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2篇“ 花粉管通道法“的相关文章
花粉管道法转EPSPS基因创制耐草甘膦玉米种质
2023年
【目的】对T_(0)-T_(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筛选检测,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道法将EPSPS基因转入优良自交系京92中,过田间草甘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外源基因在世代间的遗传表达。【结果】在田间用200 mg·L^(-1)的草甘膦除草剂筛选,T_(0)代15个抗性植株经PCR鉴定,共获得10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03%;对各株系从T_(1)代到T_(3)代逐代筛选淘汰,株系内阳性株数逐渐增多,在T_(3)代5个株系中分离出K3和K8两个整合了EPSPS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株系;进一步对K3和K8两个株系的T_(3)代采用试纸条进行功能表达分析,发现目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结论】K3和K8两个转基因玉米株系后期可作为培育耐草甘膦的基础材料。
李向龙郑登俞张春张中保吴忠义
关键词:玉米花粉管通道法
聚乙二醇和细胞穿膜肽介导提高玉米花粉管道法转化效率
2022年
为探讨花粉管道法加聚乙二醇(PEG)介导、加细胞穿膜肽(CPPs)介导与直接导入外源基因3种方式间的转化率差异,对2种玉米自交系材料京2416和京92进行花粉管道法转化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获得草甘膦抗性植株,在京2416受体中PEG介导较直接导入高0.45百分点,CPPs介导的较直接导入的高0.66百分点,三者间转化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T_(0)代草甘膦抗性植株PCR进行检测,发现因外源基因丢失或沉默,草甘膦抗性植株未必都含有目的基因,因此田间筛选应与PCR检测相结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房山转基因基地转化验证结果发现3种导入方式其草甘膦抗性率和转化率高低顺序一致,均为CPPs介导>PEG介导>对照,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基地转化相同,且CPPs介导和PEG介导二者间差异极显著,京2416中二者相差0.26百分点,京92中相差0.36百分点。因此,在花粉管道法转化玉米过程中加入介导物质有助于提高转化率,且加CPPs比加PEG更具有优势。
李向龙张中保张春郑登俞王作平吴忠义
关键词:玉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率
采用花粉管道法遗传转化月季石榴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以月季石榴为试验材料,结合花粉管道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浸染转化,探究了不同浸染介质及不同授粉方式对坐果率、出芽率、阳性率的影响。对授粉后花粉管的萌发进行观察,发现在授粉后24 h进行菌液浸染可能使菌液深入到花粉管,从而提高转化效率。对转化后的1819棵实生苗进行GUS染色和初步筛选,获得了82棵待检测植株;使用PCR扩增技术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鉴定,得到了14棵转PgLCBF1基因的月季石榴植株。对不同处理组合所获得的月季石榴的坐果率、出芽率、阳性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浸染介质为5%蔗糖、授粉方式为授粉后24 h浸染时,月季石榴的遗传转化效果较好。
唐丽颖陈利娜敬丹骆翔李好先曹尚银
关键词:月季石榴花粉管通道法授粉方式阳性率
花粉管道法转化荔枝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开拓荔枝转基因育种新途径,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花粉管道法转化授粉后24 h的‘新球蜜荔’荔枝雌花,并统计座果率、成苗率、转化率。结果显示:共获得303株实生苗,经PCR检测和GUS染色法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4株荔枝苗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32%。此研究结果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王树军孙进华李焕苓王果李芳王家保
关键词:荔枝花粉管通道转基因育种
萱草乙二醛酶基因的克隆及花粉管道法遗传转化被引量:8
2020年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会积累过量有毒醛类化合物(如甲基乙二醛),乙二醛酶可有效清除此类化合物以维持体内平衡。为研究萱草乙二醛酶基因的功能,根据萱草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乙二醛酶候选基因,并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首次从萱草中克隆了乙二醛酶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的全长,命名为HfGLXI-1。该CDS全长885 bp,编码295个氨基酸,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乙二醛酶进化枝I(Clade I),即具有乙二醛酶活性。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显示HfGLXI-1主要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组成,其配体为二价钴离子和谷胱甘肽,与乙二醛酶的性质相符。过PCR扩增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基因组DNA条带大小与该基因CDS的分子量相近,测序结果表明上述两者序列完全一致,推测HfGLXI-1基因不存在内含子。过构建含有HfGLXI-1 cDNA的过表达载体及采用花粉管道方法进行转化,获得表达转基因萱草,为进一步研究萱草HFGLXI-1的功能提供参考。
倪迪安梁锦高马也钟荣谭雨馨刘翔尹冬梅张志国
关键词:萱草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
花粉管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 一批裸燕麦新种质。为了进...
