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56篇“ 血流速度“的相关文章
一种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矢量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矢量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医疗超声探头,以不同的超声通道延时,以多个不同角度将超声信号发射至成像空间区域中;超声信号在组织和血流中传播并反射,超声探头接收到反射的超声信号;处理接收...
李振华
血流速度的确定方法及多普勒血流检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流速度的确定方法及多普勒血流检测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射角,发射角为多普勒血流检测装置中发射晶元发射信号的方向与待检测血管中血流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获取多普勒血流检测装置中发射晶元和接收晶...
丁衍孙东军何润宝张跃春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体位对颅内压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5年
探究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体位对颅内压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于医院行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中采用一种先进的颅内压监护技术,即精准植入微型传感器探头于颅内,随后将此探头无缝连接至专业的颅内压监护仪上,以实现对患者颅内压的连续、实时、床旁监测。术后,为了全面评估不同体位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设定多个时间点(术后第1、3、5、7、9天)进行体位调整试验。在这些选定的时间点,逐一将患者的床头角度调整至0°、15°、30°、45°、60°等不同高度,并借助先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精确测量并记录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此同时,同步使用颅内压监护仪记录即时颅内压值,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结果 在不同体位调节过程中,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先加速后减缓,特别在床头被抬升至30°时,血流速度达到峰值,床头抬高0°、15°、30°与60°时的统计对比中,差异显著(P<0.05)。同时,颅内压的变化趋势与体位抬高呈负相关,即随着床头角度的增加,颅内压逐渐降低,且床头抬高0°与15°、30°、45°及60°对比,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整床头倾斜度的策略对经历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患者脑内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在不同术后康复阶段灵活调整床头至约30°倾斜,可以有效促进局部脑组织及全脑的血液供应增加,并伴随颅内压力的积极降低,从而进一步优化脑组织的灌注状况。
聂兆波马赛男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体位颅内压脑血流速度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程度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4年8月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PCI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IV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眩晕症状,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后循环缺血状态,且安全性高。
许盈王诚蒋辉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丁苯酞甲磺酸倍他司汀脑血流速度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血流速度:现状与展望
2025年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用于急性肾损伤等危重症患者的体外血液净化方法,其治疗效果受到体外循环血流速度的影响。低血流速度与CRRT回路凝血、治疗中断显著相关,而血流速度过快则可能导致回路压力过高,同样会影响治疗效果。目前CRRT最佳回路血流速度仍未明确,且治疗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何设置不同治疗场景下的血流速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CRRT中血流速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杨滨瑜刘彩虹赵宇亮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流速度凝血溶质清除
血流速度矢量成像方法、超声成像方法和超声成像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血流速度矢量成像方法、超声成像方法和超声成像装置,通过控制超声探头上的至少两组超声阵元组以不同发射方向发射非聚焦超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根据回波信号获得血流速度分量并进行重建,得到目标区域的血流速度...
杜宜纲范伟
一种观测孤立血管内部血流速度分布特点的磁共振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孤立血管内部血流速度分布特点的磁共振方法,将表面线圈固定在受试者上,将受试者送入MRI仪器中;调试MRI仪器配套的工作站;对扫描的覆盖颈总动脉的视野选区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的覆盖颈总动脉的视野选区,载入...
陈世桢单海威石磊周欣
149例肾移植术后可疑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情况观察
2025年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可疑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特点。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肾移植术后可疑TRAS的患者149例,肾移植术后6个月时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性别(男、女)、不同年龄[青中年(15~45岁)、中老年(46~75岁)]、不同治疗措施的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情况,其中肾动脉吻合口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50 cm/s者判定为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结果肾移植术后6个月时,149例肾移植术后可疑TRAS患者中,128例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占比85.9%。其中男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80.2%,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92.6%,两者相比,P<0.05。青中年男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76.0%,中老年男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87.1%,青中年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100.0%,中老年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者占88.0%,其中青中年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者比例最高(P均<0.05)。17例进行介入治疗干预的患者中,12例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占比70.6%;132例未进行介入治疗干预的患者中,116例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占比87.9%;两者相比,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可疑TRAS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情况较好,其中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比例高于男性,特别是青中年女性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比例最高。肾移植术后可疑TRAS患者肾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恢复情况与是否进行介入治疗无关。
张伟王锐孔燕茹宫淑郑苑俊王永梅
关键词:肾移植术移植肾动脉狭窄血流速度
舒筋活血汤联合针刀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平衡能力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CV)患者采用舒筋活血汤联合针刀对治疗眩晕症状、平衡能力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安溪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针刀治疗,研究组给予舒筋活血汤联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平衡能力、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CV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加快,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联合针刀应用于CV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眩晕症状,促进平衡能力及血流速度改善。
陈佩玲谢炜盛吴永乐
关键词:颈性眩晕舒筋活血汤针刀血流速度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曲度牵引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曲度牵引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并分析治疗后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12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141)和治疗组(n=71)。对照组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曲度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Vm)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再根据治疗后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分为异常组(n=137)和正常组(n=75),分析治疗后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对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椎动脉PSV、Vm、EDV、颈椎生理曲度、VAS及N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史、糖尿病、久坐工作、治疗方法、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久坐工作及治疗方法为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以上4个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概率最高约登指数为0.781,相对应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5.6%,准确度为89.1%,模型稳定且性能较好;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久坐工作和治疗方法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在相加模型[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1.876,95%CI:0.792~4.101;交互作用归因比(AP)=0.782,95%CI:0.1
石荣菊许蕾张超
关键词:夹脊牵引术血流速度颈椎生理曲度

相关作者

段云友
作品数:681被引量:2,624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超声波诊断
华扬
作品数:419被引量:4,654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杨波
作品数:404被引量:1,012H指数:1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痹肿消汤 神经干细胞 脐血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
曹铁生
作品数:449被引量:1,683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上腔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王威琪
作品数:334被引量:662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多普勒 松质骨 多普勒信号 医学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