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2篇“ 药用昆虫“的相关文章
- 药用昆虫及其活性成分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昆虫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且作用多样,具有食用、药用和工业价值。近年来,因药用昆虫发挥治疗作用的特异性、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资源的丰富性使得药用昆虫成为研究热点。药用昆虫种类繁多,具有多种入药形式,其活性成分丰富,呈现多样的药理价值和作用。测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药用昆虫领域的研究,使药用昆虫的功效得以更深入阐释,同时也创造了发掘新药用功效的可能。本文在总结我国药用昆虫的种类、药用昆虫虫药制剂作用和功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了药用昆虫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类、生物碱、多糖、甾类物质、黄酮类和萜类等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抗菌消炎、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血脂、保护胃肠道和抗溃疡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未来药用昆虫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肖花美麻春慧李双源
- 关键词: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 药用昆虫桂花蝉共生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及抗菌活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药用昆虫桂花蝉肠道共生放线菌的多样性,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桂花蝉共生放线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抗菌活性;通过外观观察、扫描电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对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Nanopore第3代测序;利用Antismash、Prism、Circos、Rodigal、eggNOG、GO和KEGG等工具对基因组数据进行注释分析。结果采用6种培养基从桂花蝉肠道共分离获得34株不同放线菌,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2株、戈登氏菌属(Gordonia)1株和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1株,菌株GHC 11可能为1株新的链霉菌种,73.5%的菌株对至少1种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菌株GHC 54具有显著的抗S.aureus和MRSA活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Gordonia terrae。菌株GHC 54基因组大小为5346952 bp,包含1个5210251 bp环状染色体和1个136601 bp质粒,共编码4828个基因,GC含量为67.91%,其中含有50个tRNA基因、9个rRNA基因。编码基因分别进行eggNOG、GO、KEGG、Nr、Pfam、Swiss-prot和TrEMBL功能注释,共注释到4776个蛋白。菌株GHC 54中含有14个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6个NRPS、2个Terpene、1个Ectoine、1个Arylpolyene、1个Redox-cofactor、1个NAPAA、1个Ripp-like和1个PKS基因簇,85.7%的基因簇同源性小于20%,具有较高的新颖性。结论桂花蝉共生放线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菌株GHC 54具有合成新颖抗菌化合物的潜力。本研究将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 苏雅琳廖婧阳欧健鹏刘文彬
-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
- 药用昆虫基因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的研究拓展到了药用昆虫领域。目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白蜡虫Ericerus pela、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圆点斑芫菁Mylabris aulica、家蚕Bombyx mori、柞蚕Antheraea pernyi及天蚕蛾Antheraea yamamai9种药用昆虫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代表性药用昆虫的药效药理和基因组特征信息,从基因组等多组学角度系统总结了药用昆虫药理活性成分及合成机制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药用昆虫中药材开发与生产的前景。
- 罗惠刘莹汤沈杨贺康李飞
- 关键词:药用昆虫基因组
- 井冈山资源昆虫调查Ⅰ-药用昆虫资源被引量:2
- 2023年
- 药用昆虫是指虫体全部或局部或其衍生物、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可以入药的昆虫,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在我国中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冈山具有多样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了进一步摸清井冈山的药用昆虫资源本底信息,通过对井冈山地区药用昆虫资源的种类、分布、药性等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井冈山地区共有药用昆虫101种,隶属于12目52科,其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5个目是鞘翅目(15科26种)、膜翅目(7科15种)、直翅目(6科13种)、鳞翅目(7科12种)和半翅目(6科11种),合计种类占全部种类的76.2%。本研究梳理了井冈山药用昆虫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我国药用昆虫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 张争光赵芳苏田娟黄族豪
- 关键词:药用昆虫
- 药用昆虫凹纹胡蜂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凹纹胡蜂Vespa velutina aurari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解析。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探讨提取物及单体对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从凹纹胡蜂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对羟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4-羟基苯醋酸乙酯(4)、3,4-二羟基苯乙醇(5)、3,4-二羟基苯酰乙醇(6)、3,4-二羟基苯甲酸(7)、N-乙酰基-2-乙氧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8)、2-(2-羟基丙酰氧基)丙酸甲酯(9)、对甲氧基苯甲醇(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α-乙基葡萄糖苷(12)、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13)、N-乙酰基-2-(3,4-二羟基苯基)乙胺(14)、对甲基苯乙醇(15)和胸腺嘧啶(16)。凹纹胡蜂醇提物及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在300μg/mL时均能有效减少由LPS联合IFN-γ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化合物2、3、5、6、9~11对LPS联合IFN-γ诱导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 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凹纹胡蜂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能降低炎症细胞中iNOS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凹纹胡蜂分离鉴定,其中2、3、5、6、9~11可能为潜在的活性单体。
