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2篇“ 药理学机制“的相关文章
山沉香总木脂素抗肝癌的效评价及网络药理学机制
2025年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实验、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沉香总木脂素(total lignans of syringae ramuls,TLS)抗肝癌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S对HepG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收集TLS成分;通过ADMETlab评估成分的类性和合成得分;通过ProTox-Ⅱ预测成分毒理学参数;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TLS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肝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和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和WIKI代谢通路分析。结果50~200μg/ml的TLS能够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TLS抗肝癌主要成分为罗汉松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酯酚和羽叶丁香A等31个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Akt1、Bcl-2、EGFR等82个关键靶点,抗肝癌机制与癌症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周期和凋亡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TLS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肝癌作用。
任妍慧渠成白图雅吕晓丽刘云霞范蕾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肝癌流式细胞术
轻盈祛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轻盈祛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轻盈祛浊汤治疗DN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部位。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构建DN大鼠模型,2023年1—6月,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组、轻盈祛浊汤组,每组15只。治疗8周后比较四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excretion rate,UAER)、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recombinant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1,SGLT1),A1腺苷受体(A1 adenosine receptor,A1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轻盈祛浊汤有效成分1114种,作用靶点269个,DN相关靶点2020个,其交集靶点174个。基因本体富集(GO)和基因组的京都百科全书(KEGG)分析得出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过程,主要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 kappa-B,pMAPK/NF-κB)、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interleukin-1β,NLRP3/IL-1β)、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nterleukin-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IL-6/STAT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53,P53)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分子对接表明,轻盈祛浊汤主要成分与DN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强。模型组大鼠24 h UAER[(4539.71±516.03)μg/24 h比(226.59±72.71)μg/24 h]、血肌酐[(85.63±12.96)mL·kg^(-1)·min^(-1)比(0.48±0.12)mL·kg^(-1)·min^(-1)]、SGLT1(1.17±0.07比0.82±0.06)高于正常组,而模型组大鼠尿素氮、A1AR低于正常组(P<0.05)。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大鼠24 h UAER、血肌酐、SGLT1低于模型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组大鼠尿素氮、A1AR高于模型组(P<0.05)。轻盈祛浊汤组大鼠24 h UAER�
白海龙边云孟晓峰王丽芳王凤英田风胜崔荣岗苏阳李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
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药理学机制研究
2025年
膝骨关节炎(KOA)为临床常见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程反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表明中在治疗KOA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确切且具备较高安全性,但其具体治疗机制仍待探索。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疾病”研究方式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吻合,为揭示中治疗KOA机制提供思路。文章系统梳理网络药理学在中治疗KOA效物质基础与潜在分子机制中的应用,展望未来网络药理学在中治疗KOA中研究方向,为揭示中治疗KOA科学内涵提供新的视角和有力工具,进一步推进中医现代化发展。
牛朴钰刘耀远陈继鑫冯汇川余伟杰刘爱峰赵萌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中药药理学分子机制
对鬼箭羽-夏枯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
2025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鬼箭羽-夏枯草对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鬼箭羽-夏枯草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然后在GeneCards、OMIM及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作图工具筛选出对与疾病交集靶点。接着在String数据库中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在AutoDock及Pymol软件中对主要活性成分及交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鬼箭羽-夏枯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作用于AKT1、EGFR、SRC、BCL2等核心靶点,主要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他细胞凋亡与自噬相关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起治疗作用。结论:鬼箭羽-夏枯草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
毛青云钟光辉徐仕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Β-谷甾醇
参乌益智胶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临床试验验证,探讨参乌益智胶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4年2月安徽中医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90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SCI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乌益智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价2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运用TCMSP及查阅文献获得参乌益智胶囊有效活性成分,运用GeneCards等数据库得到PSCI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输入至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参乌益智胶囊-PSCI-靶点网络图,运用DAVID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治疗28 d后,2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网络药理学方面,参乌益智胶囊活性成分共92个,靶点803个,疾病靶点5209个,交集靶点556个,核心靶点为AKT1、TNF、IL-6、TP53、IL-1B,关键化合物为脱氧三尖杉酯碱、洋川芎醌、芫花素等,富集得到1812个GO条目,其中细胞成分(CC)154个,生物学过程(BP)1332个,分子功能(MF)326个,富集到195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参乌益智胶囊关键化合物与核心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参乌益智胶囊治疗PSCI临床疗效显著,多成分可能通过AKT1、TNF、IL-6等�
郭灿班文明杜姜赵莉莉孙媛媛孙悦陈佳宁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炎症因子
温脾汤“异病同治”慢性肾衰竭、肠易激综合征和消化性溃疡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
2025年
目的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探讨温脾汤(WPD)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肠易激综合征(IBS)、消化性溃疡(PU)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平台获取WPD的化学成分及靶点,检索GeneCards等数据库提取CRF、IBS和PU的靶点,利用Venny软件得出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制作WPD治疗CRF、IBS和PU的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布图,以STRING平台构建WPD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BioGPS数据平台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WPD关键靶点器官组织”网络分布图,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出WPD共有70个交集靶点发挥异病同治CRF、IBS和PU的作用。PPI网络筛选出TNF、TP53等可能是WPD治疗CRF、IBS和PU的关键靶点。GO功能共富集323个条目,主要涉及基因表达正调控等因素;KEGG共富集119条通路,包括TNF、HIF-1等信号通路。芦荟大黄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与TP53、TNF等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WPD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治疗CRF、IBS和PU,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WPD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依据。
