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3篇“ 药材品质“的相关文章
- 影响陇南道地药材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5年
- 种质混杂、道地性模糊、滥用化肥、重茬连作、土壤污染、违禁用药、提早采收、仓储及加工条件简陋、质量监控体系缺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陇南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背景,从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做好种植区域划分、加快品种培育和提纯复壮、建立集约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质检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陇南市道地药材品质的策略及建议,旨在为推动全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申俊忠包伟民陈红刚杨扶德史彦斌
- 关键词:道地药材影响因素
- 白芷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与药材品质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比较白芷药材在不同干燥加工过程中颜色、气味、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索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与白芷药材品质指标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烘干蒸切法、半鲜切干燥法、鲜切干燥法及硫磺熏蒸法结合3个干燥温度(50、70、100℃)对新鲜白芷进行加工。采用Adobe Photoshop 2022软件提取白芷样品的颜色值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利用电子鼻识别药材粉末气味信息并进行载荷(Loadings)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个香豆素类成分(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含量;选择50℃(烘干蒸切、硫磺熏蒸)样品、100℃(烘干蒸切)样品,干燥至含水量分别为50%、14%,以及白芷的新鲜晾干样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干燥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与白芷药材气味、颜色及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联系。结果:颜色量化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升高导致药材颜色的亮度值(L)下降,红绿值(a)、黄蓝值(b)上升,加工方法的改变对药材颜色无明显影响;气味量化结果显示,W1S,W2S,W5S,W2W,W1W传感器对白芷气味变化较为敏感,可用于分辨不同加工方法所产白芷饮片;香豆素类成分的测定结果显示,随干燥温度上升、加工时间延后,白芷药材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含量下降,最佳加工方法为烘干蒸切法,最佳温度为5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白芷药材内的优势菌属主要为无色杆菌属、农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分枝杆菌属、肠杆菌属,优势真菌主要为鬼伞属、Meyerozyma及Apiotrichu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芷品质指标与细菌中的农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真菌中的假丝酵母菌属呈正相关,与细菌中芽孢杆菌属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干燥加工过程中白芷药材
- 陈晓妍朱兴龙甘青霞王嘉豪安光琴吴清华裴瑾马云桐
- 关键词:白芷中药材加工香豆素切制
- 采后处理对黄精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黄精为黄精属多年生植物,其药材品质除了受到品种、栽培措施、生长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炮制方式、干燥方法、贮藏条件等采后处理方式的影响。为此,就黄精常见的采后处理方式对其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采后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精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黄精采后处理及进一步保障黄精药材品质提供一定参考。
- 王庆严莲英刘贤锋
- 关键词:黄精采后处理
- 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及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天然药品和保健品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中药材作为这些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功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文章从加强品种选育,优化栽培环境,提高栽培管理,改善收获和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适应市场对优质中药材的需要,促进中药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林华
-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关键栽培技术药材品质
- 逆境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中药材品质主要包括外在表征和内在成分两方面。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因素除自身品种外,外界环境对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自然界中特殊环境条件如低温、盐碱、重金属等不良因素会对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及品质产生较大影响,而中药材对这些逆境条件的适应机制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探索如何降低逆境对中药材的伤害及如何利用适当逆境条件来提高中药材品质对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低温胁迫、高温胁迫、水分胁迫、盐碱胁迫、重金属胁迫及除草剂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展望了中药材对逆境利用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参考。
- 王晓飞吴青松肖宇刘淑霞刘星雨郑歆然关向军徐海军
- 关键词:逆境胁迫中药材次生代谢物
- 18个野生云芝种质资源及药材品质评价
- 2024年
