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2篇“ 药材性状“的相关文章
基于“辨状论质”的金果榄药材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对金果榄Tinospora sagittata外观性状与其主要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究“辨状论质”理论在金果榄药材鉴别中的科学性。方法观察并测量金果榄的形状、颜色等9种性状指标;采用HPLC法检测40批次金果榄中木兰花碱、蜕皮激素、非洲防己碱、根碱、巴马汀和古伦宾含量;比较金果榄的9种外观性状指标、6种化学成分之间的联系,并对金果榄“状-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金果榄药材的皱缩程度、药材长宽比、表面颜色、断面颜色、L^(*)、a^(*)值各与6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b^(*)值与除蜕皮激素外的5种化学成分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金果榄药材表面皱缩程度、表面颜色、断面颜色、短径、长宽比、质量以及L^(*)、a^(*)、b^(*)值均可用于快速判断金果榄药材的品质,其中b^(*)值最为关键且全面,结果可为快速全面评价金果榄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黄成凤卢丽洁杜金雨黄旭龙张佳旭周涛文飞燕张浩华芳黄利娟裴瑾裴瑾
关键词:金果榄外观性状木兰花碱蜕皮激素药根碱
广西青果核药材性状鉴别及含量测定初探
2025年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广西地区青果核药材质量标准,本文对广西地区青果核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及含量测定初探,促进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助力中医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方法:采用粉末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法对产自广西不同地区的青果核进行性状分析,按照《中国典》2020版通则对青果核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青果核药材的形态特征,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青果核的总灰分在1.47%~4.49%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在0.47%~0.95%之间,95%乙醇浸出物结果1.66%~2.48%,水分含量在7.22%~12.57%。结论:本文对青果核性状进行了规范制定,拟定青果核的总灰分百分率不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百分率不超过10.0%,95%乙醇浸出物百分率不低于1.5%,水分百分率不超过14.0%,其结果为建立青果核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并能有效推动乡村农业循环经济。
肖星宇夏祥华周小雷沈媛媛欧春丽吴佩莹李萌龚小妹王硕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循环经济
五指山参药材性状鉴别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瑶五指山参药材性状。方法对广西不同产地10批五指山参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典(四部)》通则0832,2302和2201分别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酸不溶性成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10批药材样品的TLC图斑点清晰,且在相同保留时间处显相同的主荧光斑点,分离度好;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清晰;总灰分含量为3.08%~8.56%,酸不溶性成分为0.23%~0.87%,70%乙醇浸出物为11.12%~19.31%,水分为9.38%~12.55%。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真实可靠,可快速准确鉴别五指山参药材
欧春丽龚小妹莫单丹唐炳兰候小利周小雷王硕宋志军
关键词:药材质量标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
清宫茯苓药材性状、产地及其加工:文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的二重证据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茯苓是大宗常用中,其用历史悠久,品类复杂。清宫医案中收载有白茯苓、赤茯苓、朱茯苓等多种茯苓类药材。故宫博物院庋藏的茯苓类药材文物有茯苓个、白茯苓、赤茯苓、朱茯苓、白茯神、茯神木等6种。通过对故宫藏茯苓类药材文物进行性状鉴定,并结合清宫各类档案、历代本草文献梳理源流,发现清宫茯苓个为完整菌核,并不预先在产地加工切制,而是在清宫炮制加工成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朱茯苓等茯苓类药材。此外,据清宫相关档案文献记载,清朝宫廷中所用茯苓多为云贵地区官员进贡所得,在整个清代进贡情形相对稳定,及至晚清贵州巡抚不再进贡茯苓,茯苓主要从云南进贡。该文结合了清宫茯苓类药材文物与清宫医案、药材底簿等档案文献,梳理了清宫茯苓各时期的产地,为了解清代宫廷用茯苓类药材的产地提供了珍贵史料,为后续清宫茯苓的产区溯源提供了参考;分析了清宫茯苓类药材规格,为研究清代清宫茯苓类药材的加工及应用提供依据。
姚婷彭华胜关雪玲金艳李逢源袁媛黄璐琦
关键词:茯苓道地药材
基于“辨状论质”探求黄芩药材性状与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为清热燥湿之要,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黄芩栽培面积的扩大,黄芩的药材性状随着栽培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为了更好阐释通过外在性状...