- 刘超贺庞秀琴李成功许静蕾钱晓莉常雅萍杨志斌杨银河王家鹏肖怀
- 关键词:抗炎活性对羟基苯甲醛
- 云南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明确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的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为喙尾琵琶甲全虫态利用价值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和水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喙尾琵琶甲蛹,以DPPH法,ABTS法和FRAP法探究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强弱。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琶甲蛹的甲醇和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清除能力。在提取物浓度为0.5 mg/mL时,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对两种自由基清除率均达到90%以上,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较低,清除率均在5%以下,甲醇和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LC50分别为0.144 mg/mL和0.029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LC50分别为和0.0044 mg/mL和0.0082 mg/mL。水粗提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甲醇粗提物,浓度为0.5 mg/mL时,甲醇粗提物的总抗氧化能力的FRAP值为0.26,水粗提物的总抗氧化能力的FRAP值0.86。综上所述,研究喙尾琵琶甲蛹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本研究为喙尾琵琶甲蛹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的首次报道,对喙尾琵琶甲蛹利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杨建云严亚李先福
- 关键词:DPPH法
- 云南药用昆虫
- 昆虫作为药物治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药用昆虫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某种疾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已有很多药用昆虫进行了人工养殖,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书作者通过调查采集云南现有分...
- 杨自忠
- 药用昆虫凹纹胡蜂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药用昆虫凹纹胡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色谱分离纯化方法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碳、氢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比对鉴定结构。结果:从凹纹胡蜂的三氯甲烷提取部位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包括5个环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1)、环(脯氨酸-脯氨酸)(2)、环(脯氨酸-甘氨酸)(3)、环(脯氨酸-酪氨酸)(4)、环(苏氨酸-脯氨酸)(5),1个乙酰化氨基酸:N-乙酰基异亮氨酸(6),1个有机胺:N-乙酰基-4-(4-羟基苯)乙胺(7),及3个小分子杂环酸:烟酸(8)、1-甲基-1,2,3,4-四氢咔啉-3-羧酸(9)、3-吲哚乙酸(10),1个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R,3S)-2-(3’,4’-dihydroxyphenyl)-3-acetylamino-7-(N-acetyl-2"-aminoethyl)-1,4-benzodioxane(11)。结论:1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药用昆虫中分离得到。
- 黄艳敏庞秀琴许静蕾唐宋元李勇鍵杨志斌肖怀
- 关键词:药用昆虫化学成分
-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肠道抗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肠道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放线菌资源。【方法】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分离放线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6株致病细菌以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3株致病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试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随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显著的18株放线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76株共生放线菌,初步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中46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多株放线菌对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超过阳性对照药。选择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的18株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喙尾琵琶甲肠道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 王明明殷鹏凯李铭晖杨自忠杨大松杨银河
- 关键词:抗菌活性分子鉴定系统发育树
-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大规模饲养研究进展
- 2022年
-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饲养在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但人工大规模饲养斑蝥未见有报道。近几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斑蝥的规模化饲养、人工饲料的筛选和优化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斑蝥饲养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 陈庆东刘旭刘昌华杨明郝员敏易春燕
- 关键词:药用昆虫斑蝥人工饲养
相关作者
- 刘高强

- 作品数:194被引量:9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灵芝 马尾松毛虫 深层发酵 液体发酵 昆虫资源
- 樊瑛

- 作品数:38被引量:33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草果 精油 乳剂 药用昆虫 细辛挥发油
- 赵敏

- 作品数:50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野生型 功能性食品 突变体 药用昆虫
- 黄人鑫

- 作品数:52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鞘翅目 芫菁 药用昆虫 鸟类 昆虫区系
- 冯颖

- 作品数:175被引量:8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紫胶虫 食用昆虫 紫胶 白蜡虫 昆虫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