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4篇“ 获卵数“的相关文章
- 获卵数结合精子DNA碎片指数及精液参数对R-ICSI的预判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短时体外受精(IVF)受精时受精失败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恰当的助孕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短时受精的IVF周期数据,根据受精结果分为早期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R-ICSI)组(n=49例)和短时IVF组(n=402例),比较不孕不育夫妇各项数据资料,包括双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女方体重指数(BMI)、促卵泡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和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PR)精子、正常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结果R-ICSI组获卵数、精子浓度、正常精子形态、DFI与短时IV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Gn天数、Gn总量、女方BMI、FSH、AMH、精液体积、PR级精子与短时IV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获卵数<5枚和≥30枚的比例异于短时IVF组,同时轻度少精子症和中度畸形精子症比例也高于短时IVF组(P<0.05)。结论当获卵数<5枚或者≥30枚时,遇到精子浓度异常、精子正常形态率异常、DFI异常的情况,尤其是在这几项指标同时出现异常时,提示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概率较大,可尽早实行R-ICSI,提高卵子利用率。
- 谭艳贡雪凤龙文香
- 关键词:获卵数精子浓度
- 抗米勒管激素联合获卵数对大龄女性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行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大龄(年龄≥35岁)女性基础抗米勒管激素(AMH)、获卵数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二者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新鲜周期IVF-ET助孕的大龄女性659例,均采用标准长效长方案促排卵,常规体外受精,新鲜周期单卵裂期胚胎移植。根据临床妊娠情况将659例患者分为妊娠组311例,未妊娠组348例。比较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AMH、窦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囊胚形成数,正常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良胚胎数;Spearman相关法分析基础AMH、获卵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新鲜周期IVF-ET助孕的大龄女性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基础AMH、获卵数预测行新鲜周期IVF-ET助孕大龄临床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1)未妊娠组年龄[(38.64±3.01)岁]大于妊娠组[(37.42±2.41)岁](t=5.722,P<0.001),基础AMH[(2.38±2.14)μg/L]、基础窦卵泡数[(8.74±4.47)个]、获卵数[(6.55±3.79)个]、成熟卵子数[(5.41±3.56)个]、可利用胚胎数[(2.93±2.12)个]、囊胚形成数[0(0,0.25)个]均少于妊娠组[(2.82±2.37)μg/L、(9.72±5.13)个、(7.69±3.96)个、(6.26±3.79)个、(3.53±2.29)个、0(0,2.00)个](t=2.478~3.782,U=3.584,P均<0.05),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正常卵裂数、优良胚胎数与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AMH、获卵数均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r=0.121,P=0.002;r=0.162,P<0.001)。(3)年龄(OR=1.147,95%CI:1.075~1.223,P<0.001)、基础AMH(OR=0.480,95%CI:0.321~0.717,P<0.001)、获卵数(OR=0.483,95%CI:0.336~0.693,P<0.001)是行新鲜周期IVF-ET助孕大龄女性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4)基础AMH、获卵数分别以1.925μg/L、5.5个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行新鲜周期
- 王晓芳徐进张翠莲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卵数
- 扳机日血清孕酮/获卵数比值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扳机日血清孕酮/获卵数比值(POI)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治疗的135例D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VF-ET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74)与未妊娠组(n=61)。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所有患者PO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扳机日血清孕酮、获卵数及POI对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妊娠组患者扳机日血清孕酮、POI均高于妊娠组,获卵数低于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扳机日血清孕酮、获卵数及POI预测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42~0.837)、0.833(0.788~0.878)、0.921(0.876~0.966)。2组患者比较,妊娠组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卵泡个数≥5个、优质胚胎个数≥3个的人数比例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H降低(OR=2.465,95%CI:1.224~4.962),E2降低(OR=2.335,95%CI:1.104~4.937),扳机日血清孕酮≥0.87 ng/m L(OR=1.917,95%CI:1.136~3.236),获卵数≤4.37个(OR=2.787,95%CI:1.426~5.448),POI≥0.25(OR=3.943,95%CI:1.951~7.970)是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OI对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预测能力优于单独的扳机日血清孕酮或获卵数。POI≥0.25是影响DOR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此外,AMH、E2水平也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