肖娟黄梅东方梓涵李正芬余晓玲李江
关键词:温脾汤慢性肾衰竭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异病同治网络药理学
附子心肌毒性Q-Marker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Q-Marker的“五原则”,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附子心肌毒性作用的机制及潜在的毒性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对主要毒性成分及附子心肌毒性关键靶点进行分析;分子对接软件应用于分子对接验证某些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成分,以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活性;利用现有文献对附子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基于Q-Marker“五原则”对附子产生的心肌毒性进行研究,对心肌毒性作用机制及其毒性标志物进行进一步筛选和预测。结果附子产生心肌毒性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去甲乌碱等,通过调节三个心脏靶点基因即SCN5A、GJA1、GJA5,导致心肌细胞的信号传导和收缩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心肌毒性诱导心脏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等技术结合Q-Marker相关概念预测了附子的毒性标志物及其心肌毒性作用机制;为后续附子开发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杨洋张书亚李汉洪梅全喜刘仁炎王丽陈琴华
关键词:附子心肌毒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药理学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参芪扶正注射液(SFI)是一种由黄芪(黄芪,HQ)和党参(党参,DS)组成的传统中注射液,我们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研究了SFI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潜在机制和分子靶点。首先,我们在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了SFI的潜在生物活性化合物和相应的COPD相关靶基因。随后,使用Cytoscape 3.9.1和STRING分析并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获得关键靶基因。随后,为了确定与SFI相关的潜在信号通路,研究人员进行了GO和KEGG富集研究,并进行了分子对接分析以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65种活性成分(DS35种,HQ 30种)和233个关键靶点。其中,前五大生物活性成分(槲皮素、芹菜素、大豆异黄酮、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和前五大靶点(TP53、AKT1、EP300、MAPK1和JUN)在分子对接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和稳定的结合力,结合能≤–5.0kcal/mol。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FI可通过多种化合物和多种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发挥治疗作用。此外,本研究还为SFI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治疗物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了药理学依据和参考。
刘芳琳张春娟沈秋跃周昔程赵越富冯峰刘芳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COPD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姜黄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学机制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孟德尔随机化的结合探讨姜黄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学机制。方法:姜黄素的物靶点通过pharmapper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的疾病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将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合并以获得潜在的治疗靶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PPI)数据从String数据库中获得,通过R语言对治疗靶点进行GO与KEGG分析,通过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库获得暴露数据与结局数据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语言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姜黄素的物靶点预测到了111个,2型糖尿病的疾病靶点有921个,治疗靶点有27个,对这些治疗靶点KEGG分析发现主要通路为凋亡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核心治疗靶点为CASP3、MMP2、SIRT1等。结论:姜黄素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生物学过程对2型糖尿病起到治疗作用,这与中医学核心观念相一致。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ndel randomization. Methods: The drug targets of curcumin were obtained from pharmapper database and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 the disease targets of type 2 diabetes were obtained from GeneCards database, the drug targets and disease targets were combined to obtain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 data was obtained from String database, the treatment targets were analyzed by GO and KEGG through R languag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exposure data and outcome data was obtained through IEU OPEN GWAS Project database,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rough language. Results: 111 drug targets were predicted for curcumin, 921 disease targets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27 therapeutic targets. KEGG analysis of these therapeutic targets found that the main pathways were 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TNF signaling pathway, IL-17 si
公义宁邢进刘亚平崔学雷
关键词:姜黄素2型糖尿病网络药理学
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实验验证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及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平台构建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体外构建干眼症高渗模型验证核心靶点。共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筛选得到24种有效成分可能与干眼症相关的315个潜在的靶点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筛选出夏桑菊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等和关键靶点为TNF-α、Caspase1、IL-6以及IL-1β;富集结果表明,夏桑菊治疗干眼症靶点主要集中在AGE-RAGE、TNF等多个信号通路。3种有效成分在细胞实验中不仅显著抑制人角膜上皮细胞活性降低,提升高渗下细胞的移行能力,而且有效抑制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1、IL-1β基因的表达及TNF-α蛋白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夏桑菊中的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3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发挥了高渗诱导下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及修复作用,降低了细胞TNF-α蛋白水平及Caspase1、IL-1βmRNA的相对表达。
李进良胡双飞蒙奋兆李沛波吴灏彭维苏薇薇王永刚孙维广
关键词:夏桑菊干眼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相关作者

郭洁文
作品数:164被引量:768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三七总皂苷 荔枝核 心室重构 心梗 胰岛素抵抗
邱光清
作品数:32被引量:29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荔枝核 胰岛素抵抗作用 药理学机制 2型糖尿病大鼠 拮抗
祝根飞
作品数:7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萧山医院
研究主题:抗骨质疏松 经济负担 肝脏病变 肝段切除术 肝蒂
王婷
作品数:37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雌激素 上市公司 标记位点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放射性同位素
丁希伟
作品数:25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内镜 胆管癌治疗 抗骨质疏松 经济负担 专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