赵世锋刘根齐田长叶刘春光陈淑萍侯宁黄文胜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外源DNA导入新种质燕麦
基于花粉管道法的玉米骨干自交系ALS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穿膜肽介导的花粉管导入技术对几种重要玉米骨干自交系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进行了定点突变的基因编辑研究,旨在初步建立不依赖于基因型的玉米基因编辑技术体系,为玉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过...
刘才
关键词:玉米乙酰乳酸合成酶苯磺隆花粉管通道法
花粉管道法介导辣椒总DNA获得转基因小麦被引量:6
2018年
提取辣椒(洛椒9号)幼苗总DNA,用花粉管道法导入小麦(兰考906),共导入500个小花,收获397粒种子,T_0代种子(T_1)发芽率为55.9%。T_1代材料受粉5 d后观察其表型性状变异情况,主要变异类型:不分蘖,变异率为2.0%(对照为0.8%);畸形穗,变异率为6.1%(对照为2.4%);畸形旗叶,变异率为7.6%(对照为0.8%);育性降低(花药发育异常),变异率为1.0%(对照为0);黄条斑叶,变异率为2.0%(对照为0);植株变高,变异率为1.0%(对照为0);穗无蜡质,变异率为4.1%(对照为0);主次分蘖不同步,变异率为1.0%(对照为0)。总体而言,对照材料主要表现为畸形穗、畸形旗叶和不分蘖,总变异率为4.0%,而处理材料T_1代的总变异率为21.3%。无论在变异谱还是变异率上,经辣椒总DNA转化的小麦材料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辣椒总DNA导入小麦能够引起较大的变异谱,产生对照组没有出现的表型变异类型,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提供较好的方法。
郭向萌周晓君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表型变异
花粉管道法介导的铁皮石斛转基因技术被引量:8
2017年
该研究以含有GFP和GUS基因的质粒和农杆菌为载体,采用花粉管道法对铁皮石斛进行转基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对卡那霉素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90和150 mg·L^(-1)。进一步研究证实,在筛选转化种子和原球茎时,可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100和150 mg·L^(-1)的卡那霉素进行选择培养。(2)以携带GFP和GUS基因的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和农杆菌为载体,用无菌去离子水重悬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至浓度为100 ng·μL^(-1),用2%蔗糖+1/2MS+0.1%silwet-77+0.1%AS或5%蔗糖+0.1%silwet-77+0.1 mmol·L^(-1)AS重悬携带质粒pSuper1300和pBI121的农杆菌至菌液浓度为OD_(600)=0.7~0.8;在授粉后0.5~2.5 h内使用柱头滴加法导入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或农杆菌溶液,收集成熟的转化种子,经选择培养及PCR检测发现,几乎所有处理的转化材料均能检测出外源GFP和GUS基因片段。另外,与农杆菌相比,以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化,可获得更高的结实率。该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参考。
冼康华付传明何金祥龚庆芳苏江黄宁珍
关键词:铁皮石斛花粉管通道法质粒农杆菌转基因
花粉管道法转Bar基因胡麻后代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花粉管道法转Bar基因胡麻T1代胡麻为研究对象,用CTAB法提取DNA,经PCR分别扩增外源基因Bar基因的片段,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筛选Bar基因成功整合到基因组的单株,结果在114个T1系亚麻植株中检测出5株含有Bar基因的阳性亚麻植株,转化率为4.4%。探讨了花粉管道法转Bar基因在亚麻中的应用前景。
苏文杰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胡麻PCR检测

相关作者

吴忠义
作品数:163被引量:7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玉米 转录因子 拟南芥
王才林
作品数:612被引量:3,180H指数:32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杂交粳稻 优良食味
赵凌
作品数:379被引量:2,109H指数:28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QTL
倪建福
作品数:43被引量:281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春小麦 外源DNA导入 花粉管通道法 新品系
黄丛林
作品数:183被引量:1,145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菊花 玉米 拟南芥 葡萄 花粉管通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