- 目的:研究18株野生云芝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药材品质,为筛选可供人工培育的高产优质云芝药材菌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18株云芝菌丝、子实体农艺性状及子实体多糖、浸出物、麦角甾醇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菌株YUN5、HN04、JL3、NX17首茬子实体生物产量较高;菌株YUN4、YUN5、DB5、NX4子实体多糖含量均超过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3.2%;14个菌株子实体浸出物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规定的18%,YUN1、HN02、NX6、NX18未达药典标准。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菌株为NX4,达到0.58 mg/g;菌株YUN5、HN01、DB4、JL2、NX4子实体中Cr、Cu、As、Cd、Pb含量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结论:菌株NX4、DB5、YUN5在加权评分及主成分分析评价中排名前列且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云芝外观、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含量要求,可作为优质云芝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作为云芝药材品质优良菌种;加权评分排名靠前的YUN2、YUN4以及主成分分析排名靠前的NX17子实体外观不符合药典要求,但菌株YUN4的多糖含量、菌株YUN2的浸出物和麦角甾醇含量、菌株NX17的麦角甾醇含量和单袋首茬产量上相对于其他菌株具有优势,可分别考虑作为有效成分提取的菌种资源。
- 王娇王娇夏志兰陈小红谢玲
- 关键词:云芝农艺性状种质资源药材品质
- 药材品质与药用植物表型性状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 2024年
- 药材品质参差不齐,给中药生产和应用带来很多问题。药材品质与其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将直观的表型性状与药材品质相关联,如能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关规律,即可通过药材的外观表型性状直接预测药材的品质,有助于对药材品质进行辅助判断,从而加快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并从源头上为中药生产和中成药疗效提供保障。该综述以药材生物量和指标性成分含量作为衡量药材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根及根茎类、花类、果实类、全草类药材的品质与其植物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梳理,系统总结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
- 施桂萍王佳恩马莉殷子喻符德欢崔涛
- 关键词:药材品质指标性成分生物量药用植物表型性状
- 野生与栽培中药材品质对比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建议被引量:10
- 2024年
- 通过回顾野生与栽培中药材品质对比的研究历史,笔者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已有的野生与栽培中药材品质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药效作用、遗传多样性几个方面,其中化学成分对比研究占主导地位,并以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比研究居多,而药效作用研究最为薄弱。受取样数量、样品产地、生长年限、栽培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中药材的野生与栽培品品质差异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多数野生中药材品质优于栽培品,两者性状差异较大,且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与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尤以栽培后初生代谢产物占比显著增加最为明显。栽培中药材品质与栽培模式相关,其中野生抚育、仿野生种植、生态种植等模式生产的中药材与野生品品质接近。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野生与栽培中药材品质对比研究中明确栽培品的栽培方式与栽培年限,利用性状、显微结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差异成分定量分析、生物效价等技术手段综合评价野生与栽培中药材品质差异,加强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所致的药效变化研究,从而引导中药材高品质生产。
- 王亚鹏袁长胜钱锦秀王艺涵刘燕萌刘云翔南铁贵康利平詹志来郭兰萍黄璐琦
- 关键词:中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提高穿心莲药材品质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穿心莲药材品质的培养方法,其采用营养液对穿心莲小苗水培,营养液包括1mmol·L<Sup>‑1</Sup>KNO<Sub>3</Sub>、1mmol·L<Sup>‑1</Sup>NaH<Sub>2</...
- 简少芬钟楚万斯林杨
- 不同来源芦荟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24份芦荟药材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芦荟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检测方法和含量要求及相关文献,测定不同来源的24份芦荟药材的性状、杂质、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以及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结果:进口芦荟药材性状主要是不规则块状,少部分粉末状;表面棕褐色,较粗糙,较有光泽;断面棕褐色,较光滑,较有光泽。国产芦荟药材性状主要是圆饼状,表面较粗糙,呈黑褐色,略有光泽,断面粗糙,呈黑褐色,略有光泽。杂质含量在0.00%~0.05%之间。水分含量均符合规定,达标率为100.00%。总灰分含量只有9份符合规定,达标率为37.50%(9/24)。浸出物含量范围在2.82%~93.57%之间。大部分芦荟苷含量测定未达到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标准(芦荟苷含量库拉索芦荟不得少于16.00%,好望角芦荟不得少于6.00%),仅有7份芦荟苷含量符合规定,达标率为29.17%(7/24)。13份无法检出芦荟大黄素,11份芦荟大黄素含量范围为0.07%~0.63%。结论:当前药材市场上芦荟主要为进口芦荟和国产芦荟,质量参差不齐,进口芦荟药材品质较为优良,在以后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产地初加工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
- 杨天梅杨美权左应梅许宗亮杨维泽王丽起明菊李纪潮朱新焰张金渝
- 关键词:芦荟药材品质芦荟苷芦荟大黄素
相关作者
- 陈桂琛

- 作品数:275被引量:2,113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藏药 引种栽培技术 微量元素 青藏铁路 种子处理技术
- 郭巧生

- 作品数:449被引量:3,428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蚂蟥 半夏 夏枯草 药用菊花 野菊花
- 卢学峰

- 作品数:120被引量:5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引种栽培技术 药材品质 种子处理技术 引种栽培方法 藏药
- 周国英

- 作品数:273被引量:1,58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高寒草原 唐古特大黄 青藏铁路 山莨菪
- 肖承鸿

- 作品数:74被引量:447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太子参 栽培 药材品质 种质资源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