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4篇“ 荒漠植物“的相关文章
适用于荒漠植物幼苗根系研究的智能栽培结构
本发明提供适用于荒漠植物幼苗根系研究的智能栽培结构,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包括下架体,所述下架体上部设有侧架体,下架体上方设有风道管,侧架体内侧设有内观察管,侧架体对向滑动有副架体,副架体和侧架体外侧均固定有外转块,侧架体外...
康鹏潘雅清雷茜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荒漠植物遥感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荒漠植物遥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指定区域荒漠初始遥感数据A,采集荒漠植物的源数据B;通过将荒漠进行网格化和获取源数据B,在遥感识别过程中,实时遥感数据C通过与B的源数据做...
许端阳
不同浸种时间对2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5年
研究不同浸种时间对2种荒漠植物种子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萌发的影响,探究各萌发指标和不同浸种时间之间的差异。设置浸种时间分别为0、3、6、9、12 h等5个梯度进行发芽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2种荒漠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率分别进行分析。实验表明不同浸种时间对于罗布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对发芽率和平均发芽速率影响不显著,发芽势在0 h达到最高值且显著性高于其他值,发芽指数在9 h达到最高值且显著性高于其他值。不同浸种时间的处理对沙打旺种子各萌发指标均存在影响且极显著,当浸种时间大于6 h的时候,各萌发指标呈下降趋势,具有抑制的作用,当浸种时间小于6 h的时候,各萌发指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均在6 h达到最高值。研究揭示了适宜的浸种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并指出2种荒漠植物种子对浸种时间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对今后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具有参考意义。
刘强李思远祝鹤马瑞李梦帆夏天奇刁雨涵孔维婕
关键词:荒漠植物种子浸种时间
河西走廊荒漠植物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变异及权衡
2025年
河西走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及其权衡关系对保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生态适应策略,沿河西走廊由东南向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设置东段、中段、西段调查样地,选取26种优势荒漠植物,其中灌木14种,草本12种,分析了14项叶片关键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和区域格局,探讨了叶片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与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荒漠植物优势种叶片束缚水含量(BW)、碳磷比(C:P)、植株高度(H)、叶片自由水含量(FW)变异系数超过100%。(2)河西走廊东、中、西段不同区域植物表现出多样化的生存策略,东段灌木、草本植物在叶经济谱(LES)中的位置更靠近“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一端,中段灌木位于LES“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一端,草本则更靠近“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一端,西段灌木在资源丰富条件下采取“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草本植物则在不利的土壤条件下采取“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综上所述,植物生存策略受多种生态因素影响,通过性状间的优化组合与资源权衡分配实现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李善家李来周缪潆祥苟伟苏培玺
关键词:荒漠植物功能性状河西走廊
不同干扰方式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的防风固沙效果的影响
2025年
荒漠和绿洲过渡带,防风固沙是解决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荒漠深根植物,对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当地居民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骆驼刺植被遭受大面积的破坏。本试验以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ontrol,CK)、春季砍伐(cutting in spring,CS)、春季火烧(burning in spring,BS)、秋季砍伐(cutting in fall,CF)和洪水灌溉(flood water irrigation,FI)5个处理,研究不同干扰方式对骆驼刺生长特征及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历13年后(2010—2023年),对照(CK)的株高和冠幅显著高于其他干扰方式,洪水灌溉后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干扰方式。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pH、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差异不显著。洪水灌溉(FI)后的土壤速效氮显著低于对照(CK),而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显著低于春季砍伐(CS)。春季火烧(BS)后的土壤风蚀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干扰方式。土壤风蚀高度与植株株高和冠幅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骆驼刺及其他荒漠植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杜艺张玉林赵广兴丛孟菲董新平高艳菊张志浩Islam Waqar曾凡江
关键词:荒漠植物物种多样性采伐方式
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不同地理居群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5年
为探究荒漠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以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16个不同地理分布居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各居群叶片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07.72、34.21、1.98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5.9%、24.2%、34.8%;C∶N、C∶P、N∶P均值分别为13.0、223.8、19.6,变异系数分别为37.1%、26.2%、38.8%,植物生长受P制约;狭叶锦鸡儿各居群土壤C、N、P含量均较低,分别为7.97、0.89、0.38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71.3%、70.1%、39.9%;C∶N、C∶P、N∶P均值分别为9.0、22.7、2.5,变异系数分别为28.6%、77.8%、72.7%;土壤EC值、速效磷、pH值和P含量与叶片C含量、C∶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含量、C∶P、N∶P呈显著负相关。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生长除主要受到自身叶片P含量的限制外,与其土壤EC值、速效磷、pH值和P含量也密切相关。
陈文燕张雪张雪李静尧白小红王磊白小红
关键词:荒漠植物狭叶锦鸡儿环境变化
油田污水对荒漠植物生长影响及其生态利用
2025年