- 金宁娟何清方海琴潘苏荣巢时斌吴晓璇康嘉慧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孕酮
-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患者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扳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950例。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药日雌二醇(E2)水平、卵巢储备功能、取卵日及HCG给药日不同大小卵泡百分率、促排卵方案和手术医生等因素对获卵数和获卵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年龄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68,P<0.01),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243,P<0.01),HCG给药日大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关系(β=-0.073,P<0.01);HCG给药日E2水平和卵巢储备功能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0.270,P<0.01;β=0.196,P<0.01),HCG给药日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β=0.098,P<0.01)。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组和自然周期方案组患者获卵数逐渐减少(β=0.227,P<0.01)。回归分析,取卵日大卵泡百分率和中卵泡百分率与获卵率呈正相关关系(β=0.168,P<0.01;β=0.194,P<0.01),卵巢储备功能、促排卵方案和不同手术医生对获卵率均有影响(β=0.086,P=0.040;β=0.137,P<0.01;β=0.270,P<0.01)。结论:HCG给药日卵泡直径≥18 mm的卵泡百分率应控制在20%以下获卵数更多;随着女性年龄增加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获卵数逐渐减少;需加强取卵手术的标准操作,保证获卵率。
- 李仪颜晓红李友筑
-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获卵数雌二醇
- 生长激素促排卵方案用于卵巢低反应患者IVF-ET助孕期间对HCG日E_(2)水平、获卵数及MⅡ卵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促排卵方案用于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期间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及MⅡ卵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VF-ET的120例P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H。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HCG日内膜厚度及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E_(2)]水平、周期取消情况及优胚率、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获卵总数、正常受精数、MⅡ卵数、胚胎移植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日E_(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卵子早排、未获卵、无可用胚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期取消率(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胚率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R患者通过促排卵方案行IVF-ET助孕时添加GH可提高HCG日E_(2)水平,增加获卵数和MⅡ卵数,改善部分IVF-ET结局。
- 杜平喻红彪万飞龙
- 关键词:生长激素卵巢低反应
- 获卵数少对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囊胚活检的影响。方法:获卵数≤8个拟行PGT周期患者分为获卵数1~3个组、4~6个组、7~8个组;比较各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PGT-A)周期占比、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比、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数)等。结果:共纳入168个拟行PGT周期,其中PGT-A周期90个(53.6%),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占72.4%(118/163)。获卵数1~3个组(n=49),4~6个组(n=70),7~8个组(n=49)PGT-A周期分别为65.3%,57.1%,36.7%,每取卵周期行PGT活检周期分别占38.6%,74.3%,100%,卵母细胞利用率(每卵子活检囊胚率)分别为24.2%、28.7%、44.4%,每卵子优质囊胚率分别为8.8%、12.6%、14.9%,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卵数≤6个,尤其≤3个时,谨慎行PGT-A,当获卵数≥7个时,行PGT活检成功率较高。
- 蒋彦袁景川宋歌耿彩平张含曹尧南
- 关键词:获卵数
- 胚胎实验室解读:获卵数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23年
- 背景:控制性超促排卵逐渐成为增加获卵数的常规手段,但关于获卵数是否越多越好一直存在争议,理想的获卵数区间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目的:探讨获卵数对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胚胎受精结局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89例进行体外受精治疗(包含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患者按照获卵数进行分组,分以下5组:1-4枚组、5-8枚组、9-12枚组、13-16枚组、≥17枚组。比较各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获卵数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获卵数与正常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显著相关,过多或过少的获卵数均会导致正常受精率降低,异常受精率增加;可移植胚胎率与优质胚胎率下降;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与活产率下降。结果表明,过多或过少的获卵数会导致胚胎质量下降,影响体外受精临床结局,获卵数在5-16枚为宜,9-12枚为佳。临床医生在促排卵过程中,不能只以提高获卵数量为目标,应该追求足够多的高质量卵母细胞,为不同患者合理制定个性化促排方案。
- 高文怡张东李采霞杜娟张艳茹邓云