马栋
关键词:黄芩性状特征
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关联防己药材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防己指标性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与其药材性状的关系,为根据药材外观性状筛选高含量防己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药材指标性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含量,计算两者之和(即总含量);采用目测结合游标卡尺测量防己药材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含量与药材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防己诺林碱与药材质地、表面颜色、断面颜色和粉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体轻质脆、表面颜色淡灰黄色、断面颜色较深及粉性较小者含量较高;粉防己碱与直径、质地、粉性及表面颜色呈极显著相关(P<0.01),直径较小、体轻质脆、表面颜色淡灰黄色及粉性较小者含量较高;总含量与药材直径呈显著相关(P<0.05),与其余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趋势同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结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含量与药材性状具有显著相关,其中直径较小、体轻质脆、表面颜色淡灰黄色、断面颜色较深及粉性较小者含量较高,该结果表明可根据药材性状对防己药材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含量进行初步预测,为筛选高含量防己药材提供参考。
吴梦丽白燕远何志鹏杨帆何秋梅闫国跃李耀燕谢阳姣
关键词:防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药材性状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21年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肖婉君郭凤霞陈垣刘兰兰陈永中焦旭升张碧全白刚金建琴
关键词:当归有机肥抗病性
市售鱼脑石药材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市售鱼脑石药材进行商品调查,并对收集到的7种样品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为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磨片鉴别方法对鱼脑石样品进行形态组织学对比研究。结果鱼脑石形态、大小、听沟特点、基叶、翼叶等特征可有效区分鱼脑石及其混淆品。显微磨片多呈黄白色或棕黄色,平行于边缘的生长线较为明显,但纹理特点各不相同。结论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定鱼脑石类药材
刘若菡孙路平池冰清吕颖玉李启东林丽张永清刘红燕
关键词:鱼脑石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外源钾对红芪药材性状及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钾对红芪药材性状及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设置高、中、低3个浓度钾盐水平,观察采收期红芪药材的外观性状,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K、Ca、Mg、Zn、Fe、Cu、Co等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4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探究在红芪生长期外施不同浓度钾盐对其性状、无机元素含量及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中浓度钾盐对红芪根长、根重、根直径及7种无机元素和4种异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较其他浓度优,而高浓度钾盐对红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外源喷施适量钾盐有利于红芪药材生长和异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可为其道地品质的稳定性提供栽培理论基础。
贾妙婷孙天雄汪莉冯慧敏李玥罗旭东梁婷婷强正泽何军刚冯晓莉李成义
关键词:红芪无机元素异黄酮
基于色差法的紫锥菊药材性状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色差法对紫锥菊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探讨药材颜色与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紫锥菊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新方法。方法采用NH300分光测色仪对10批紫锥菊药材进行色差值的测量,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测量的色差值进行差异性分析,运用HPLC-UV法测定不同批次的紫锥菊药材中菊苣酸含量,结合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批次紫锥菊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ΔE*值(总色差值)可以看出10批紫锥菊在色差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法发现随着△α*值的改变,菊苣酸的含量也随之改变,进而对不同批次紫锥菊的质量进行评价。属于绿-黄色域的药材中菊苣酸含量在10批药材中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01%),属于淡绿-黄色域的次之(平均含量为0.82%),属于红-黄色域的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52%)。通过分类发现,在6至10月采收的药材质量明显优于11月采收的药材。结论HPLC-UV法与色差法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并且结合聚类分析法可有效地评价出不同批次紫锥菊的质量。两种方法的结合为未来紫锥菊的鉴定、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吕绪桢李健李峰冯帅
关键词:紫锥菊有机酸高效液相法

相关作者

廖月葵
作品数:92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显微特征 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 生药鉴定 中药鉴定
马逾英
作品数:246被引量:1,527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白芷 川芎 药材 川白芷 中药材
格小光
作品数:61被引量:41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野生品 栽培品 中药资源普查
冯学锋
作品数:50被引量:25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野生品 栽培品 赤芍
梁晓乐
作品数:34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显微鉴别 药材性状 挥发油 显微特征 性状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