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篇“ 菜用甘薯“的相关文章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代谢产物鉴定及途径分析
2025年
为研究代谢产物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薯茎尖为研究对象,利液相色谱-质谱联(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分离鉴定南宁、福薯18号、桂薯1号、桂薯2号、福薯7-6和台农71共6种甘薯的差异代谢产物,探讨代谢途径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甘薯品种共得到差异代谢物4210种,其中上调2229种,下调1981种,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且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的积累和代谢途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测差异代谢物的积累和代谢途径的差异对甘薯品质起着关键作。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种甘薯品质差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张奕萱李慧峰李慧峰李彦青黄咏梅银捷李彦青肖冬滑金锋
关键词:菜用甘薯茎尖代谢产物代谢途径
甘薯在北方的应及推广措施
2024年
甘薯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易受栽培因素、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品质退化,从而导致其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及商品性都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对其生长及贮藏期间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地控制,可极大地改善其营养质量与商品性。当前,我国甘薯产业正处于困境之中,为了确保其在我国的推广应,农业部提出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
张志永
关键词:甘薯种植
5个甘薯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2024年
为了筛选甘薯的耐寒性鉴定指标,建立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为甘薯耐寒资源鉴定与评价提供依据,以5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12 h光照、12 h黑暗的条件下,以8.1~14.7℃(均温10.9℃)进行低温胁迫处理8 d,分别于处理后0、2、4、6、8 d测定甘薯叶片的SPAD值、膜脂过氧化相关指标、膜保护系统相关指标和细胞渗透调节物等,并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种甘薯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甘薯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5个甘薯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福薯23>福薯7-6>薯绿1号>C9>福薯18;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PV(预测值)估计精度大于90%;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甘薯耐寒性鉴定指标。
钟坤权梁薇李想肖晓易镇邪
关键词:菜用甘薯低温胁迫耐寒性鉴定
营养液浓度对水培甘薯‘海大7791’和观赏价值的影响
2024年
为了研究营养液浓度对水培甘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影响,以甘薯‘海大7791’为试验材料,采水培的方式进行培养,以日本园试配方为基础营养液配方,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0.25、0.5、1、1.5、2、2.5倍基础营养液浓度,CK、T1、T2、T3、T4、T5和T6表示,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营养液浓度能够显著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地上部的干鲜质量;产量随营养液浓度提高而逐渐增加,3次采收产量和总产量均表现出T4-T6产量较高。在品质方面,CK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佳,硝态氮含量最低。叶绿素含量在T4最高;根系活力在CK最高。在顶部心叶叶色方面,低浓度营养液处理更有利于花青素的积累,其中以CK花青素相对含量最高,顶部心叶叶绿素含量在T4总含量最高;叶色参数与花青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现趋势一致。综上所述,在价值方面,T4(1.5倍)处理生物量大、产量高;CK(清水)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营养品质最佳。结合产量和品质的表现,可以考虑在生长前期和中期1.5倍浓度营养液培养,生长后期(采收前)换至清水,可以兼顾产量和品质。在观赏价值方面,CK(清水)花青素含量最高,顶部心叶叶脉最红,T4(1.5倍)顶部心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因人们的审美差异,可根据个人对红绿色的喜好在CK和T4中自由选择。
刘金伟伍晨溪于盼盼翁正龙陈艳丽朱国鹏
关键词:营养液浓度水培菜用甘薯观赏价值
3个甘薯新品系比较试验
2024年
本研究以3个甘薯新品系福18-C3、福18-C19和福18-C21为研究对象,在湖南地区进行比较试验,对3个新品系的主要基本性状、嫩茎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嫩茎农艺性状与鲜薯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甘薯新品系茎尖均全绿无毛,符合甘薯的外观标准;18-C3、福18-C19和福18-C21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436.15、21781.80、20792.25 kg/hm^(2)。相关性分析发现,嫩茎节间长度与茎粗度、叶片长都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宽成显著正相关关系;鲜薯产量与叶片宽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柄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品质分析发现,福18-C3和福18-C19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25%和1.17%,还原性糖含量分别为8.25%和7.45%,均显著高于福18-C21。福18-C3和福18-C19综合性状优良,可扩大种植和于后续新品种登记及推广。
