIL、EFEMP1水平,可能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有关。
梁冬张宁刘鹏
关键词:AHH术中血液回收血液保护APRIL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患者血液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患者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87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ANH组、IBS组和ANH联合IBS组,每组各29例。比较各组患者在麻醉诱导10 min后(T0)、放血10 min后(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肾功能指标,记录术中血液保护情况。结果:T1时刻,ANH组和ANH联合IBS组MAP值相较于T0均下降(P<0.05),且两组MAP值均低于IBS组(P<0.05);T2时刻,IBS组MAP值较T0下降(P<0.05),ANH联合IBS组MAP高于IBS组(P<0.05),三组CVP值均低于T0(P<0.05);在T2和T3时,各组患者PT和APTT值较T0时刻均上升(P<0.05);在T3时,ANH组和ANH联合IBS组PT和APTT值均低于IBS组(P<0.05),但ANH组和ANH联合IBS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NH联合IBS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低于ANH组和IBS组(P<0.05)。结论:ANH联合IBS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中,可以有效减少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影响较小。
蒲淳陈涛陈勇梁孟秋付强
关键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血液回收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血液保护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及血液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HH组、AHH+CLCVP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AHH组给予AHH血液管理,AHH+CLCVP组给予AHH联合CLCVP血液管理。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HH+CLCVP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T_(1)时间点相比,三组心率(HR)于手术开始后60 min(T_(2))~术毕(T_(3))先升高后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MAP)先降低后升高(P<0.05),对照组和AHH组中心静脉压(CVP)于T_(2)~T_(3)先升高后降低(P<0.05),AHH+CLCVP组T_(0)~T_(3)CVP保持稳定水平(P>0.05)。AHH+CLCVP组T_(2)~T_(3)HR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MAP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CVP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_(2)~T_(3)HR低于对照组(P<0.05),MAP高于对照组(P<0.05)。与T_(1)时间相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CD8^(+)于T_(2)~术后24 h(T_(4))先升高后降低(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于T_(2)~T_(4)先降低后升高(P<0.05)。AHH+CLCVP组T_(2)~T_(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_(2)~T_(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CLCVP可稳定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朱魏臧婷薄靳华孙玉娥张伟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中血液保护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中血液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研究,根据氨甲环酸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低剂量组:负荷量为10 mg/kg、维持量为8 mg/(kg•h))、B组30例(中剂量组:负荷量为15 mg/kg、维持量为10 mg/(kg•h))、C组32例(高剂量组:负荷量为30 mg/kg、维持量为12 mg/(kg•h))。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引流情况、输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回输血量、插管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6 h引流量、24 h引流量以及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以及血小板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23.33%)、C组(24.99%)(P<0.05),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各项临床指标、输血情况比较均无差异,保护效果相近,但低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高剂量。
刘守印王润生吴晓
关键词:氨甲环酸血液保护
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年
心脏手术操作复杂,易因体外循环条件、凝血功能障碍等产生较高的安全风险,需加强血液保护。该文明确了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的意义,总结自体血储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小板分离、血液回收等血液保护干预措施及血液保护药物、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效果,证实术中血液保护对保障心脏手术患者安全的价值显著。
王宁
关键词:心脏病心脏手术血液保护
患儿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间血液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增加有关,异体输血可导致心脏手术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预后不佳。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缓解血源紧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肺转流在围术期血液保护实践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心肺转流(CPB)期间血液保护的灌注策略以及血制品输注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CPB医师在患儿心脏手术CPB期间输血提供参考。
王文婷刘晋萍
关键词:患儿心脏手术心肺转流血液保护
成人主动脉手术围术期输血风险及血液保护措施的创新应用与流程优化
背景:主动脉手术患者围术期具有较高的红细胞输血量。既往研究表明,输血是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者瓣膜手术,对于主动脉手术中输血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
高洁
关键词:主动脉手术红细胞输血异体输血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空跳猪心血液保护的研究
高春雁
联合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策略对输血安全性的提升效果研究
2024年
研究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方法联合应用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进行传统输血前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采用血液保护方法。结果 血型配型异常、交叉配血失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 2.5%和 2.5%;并且,输血联合血液保护方法应用后,观察组的总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同时,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输血前检查与血液保护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输血过程中的血型配型异常、交叉配血失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冯相波车辑
关键词:输血前检查输血安全医疗纠纷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护组和自体血回输(ABT)+控制性降压(CH)组,各60例。常护组术中常规处理,ABT+CH组采用术中ABT联合CH处理。比较两组血细胞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β-淀粉样蛋白S-100(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相关时间指标。结果ABT+CH组术后7 d的Hb(122.25±7.02)g/L、Hct(37.25±7.63)%、PLT(3.72±0.96)×10^(11)/L显著高于常护组的(105.56±11.36)g/L、(31.25±6.89)%、(2.53±1.13)×10^(11)/L(P<0.05)。ABT+CH组术毕、术后1 d和术后7 d的TNF-α、IL-1β、IL-6、IL-8、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护组(P<0.05)。ABT+CH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MMSE评分分别为(24.13±3.56)、(25.01±4.86)分,显著高于常护组的(22.03±4.02)、(22.81±2.76)分(P<0.05)。ABT+CH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26±7.12)、(90.25±8.17)分,显著高于常护组的(76.39±9.17)、(82.25±7.56)分(P<0.05)。ABT+CH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36±1.25)d、患肢负重时间(6.25±1.14)d、住院时间(9.25±1.68)d均显著短于常护组的(5.18±1.75)、(7.89±1.35)、(12.03±2.16)d(P<0.05)。结论ABT联合CH是一种可靠的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可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应用效果可靠。
李就文陈月媚陈昌达陈木林李婉琴
关键词:围手术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

相关作者

邓硕曾
作品数:186被引量:1,007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镇痛 心脏外科手术
刘进
作品数:662被引量:2,907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乳化异氟醚 吸入麻醉药 体外循环 异氟醚
王古岩
作品数:83被引量:33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氨甲环酸 心脏手术
龙村
作品数:498被引量:2,08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保护 心脏手术 婴幼儿
郭建荣
作品数:217被引量:84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麻醉 围术期 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