- 关键词: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 多原核受精对IVF周期中获卵数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发生与否,对获卵数较低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在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的情况。共纳入1306个IVF周期,发生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A组(388例),无多原核受精的患者为B组(918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出生体质量等周期结局。结果:A组的抗缪勒管激素水平(AMH)显著高于B组,而可利用胚胎数显著少于B组,两组间的窦卵泡计数(AFC)、平均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移植胚胎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累计妊娠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计活产率也小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可利用胚胎数为1~3枚时,随着可利用胚胎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相应上升,而当可利用胚胎数为4~5枚时,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达到平台期。结论:当获卵数低的患者出现多原核受精时,患者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因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而降低,会对周期结局产生影响,只有当可利用胚胎数≥4枚时,才可考虑胚胎移植,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累计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
- 宏苹苹宏苹苹李涛欧建平
- 扳机日孕酮升高与获卵数对辅助生殖技术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酮升高对辅助生殖技术(AR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与获卵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周期移植D3胚胎的不孕患者,共纳入2 437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hCG日孕酮升高对AR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其影响是否与获卵数有关。结果 所有患者调整混杂因素后,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CG日孕酮≥1.5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临床妊娠率下降60%(95%CI:0.2~0.7,P=0.004),宫内妊娠率下降70%(95%CI:0.2~0.7,P=0.003),活产率下降70%(95%CI:0.1~0.7,P=0.004)。按获卵数分组后结果显示,获卵数5~10时,hCG日孕酮≥1.8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临床妊娠率下降100%(95%CI:0.0~0.1,P=0.002);宫内妊娠率下降100%(95%CI:0.0~0.0,P<0.001);hCG日孕酮≥1.6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活产率下降90%(95%CI:0.0~1.0,P=0.049)。获卵数10~15时,孕酮≥1.1 ng/mL时,孕酮每增加1 ng/mL,临床妊娠率下降70%(95%CI:0.1~0.7,P=0.006),宫内妊娠率下降70%(95%CI:0.1~0.6,P=0.003),活产率下降70%(95%CI:0.1~0.6,P=0.003)。结论 在接受IVF/ICSI新鲜周期移植的不孕患者中,hCG日孕酮≥1.5 ng/mL是影响临床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组后孕酮升高对获卵数5~15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因此,若hCG日孕酮升高且获卵数在5~15之间的患者可行全胚冷冻,以期改善妊娠结局。
- 许月明张杰姜蕾尹力赵畔许欣郝桂敏
- 关键词:体外受精获卵数
- 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血清AMH对ART治疗中获卵数和累计活产结局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不同阶段结局指标(获卵数与累积活产)的非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53例患者(653个周期)。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5岁的年轻组(457例)和≥35岁的高龄组(1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指标,利用单因素GAM和经协变量校正的多因素GAM分别拟合AMH与获卵数、单次取卵累积活产的关系模型,分析AMH的非线性效应及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65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1~47岁,所有周期的累积活产率为40.7%。年轻组的累积活产率为44.0%,高龄组的累积活产率为33.2%。GAM结果显示,血清AMH水平与获卵数存在非线性效应。年轻人群中,经协变量校正后,AMH非参数部分的有效自由度(EDF)为3.485(P<0.001);随着AMH增加,其对获卵数产生的效应呈持续正向关联,且在<2.7 ng/ml或>5.8 ng/ml时效应显著上升。在高龄人群中,经协变量校正后,AMH非参数部分的EDF为2.660(P<0.001),且关联呈倒U型,在4~6 ng/ml时效应值最大。血清AMH与累积活产率存在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年轻组中,经协变量校正后AMH提供的EDF为1.000,表现为直线效应,且无统计学意义(P=0.878);在高龄组中,AMH提供的EDF为3.265,但曲线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在ART治疗中,AMH水平与获卵数呈现非线性关联,在不同年龄组中AMH的效应趋势变化不同,AMH可以作为获卵数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无论哪个年龄段,AMH水平对累积活产的效应有限。
- 张玲周佳吕松杰潘晖
- 关键词:抗苗勒管激素广义相加模型获卵数
相关作者
- 张翠莲

- 作品数:303被引量:1,1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率 胚胎
- 徐晓航

- 作品数:40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长方案 获卵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克罗米芬 促排卵
- 李蓉

- 作品数:388被引量:3,582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生殖技术 胚胎移植
- 张少娣

- 作品数:97被引量:5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移植 长方案 妊娠率
- 乔杰

- 作品数:814被引量:6,459H指数:3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