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96篇“ 茶叶品质“的相关文章
- 一种茶叶品质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茶叶品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品质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茶叶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采集,并进行RGB图像采集,得到原始高光谱图像以及RGB图像;根据RGB图像对原始高光谱图像进行空间信...
- 江艳华丁亚李小燕黄小琴
- 一种茶叶品质等级检测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涉及茶叶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品质等级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茶叶样品,进行预处理;提取预处理后的茶叶的化学成分指标和物理性质,进行融合与分析;建立茶叶品质等级分类模型,输入待检测茶叶样品的特征,输出检测结...
- 江艳华丁亚李小燕黄小琴
- 一种茶叶品质等级检测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涉及茶叶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品质等级检测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茶叶样品,进行预处理;提取预处理后的茶叶的化学成分指标和物理性质,进行融合与分析;建立茶叶品质等级分类模型,输入待检测茶叶样品的特征,输出检测结...
- 江艳华丁亚李小燕黄小琴
- 一种基于气候数据的茶叶品质评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候数据的茶叶品质评定方法,包括采集茶园的气候数据,对气候数据进行多个窗口特征提取,得到多个窗口特征。将多个窗口特征输入已训练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初步预测值。根据初步预测值采用ARIMA模型进行动态...
- 凌彩金唐婷周巧仪梁冬霞李子豪谢铖涛郭嘉城曾雲芳
- 萎凋过程中环境胁迫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 2025年
- 萎凋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期间茶鲜叶受到失水、温度、光照及机械损伤等多种环境胁迫,导致其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综述了茶叶萎凋过程中不同环境胁迫对茶叶主要品质(滋味与香气)形成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环境胁迫如何调控茶鲜叶内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探讨了其影响茶鲜叶内细胞物理结构变化、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内在作用机制,旨在为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 晏朵余鹏辉龚雨顺
- 关键词:萎凋胁迫茶叶品质
- 一种基于茶叶品质和产量提升的茶叶种苗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茶叶品质和产量提升的茶叶种苗选育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对品质形成至少一个品质选育指标;分别确定品质关联影响因素和产量关联影响因素;获取茶叶的品质目标值和产量目标值;形成产量提升方案;形成品...
- 王礼献江新凤张贱根郭久彬张冬梅李琛双巧云杨雪珍曹挥华陈紫梅黎小萍张春云万雅静乐俊吴晓燕桂芬
-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耕作是茶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关于茶园耕作的研究多集中于耕作机械和效率方面,针对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试验以传统免耕法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优选机型深耕、浅锄、人工挖沟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及持水能力等物理性状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这些耕作方式对茶树养分状况及春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或浅锄相比,深耕和人工挖沟虽然降低了土壤的持水能力,但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并降低了土壤容重。在春茶品质方面,3种耕作方式中,深耕显著降低了第一轮次春茶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并显著增加了其咖啡碱含量。此外,所有耕作方式都提升了春茶一芽二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人工挖沟及浅锄对第二轮次中春茶一芽二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升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3种耕作方式对茶树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制定可持续的、能够促进高产和优质生产的耕作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实现茶园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建议。
- 张乐慧陈丹刘珈彤余志倪德江倪德江赵华
- 关键词:茶园耕作方式土壤物理性状茶叶品质
- 槜李-茶间作对槜李果实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收益,在浙江仙居县安岭乡实施了槜李-茶间作试验。茶树品种为黄芽茶“中黄1号”。槜李品种为“名媛”和“醉贵妃”,采用稀植方法,行株距为10.0 m×(8.0~10.0)m。设计了两种间作模式,一种是槜李种植在茶树中间,施肥管理与茶树一致;另一种是用50 cm高(约25.0 cm埋在土面下)的塑料片围绕槜李隔出半径约1.5 m的范围,在槜李结果期对槜李进行独立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槜李树阴下与非树阴下春茶品质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槜李树下茶树枝条腋芽数显著减少,减少幅度为23.9%;与茶树一致施肥的槜李果实品质显著低于独立施肥,“名媛”与“醉贵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独立施肥的0.858和0.813倍,裂果率则分别是独立施肥的8.01与7.03倍。茶适宜与槜李间作,但需将挂果的槜李树与茶树分开施肥,槜李树独立施肥半径可在1.5 m以上,肥料以有机肥(如腐熟菜籽饼)为主,以控制氮肥过量吸收。
- 谢小波尹君前张光星鲍旭飞
- 关键词:间作茶叶品质果实品质
- 不同施肥处理对老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和0.30。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类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提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后,两年春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5%和3.05%,茶多酚含量提高0.67%和2.2%,茶氨酸含量提高0.08%和0.32%,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水浸出物、茶氨酸等含量的提升也有较显著影响。感官分析显示,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老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因此,酸化现象严重的老茶园可选用有机肥和生物炭配施,或者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的方式。文章为酸化老茶园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杜颖颖林海裕张俊谢思宇谢细和高海燕苏小琴杨秀芳
- 关键词:老茶园土壤施肥茶叶品质
- 植茶年限对冰岛老寨茶园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冰岛老寨茶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冰岛老寨茶园的土壤管理提供参考。采集不同植茶年限(0、10、40、80、100年)的0~20 cm土层土壤,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随植茶年限的演变特征,并对4个不同植茶年限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茶叶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酶活性受植茶年限影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后减,脲酶、蔗糖酶活性先增后减再增,植茶80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地土壤及其他植茶年限的;不同年限的茶样内含成分具有差异性,茶多酚含量表现为40年>80年>10年>100年,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茶多糖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植茶年限越长,茶叶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也越高;由电子鼻分析可知,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叶香气特征差距较大;茶叶感官审评得分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1个土壤指标都与茶叶特征性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和pH值与茶多糖含量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咖啡碱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茶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全钾、有机质含量与茶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植茶时间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植茶年限可改变茶园土壤酶活性、茶叶理化性质和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 罗义菊赵陈龙浦滇陶燕蓝蓝增全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
相关作者
- 宛晓春

- 作品数:655被引量:3,713H指数:3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茶叶 茶树 茶氨酸 绿茶 儿茶素
- 周国兰

- 作品数:54被引量:3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茶叶 茶叶品质 茶树 茶园 茶园土壤
- 田永辉

- 作品数:68被引量:4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茶叶品质 茶树根际 茶园土壤
- 梁远发

- 作品数:106被引量:42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茶叶品质 茶树 茶叶 苦丁茶
- 阮建云

- 作品数:265被引量:1,94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茶叶 茶园土壤 名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