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3篇“ 血栓素A2“的相关文章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血栓素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素A2(TX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通过治疗计划不同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方案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为DSA引导下的神经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CXCL16、TXA2水平、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70.37%(均P<0.05)。经治疗,观察组血清CXCL16、TX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1(ET-1)、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V、FIB、PAR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29%、62.96%(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可以快速清除病变血管血栓,恢复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降低血清TXA2、CXCL16水平。
- 刘冰霍会永赵聪慧刘晓霞刘佳佳张文超
-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血栓素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
- 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血栓素B2、可溶性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外周血活化蛋白C(APC)、血栓素B2(TXB2)、可溶性B7-H3(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研究组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分为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对研究组随访30 d,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对照组,TXB2、sB7-H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根据CURB-65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其中轻度患者33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外周血APC水平低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TXB2、sB7-H3水平高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与CURB-65评分呈负相关,TXB2、sB7-H3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随访30 d,预后不良亚组外周血AP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XB2、sB7-H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偏相关性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PC、TXB2、sB7-H3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752、0.738、0.761,敏感度为66.67%、76.19%、66.67%,特异度为78.48%、67.09%、78.48%;三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8,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7.34%,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显著提升(Z=2.207、2.666、2.109,P=0.027、0.008、0.035)。结论老年肺炎外周血APC、TXB2、sB7-H3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显著
- 郑富霞苗丽君黄凤祥黄仕夫高增艳张瑞霞孟泳
- 关键词:肺炎活化蛋白C血栓素B2病情程度预后
- 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栓素B2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2})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2)、心功能Ⅲ级组(n=50)和心功能Ⅳ级组(n=38);比较三组患者基线资料、NO、ET-1、TXB2、BNP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F患者NO、ET-1、TXB2与血浆BNP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HF患者BNP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比较,心功能Ⅳ级组尿酸[(467.39±32.60)μmol/L比(367.25±22.39)μmol/L比(421.42±28.34)μmol/L]、总胆红素[(17.36±3.10)μmol/L比(10.65±1.39)μmol/L比(11.12±2.01)μmol/L]、BNP[(897.60±50.11)ng/L比(381.37±31.25)ng/L比(527.60±47.84)ng/L]、NO[(50.12±5.95)μmol/L比(25.36±2.14)μmol/L比(37.92±4.84)μmol/L]、ET-1[(114.10±10.53)pg/L比(80.25±7.38)pg/L比(97.03±8.40)pg/L]、TXB2[(417.98±29.35)pg/ml比(302.63±19.63)pg/ml比(381.29±26.44)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且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上述指标水平(总胆红素除外)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O、ET-1、TXB2与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8、0.750、0.720,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总胆红素、血浆NO、ET-1、TXB2水平是CHF患者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B=0.555~20.550,P<0.05或<0.01),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2}RB)是其独立保护因素(B=-46.222,P=0.027)。结论:NO、ET-1、TXB2水平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随着CHF的进展,三者呈升高趋势,且与BNP关系密切。
- 朱洪新金齐颖任政苏文静蒋莹
-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1
- 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沭阳中山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电针组,各5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中医针灸治疗,电针组实施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血浆血栓素B2水平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2}S)]。结果:治疗前,两组V{2}S评分、血浆血栓素B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2}S评分、血浆血栓素B2、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电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中医针灸治疗相比较,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 王宜栋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炎症因子血浆血栓素B2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小窝蛋白-1、血栓素A2的表达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效能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小窝蛋白-1(Cav-1)、血栓素A2(TXA2)的表达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aSAH患者作为观察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av-1、TXA2的表达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aSAH患者血清Cav-1、TXA2表达水平与WFNS分级、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的相关性,随访记录aSAH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AUC评价血清Cav-1联合TXA2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av-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TXA2较对照组高(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aSAH患者WFNS分级、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均与血清Cav-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TXA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血清Cav-1、TXA2均是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联合TXA2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9.16%,特异度为48.07%,AUC为0.890。结论:血清Cav-1水平降低和TXA2水平升高与aSAH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预后的评估效能。
- 崔云霞娄宏君张玲齐桂云孙琪刘虹颖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小窝蛋白-1血栓素A2预后
- 血清D-二聚体、血栓素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2}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2})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2}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组(n=104)。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K{2}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对TK{2}后并发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术后24 h血清D-D、TXB2水平均高于非并发组(P<0.05),术后24 h血清6-K-PGF1α水平低于非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是TK{2}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预测TK{2}后并发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4.23%,曲线下面积为0.92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对TK{2}后并发下肢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 赵允胡文晋赵骁虎王爱国
- 关键词: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 血栓素A2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膳食干预
-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肥胖的重要发病机理,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是一种花生四烯酸代谢小分子,传统上被认为在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收缩中...
- 戴宇峰
- 关键词:血栓素A2糖异生胰岛素抵抗银杏内酯B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及血栓素B2T/6-酮-前列腺素F1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购买60只4~6周龄裸鼠,体重(180±20)g,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深静脉血栓组各20只。其中空白组正常饲养1周;模型组及深静脉血栓组均建立宫颈癌动物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正常饲养;深静脉血栓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正常饲养。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HE染色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组织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凝血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XB2/6-Keto-PGF1α水平,免疫印迹检测Nrf2/HO-1信号通路。结果:实验过程中,三组大鼠均未出现意外死亡,存活率均为100%。模型组未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组造模后1、3、7、14 d成栓率依次为50.00%(10/20)、95.00%(19/20)、100%(20/20)。大鼠下腔静脉产生的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中间为混合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深静脉血栓组血管内皮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5)。深静脉血栓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空白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深静脉血栓组TXB2、TXB2/6-Keto-PGF1α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6-Keto-PGF1α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TXB2、TXB2/6-Keto-PGF1α高于空白对照组,6-Keto-PGF1α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深静脉血栓组Nrf2、HO-1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rf2/HO-1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TXB2/6-Keto-PGF1α、Nrf2/HO-1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大鼠中异常表达,也是宫颈癌根�
- 莫明静李得加张毅朱桂娟
-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后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人尿液中血栓素A2的三种代谢物和8-异前列腺{2}F2α
- 刘思佳
- 尿液11-脱氢血栓素B2和血清转铁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探讨尿液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挑选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时段内在本医院内治疗的132位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例,梳理并存储患者的医疗记录并进行测定其尿液11-DH-TXB2和血清TRF,以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再次发生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患者实施了长期的随访研究,根据上述数据将患者分类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数据临床资料及尿液11-DH-TXB2、血清TRF水平,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法探究急性缺血性中风再次发作的风险因{2}。结果 发组收缩压、LDL-C、血清胱抑{2}C、血尿酸、Hcy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患者尿液11-DH-TXB2及血清TR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2}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LDL-C升高、血清胱抑{2}C升高、血尿酸升高、Hcy升高、尿液11-DH-TXB2升高、血清TRF升高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液11-DH-TXB2、血清TRF、血清胱抑{2}C、血尿酸、血清Hcy对AIS患者复发预测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其中尿液11-DH-TXB2、血清TRF、血清胱抑{2}C、血尿酸、血清Hcy联合检验对AIS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的AUC最高。结论 尿液11-DH-TXB2和血清TRF与AIS复发相关,两者与血清胱抑{2}C、血尿酸、血清Hcy联合检验对AIS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吕娜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转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