油田污水生态利用对改良西北地区盐碱化土壤、保持水土和降低污水外排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由于油田污水成分复杂,基于某油田污水组成探究了芨芨草、梭梭、盐地碱蓬和沙棘在盐分、石油烃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等主要特征污染物暴露下的耐受程度和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荒漠植物幼苗在0.3~5.6 g/L盐胁迫下生长未受明显抑制,碱蓬抗盐能力最强;稠油主要通过对根部的毒害作用抑制幼苗生长;作为油田污水COD的重要组分,有机化学药剂抑制植物生长且对碱蓬抑制最显著。不同荒漠植物幼苗表现不同耐受能力,但均可耐受远高于石油烃和COD排放限值的暴露水平,为荒漠地区的油田污水生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The ecological utilization of oilfield wastewater can help improve saline and alkaline soil, conserve soil and water,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astewater in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n oilfield wastewat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salinity,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on seedling growth and survival of desert plants, including Achnatherum splendens, Haloxylon ammodendron, Suaeda salsa and Hippophae rhamnoides. The growth of plant seedlings was less influenced under salinity stress of 0.3~5.6 g/L, and Suaeda salsa exhibited strongest salinity tolerance. The toxicit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o roots largely accounted for the inhibition of seedling growth. Suaeda salsa seedlings were most sensitive to exposure of organic chemicals. Results showed these desert plant seedlings can tolerate exposure level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nd COD much higher than emission lim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ecological utilization of oilfield wastewater in desert areas.
王新颖刘艳伟
关键词:油田污水荒漠植物石油烃盐胁迫化学需氧量
干旱胁迫对荒漠植物梭梭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各指标的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人工浇水后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梭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随自然干旱天数增加而降低,相对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持续干旱对梭梭细胞膜伤害较大,叶片相对电导率(REC)逐渐增大,但丙二醛(MDA)积累不明显。3)幼苗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C)、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不一致,植物主要依靠POD、SOD、Pro的协同作用来抵御土壤水分减少对其细胞造成的伤害。综上可知,土壤自然干旱过程中,梭梭幼苗通过累积渗透物质来维持细胞膨压、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或延缓细胞膜的伤害,从而增强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以保证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汪媛艳柴成武纪永福王方琳赵鹏付贵全唐卫东肖斌
关键词: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砾质荒漠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
2025年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传粉网络季节动态的研究较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具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来临晚,气温上升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导致绝大多数荒漠植物均集中在该季节迅速生长、开花来躲避酷暑,传粉昆虫种类多且活动频繁,形成的网络最为复杂,推测该区域传粉网络存在强烈的春季动态变化。为此,通过野外观测,以周为分析粒度,构建了6个春季内的周网络,从组成、连接以及结构水平上探讨该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结果表明:(1)该砾质荒漠春季内环境温度持续升高了15.5℃。(2)该传粉网络的组成、连接和结构均表现出强烈的春季动态:开花植物及传粉者种类、传粉者相对多度、连接数、网络特化程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仅为3种和9种,传粉者相对多度仅为0.028,连接数仅13条,网络特化程度仅为0.45。到5月下旬(第5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分别增加至25种和58种,且传粉者物种数始终多于开花植物;传粉者相对多度上升至0.303,连接数多达157条,网络特化程度上升至0.65;而连接度、嵌套度、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连接度高达0.15,嵌套度高达-3.44,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分别高达0.325、0.473。到5月下旬(第5周),连接度下降至0.05,嵌套度下降至-30.35,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至0.115、0.114。开花植物相对多度、模块化程度整体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
石靖宇祝洪波刘丹吉乃提汗·马木提邵长亮黄代红
关键词:连接度模块化
一种荒漠植物根系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根系取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荒漠植物根系取样装置,包括定位板、控制杆和设置在控制杆上用于对植物根部沙子进行挖掘的挖掘机构,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远离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插条,所述控制杆设置在定位...
王茂王文静李思莹程军回

相关作者

苏培玺
作品数:95被引量:1,58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荒漠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沙拐枣 河西走廊 梭梭
吕光辉
作品数:294被引量:2,373H指数:25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
研究主题:干旱区 艾比湖 荒漠植物 绿洲 艾比湖流域
单立山
作品数:123被引量:960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红砂 荒漠植物 幼苗 降水变化 根冠比
贺学礼
作品数:327被引量:1,819H指数:2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AM真菌 土壤因子 深色 物种多样性 内生真菌
李毅
作品数:266被引量:2,569H指数:2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红砂 抗旱性 荒漠植物 幼苗 干旱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