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7 篇“ 血小板抑制 “的相关文章
吗啡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 抑制 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 抑制 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吗啡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吗啡和替格瑞洛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用血 栓弹力图测定2组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通路以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 活化功能[血小板 ɑ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血小板 抑制 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AA和ADP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CD62p、CD63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 抑制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提高AMI患者的血小板 抑制 率,增强抗血小板 的能力,改善血小板 活化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李冰 郝一鸣 孙志华 李秀丽关键词:氯吡格雷 吗啡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抑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 抑制 率和CYP2C19基因型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背景: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与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有关。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AIS患者常用的药物,它产生由CYP2C19代谢的由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王铁祝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YP2C19基因型 基于血 栓弹力图的血小板 抑制 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 栓弹力图的血小板 抑制 率计算方法,包括:对血 液样本进行检测,获得血 栓弹力图,所述血 栓弹力图包括血 液样本凝固后的最大凝固强度MA<Sub>t</Sub>曲线、最小凝固强度MA<Sub>f</Sub>曲线... 李钢 范志明 索伟 张屹凡一种血小板 抑制 率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小板 抑制 率检测试剂盒,包括枸橼酸全血 激活剂、第一冻干粉和第二冻干粉,所述第一冻干粉包括纤维蛋白原激活剂冻干粉和血小板 抑制 剂冻干粉,所述第二冻干粉包括血小板 激活剂‑二价阳离子复合物冻干粉和所述纤维蛋白原激... 陈文聪 肖良品 余枝广 卢景江 胡维 吴林涛不同双联抗血小板 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 抑制 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 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 抑制 率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5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根据患者服用P2Y12受体抑制 剂的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275例)和替格瑞洛组(2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和冠脉病变情况。应用血 栓弹力图测定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缺血 事件和出血 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高血 压、糖尿病占比、冠脉病变支数分布和置入支架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的心脏缺血 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 事件总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要是小出血 和轻微出血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较联合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 抑制 率,替格瑞洛减少术后心脏缺血 事件发生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但同时存在小出血 和轻微出血 增加的风险。 曹树军 程国杰 张银 李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抗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 抑制 不足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2023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 抑制 率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149例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血 栓弹力图(TEG)评估术前血小板 功能,根据有无术后不良事件分为结局不良组与结局良好组。采用t检验比较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组间血小板 抑制 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 抑制 率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7%(16/149),结局良好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抑制 率大于结局不良组(44.4%±23.5%vs 30.3%±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2)。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ADP抑制 率(OR=0.45,95%CI:0.003~0.64,P=0.022)是术后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DP抑制 率预测CAS术后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0.557~0.802,P=0.019)。结论CAS术后不良事件与ADP抑制 率不足有关,根据血小板 功能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 方案或可降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黎力梦 陶悦 刘坚军 李旭 王晓俊 汪涛 陈斌 范隆华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 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中血小板 抑制 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PCI的STEMI患者术中血小板 抑制 率及心血 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行PCI治疗的2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持续治疗1年。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结束时不同途径的血小板 抑制 率[AA和ADP途径];记录并对比2组心血 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结束时,2组ADP、AA途径血小板 抑制 率相较于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 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替格瑞洛,可增加患者血小板 抑制 率,且安全性较高。 白金英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 国产替格瑞洛与进口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 抑制 率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同等剂量国产替格瑞洛(泰仪)与进口替格瑞洛(倍林达)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 抑制 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近1月未服用过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患者随机被分为泰仪组(试验)(泰仪180 mg负荷剂量,之后90 mg,2次/d)和倍林达组(对照)(倍林达180 mg负荷剂量,之后90 mg,2次/d),共纳入患者20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无论入院前是否服用过阿司匹林,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均随访1个月。患者分别于服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后2 h和服用第4次药物后8 h行血 栓弹力图(TEG)检测,以评估国产和进口替格瑞洛对血小板 的抑制 效果。结果根据TEG测定的血小板 抑制 效果,林达组和泰仪组不敏感(无效)的比例为3(3.0%)和4(4.0%);临床起效(药物起效和较好抑制 )的比例为97(97.0%)和96(96.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4次服药8 h后倍林达组和泰仪组不敏感(无效)的比例为5(5.0%)和3(3.0%),临床起效(药物起效和较好抑制 )的比例为85(85.0%)和84(84.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对照组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能耐受的气短,更换为氯吡格雷。两组患者随访至1月均无严重出血 、死亡、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 栓发生。结论在该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产替格瑞洛泰仪和进口替格瑞洛倍林达在单次用药负荷后2 h与服药4次后8 h的血小板 抑制 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起效率(ADP≥30%)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 宋锐 王亮 刘毅 张瑞宁 谢炜巍 朱存军 张亮 王汝涛 陶凌关键词:冠心病 血栓弹力图 应用血 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 抑制 率指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 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 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血小板 抑制 率在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 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应用抗血小板 药物治疗前、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 ,应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观察血小板 抑制 率变化情况,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卒中复发、出血 等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双抗者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 抑制 率均分别高于单抗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良好功能结局者达93.62%(44/47),多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复发率(4.26%)和出血 事件发生率(2.13%)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0.00%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应用TEG检测血小板 抑制 率以指导抗血小板 治疗,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和出血 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刘勇 冯雪梅 王娟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 抑制 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 亢进和PLA2、BAFF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 抑制 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12例膜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血小板 抑制 剂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 肌酐(Scr)、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 计数(PLT)、磷脂酶A2(PLA2)、B细胞活化因子(BAFF)。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5.71%vs 66.07%,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PLT、GMP-140均低于对照组,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PLA2、BAF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 抑制 剂联合利妥昔单抗可提高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血小板 亢进,改善肾功能,机制可能与下调PLA2、BAFF有关。 姚杏 聂丽敏 张珊珊 赵研哲 薛兰芬关键词:膜性肾病 血小板抑制剂 磷酯酶A2 B细胞活化因子
相关作者
李立和 作品数:131 被引量:124 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 葡萄糖 试剂盒 己糖激酶法 检测试剂盒 丁弘 作品数:33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 血小板抑制 血栓弹力图 葡萄糖氧化酶 包被 袁冠前 作品数:52 被引量:163 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面肌痉挛 癫痫 ROSA MVD 张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药物抵抗 血小板抑制 血栓弹力图 张红雨 作品数:65 被引量:199 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内注射 血管成形术 无复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