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6篇“ 菲律宾蛤仔“的相关文章
- 辽东地区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技术
- 2025年
- 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菲律宾蛤仔养殖面积约为200万亩,年需菲律宾蛤仔苗种约为10万吨,苗种大部分来自福建省。近年来,东港市开展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与从南方购买的蛤苗相比较,本地培育的蛤苗具有运输时间短、运费低、运输成活率高、夏秋季供苗、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菲律宾蛤仔滤食浮游植物,海蜇摄食浮游动物,在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池中混养海蜇,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有利于菲律宾蛤仔的生长。现将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业者参考。
- 李征远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苗种培育技术养殖面积养殖成活率辽东半岛
- 一种即食菲律宾蛤仔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菲律宾蛤仔食品及其加工方法,其中以菲律宾蛤仔为原料,在原料预处理、预脱水、调制入味和干燥等主要步骤中结合了真空滚揉、TG酶‑超声波耦联处理、真空浸渍以及远红外干燥脱水技术,有效地降低蛤肉即食产品的过敏...
- 陈慧斌叶培洁赵兰兰智海黄琳杉吴协献
- 菲律宾蛤仔产卵、洗卵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菲律宾蛤仔产卵、洗卵装置及方法,属于菲律宾蛤仔技术领域,针对了受精卵分布不够均匀,同时产卵完成后,会有许多粘液漂浮在上层水面,需要对受精卵进行洗卵操作,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进水和出水将上层水面进行排出,但是容易使...
- 林秋云林杰
- 菲律宾蛤仔南方群体和北方群体的杂交育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菲律宾蛤仔南方群体和北方群体的杂交育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中贝类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收集北方群体和南方群体,以壳长为选育指标,选择壳长前10%的个体作为亲本,分别开展南方群体和北方群体内的快生长选育,...
- 孙秀俊王松林涂康张天时刘志鸿周丽青吴彪
- 低温暴露对菲律宾蛤仔免疫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贝类对低温的响应机制,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长为3.83 cm±0.14 cm)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低温暴露试验,对其免疫指标进行系统测定,并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暴露20 d时,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共有8 344条差异表达基因,低温暴露60 d时,蛤仔鳃组织共有2 674条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这些DEGs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蛤仔在蛋白质加工、物质代谢、抗氧化、免疫和抗凋亡等生物过程中对低温具有潜在应对策略;在蛋白质加工方面,蛋白质加工过程中SAR1B、HSP20、HSP70、TRX和SEC61G基因表达上调,表明蛤仔可能通过加强蛋白质合成维持低温下的细胞稳定性;菲律宾蛤仔磷脂酰胆碱(PC)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预示着低温暴露下菲律宾蛤仔可能通过加强PC合成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菲律宾蛤仔SOD、CYP450、GST及GPX基因表达上调,在暴露后期SOD活力升高时MDA含量下降,提示低温可诱导SOD清除机体过量的ROS,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低温损伤。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免疫和抗凋亡相关基因在低温下被显著激活,本研究为菲律宾蛤仔耐低温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贝类耐低温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参考。
- 陈苏南孔雪宋满宗蔡月凤智颖申欣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免疫指标转录组学
- 菲律宾蛤仔先天免疫反应响应鳗弧菌侵染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为探究蛤仔对鳗弧菌的免疫防御机制,综述了其先天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识别、应答和清除鳗弧菌侵染中的作用,分析了免疫基因、免疫因子及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研究发现,蛤仔先天免疫系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响应鳗弧菌侵染,但其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 郭红贾建鑫崔玉薇李兵辉高昌盛张昀泽
- 关键词:免疫分子
- 一种基于超微结构变化的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功能分类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微结构变化的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功能分类方法,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根据超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血细胞功能分类,通过设置3种溶氧变化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处理、正常溶氧‑快速低氧‑快速复氧处理、...
- 周丽青刘志鸿杨洪苏孙秀俊吴彪李华旺张磊
- 一种用于菲律宾蛤仔选育群体及家系生长的比较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菲律宾蛤仔选育群体及家系生长的比较装置和方法,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养殖桶、设在桶上方的进水管和水量控制阀、设置在桶底端的出水口,出水口内端与插管连接,外端与排水管连接,还包括可调节开放程度的遮阳网。使用中,...
- 唐保军郑汉丰徐加元吕小康苏志星杨立国
- 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差异研究
- 2025年
-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HFPO-DA、HFPO-TA、HFPO-TeA)的生物富集、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以及机体蛋白质对目标物蓄积的影响。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解析菲律宾蛤仔对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的富集、分布与消除行为。此外,通过提取菲律宾蛤仔体内水溶性蛋白,进行了体外蛋白质孵育实验,分析不同目标物与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目标物分子–蛋白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及其与富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快速富集,富集速率按照HFPO-DA、PFOA、HFPO-TA、HFPO-TeA的顺序依次升高,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内脏团、鳃、外套膜、闭壳肌,并在净化21 d后趋于空白组水平。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蓄积能力、不同目标物分子–蛤仔机体蛋白质的结合率均与目标物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低,吸收速率常数(Ku)和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大,蛋白质结合率越低,其分子结构也是富集能力强弱和蛋白质结合力强弱的关键影响因素,C-O键和碳氟链的增加有助于目标物分子与蛋白质残基的碱基结合,目标物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和蛋白结合率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DA、PFOA、HFPO-TA、HFPO-TeA。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4个目标物与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A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其结合能由低到高依次为HFPO-TeA、HFPO-TA、PFOA、HFPO-DA,结合能越低,越容易与蛋白质结合。目标物的极性端与FABP1-A氨基酸残基直接形成氢键,疏水端则与非极性残基有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PFOA及其醚羧酸替代品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氢键数量的多少是导致目标物与蛋白结合亲和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双壳贝类中
- 秦翰林毕宇杰姜舒祺吴成辰谭志军耿倩倩郭萌萌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生物富集
- 菲律宾蛤仔病害概述
- 2024年
- 近年来,对于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区域不断地扩大,其主要原因是菲律宾蛤仔的投入成本比较低,但是产量很高。由此,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占据了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地位。同时,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导致了菲律宾蛤仔的生存环境中微生物大量滋生,接踵而来的就是菲律宾蛤仔大量死亡,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 姜嘉琳赵欣妍秦鹤洋邱显博李佳希
-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细菌病
相关作者
- 闫喜武

- 作品数:217被引量:80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菲律宾蛤仔 存活 杂种优势 品系 稚贝
- 杨凤

- 作品数:152被引量:79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菲律宾蛤仔 存活 壳色 杂种优势 稚贝
- 张国范

- 作品数:433被引量:1,64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长牡蛎 牡蛎 菲律宾蛤仔 海湾扇贝 贝类
- 霍忠明

- 作品数:104被引量:42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菲律宾蛤仔 存活 蛤仔 杂种优势 家系
- 张跃环

- 作品数:299被引量:43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牡蛎 砗磲 菲律宾蛤仔 品系 稚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