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1篇“ 藏族文化“的相关文章
- 九寨沟县全域旅游新范式——以草地乡白马藏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例
- 2025年
- 在旅游产业持续革新的进程中,全域旅游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模式。九寨沟县以其瑰丽的自然景观声名远扬。草地乡作为县域内别具一格的区域,具有“白马文化之乡”“白马酒歌之乡”“传统文化村落”等称号。近年来,草地乡大力挖掘白马藏族文化,通过文化赋能文旅,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基于此,文章聚焦九寨沟县草地乡,揭示了白马藏族文化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社区参与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机制,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可以参考的新范式。
- 罗涛郑琅
- 白马藏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入思政教育探究--以平面设计类专业为例
- 2024年
- 本文探讨了在高校平面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融入白马藏族文化的思政教育路径。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偏重设计实践,忽视设计理念,缺乏对本土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关注。通过对白马藏族文化研究概况的分析,讨论其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白马藏族文化融入平面设计类专业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包括文化认知与身份建构、专业融入与创新实践、价值观引导与责任感培养、心灵激励与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以期通过多种教育路径,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 许向东焦科慧闫飞
- 文县白马藏族文化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途径。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提高使得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加迅猛,作为乡村旅游产业配套的民宿设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乡村民宿设计...
- 王俊焱
- 关键词:乡村民宿文化基因情感化设计
- 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汉语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
- 2024年
- 借助体认翻译学的体认观对《尘埃落定》的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78个藏族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计量分析。文化图式缺省和“体”与“认”的失联导致了部分藏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偏离和歪曲。未来译者应在体验现实的基础上,调动认知机制,将“体”与“认”紧密结合翻译文化负载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 于海艳邓忠
- 关键词:《尘埃落定》英译本
- AIGC视域下藏族文化数字化传播设计研究
- 易茜雅
- 五守舍神:藏族文化中的身体认知研究
- 2024年
- 藏族文化中普遍认为人自出生以来,身体上天然依附着五大神灵,称之为“五守舍神”。文章通过梳理藏文文献中有关五守舍神的相关记载发现,有关五神的原始记录大多出现于早期苯教文献或民间歌谣文本中,其内容多与宇宙起源或人类最初的繁衍有关,但早期的文献记录缺乏系统性特征。随着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演进,受到藏传佛教影响的五守舍神开始向结构化发展,并且具有了明确的拟人形象和在唐卡中的精确图像。文章探讨了五守舍神的名称、形象及其在人体中的居处等相关问题。同时,文章结合近年来田野调查的情况认为,五守舍神信仰在日常的文化实践中虽然逐渐式微,但其在藏族文化中的象征隐喻却呈现出对内在身体和外在世界二者关联性的独特见解,即“具身性”(embodiment)这一重要的文化主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含章
- 万玛才旦电影中藏族文化的表达——基于影视民族志的视角
- 2024年
- 影视民族志是人类学民族志新的抒写载体,文化通过影像的刻画更加完整、真实。万玛才旦的电影饱含影视民族志的精神,不同于传统对藏族文化的叙事,在影像中透过个体生活,文化深层的生命意义得以呈现,这是对文化的“深描”,在影像中得到解释。从万玛才旦电影的表达中,感知关于藏族文化更加饱满的模样、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并且令我们“深切体会”。
- 达娃央吉
- 关键词:文化表达个体叙事
- 以“羌姆”看藏族文化传承——以青海黄南州为例
- 2023年
- 青海黄南州是我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藏族文化繁盛,而“羌姆”则是藏族文化的代表。文章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了“羌姆”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继而从寺院内部传承、社会传承两个方面分析了“羌姆”的传承方式,总结归纳了“羌姆”传承面临的问题,包括传承环境恶化、传承方式单一、产业开发不足、传播范围有限,并从“羌姆”传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藏族文化的传承策略。
- 杨吉加
- 关键词:藏族文化
- “地理视角看藏族文化”教学设计
- 2023年
-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青藏地区区域特色创设情境教学,在课堂中渗透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家国情怀、具备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 刘聪聪
- 关键词:藏族文化自然环境
- 以人类学视角解读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文化空间构成
- 2023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玉树作为三江源头,在国家生态安全层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玉树具有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于玉树文化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至关重要。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整体性文化空间,更具情感性、社会性和人文特色。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藏族文化(? 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青藏高原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之一,针对如何准确定位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空间构成,在清晰掌握文化空间构成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实验区内的文化生态这一问题,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藏族文化(? 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文化空间构成,其离不开自然地理空间、历史人文空间和现代语境空间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 杨小燕
- 关键词:人类学文化空间
相关作者
- 林继富

- 作品数:178被引量:6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 藏族 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 班班多杰

- 作品数:79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 研究主题:藏传佛教 佛教 《山法了义海论》 译文 译文比较
- 徐晓伟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藏族文化 文化矛盾 小说体式 地域性
- 谢佐

- 作品数:25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政府
- 研究主题:藏传佛教 藏族文化 宗教问题 米拉日巴 藏学研究
- 杨林平

- 作品数:21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村落 藏族文化 茶马古道 传统民居 白龙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