任家贵陈文洁唐成芬肖晓屠小菊
关键词:菜用甘薯农艺性状鲜薯产量营养品质
豫东地区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4年
甘薯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较高,已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但当前仍存在栽培面积较小,栽培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的现实情况。为此,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种苗繁育、适期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甘薯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甘薯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和栽培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指导。
孙喜云刘广卿赵凤莲
关键词: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品种评价及营养品质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本研究对25个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表型性状描述、食味以及营养品质评价,并对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薯18号、万薯5号、湘薯2号、鄂薯2号、湘薯4号、宁薯3号、川薯211、鄂薯3号、福薯23、薯绿1号食品质综合表现与对照福薯7-6相当。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叶片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福薯23、福薯18号、万薯7号、湘薯4号、台农71、万薯5号、鄂薯2号、湘薯3号、宁薯4号、鄂薯10号;叶柄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鄂薯2号、万薯5号、台农71、万薯1号、广薯3号、福薯22、宁薯4号、湘薯4号、湘薯3号、宁薯1号;茎营养品质综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万薯19号、湘薯4号、万薯8号、鄂薯10号、台农71、宁薯1号、福薯22、川薯211、万薯5号、福薯18号。参试品种中,湘薯4号和川薯211的茎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福薯7-6,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生产上可根据甘薯的营养品质和产量特性进行开发利及配套栽培技术管理。
田一汝解备涛段文学孔凡丽董顺旭张海燕张立明
关键词:菜用甘薯食用品质营养品质
不同施肥水平下叶面肥对甘薯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不同叶面肥和减氮施肥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叶面肥的使甘薯生长状况、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食味品质、分枝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肥籽饼肥对甘薯产量和分枝数提升效果最好,氨基酸肥2和花多多次之。籽饼肥和氨基酸肥1对提升品质效果最好,但氨基酸肥1对产量提升效果一般。减氮施肥结合喷叶面籽饼肥后产量和分枝数均与常规施肥水平相当。
曾燕楠赵韩伟纪洪亭王庆南程润东王勇王士红赵荷娟
关键词:菜用甘薯叶面肥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甘薯品质的影响
2024年
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甘薯“鄂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总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甘薯茎尖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质量分数,提高了蔗糖和硝酸盐质量分数;钾肥降低了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3种基质土壤类型对甘薯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而言,3种基质土壤中田间土种植甘薯总糖和多酚类物质积累最多,泥炭土中氮、钾肥追施量分别为3.22 g/m 2,0.69 g/m 2,有机基质栽培土每次追施钾肥0.69 g/m 2,田间土不施肥时可溶性总糖、蔗糖、总黄酮、总酚、绿原酸等积累效果最佳.
陈雅亚董晓丽柴沙沙王连军雷剑靳晓杰杨新笋张文英
关键词:菜用甘薯糖分积累总酚
土壤与肥料互作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氮钾配施对甘薯生长、茎尖产量、茎尖品质的影响,为甘薯基质栽培高产优质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2021-2022年以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福薯18号”(F18)、“鄂薯10号”(...
陈雅亚
关键词:菜用甘薯氮钾配施

相关作者

邱永祥
作品数:177被引量:669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马铃薯 选育 甘薯新品种 引物
曹清河
作品数:136被引量:1,384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甘薯 近缘野生种 菜用甘薯 黄瓜 近缘种
杨新笋
作品数:191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甘薯品种 BATATAS IPOMOEA 栽培技术
蔡南通
作品数:69被引量:368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选育 栽培技术 菜用甘薯 甘薯新品种
周志林
作品数:92被引量:511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甘薯 菜用甘薯 甘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甘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