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花状构造“的相关文章
- 一种深层走滑断裂花状构造随机建模方法及设备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层走滑断裂花状构造随机建模方法及设备,涉及构造地质学和数学地质建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分形噪声的方法生成n个三维分形数据体;从每个三维分形数据体中沿Z方向抽取二维切片并添加参考深度,得到多个沉积地层...
- 李成龙钟志孙璐魏豪李骞一张恒蔡忠贤
- 一种深层走滑断裂花状构造随机建模方法及设备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层走滑断裂花状构造随机建模方法及设备,涉及构造地质学和数学地质建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分形噪声的方法生成n个三维分形数据体;从每个三维分形数据体中沿Z方向抽取二维切片并添加参考深度,得到多个沉积地层...
- 李成龙钟志孙璐魏豪李骞一张恒蔡忠贤
- 2013年和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断层面花状构造及其滑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震序列的253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求解得到芦山地震序列的5个发震断层面位置及其走向和倾角,5个断层面在空间上呈花状构造分布.(2)基于收集和计算得到的该地区的127个震源机制中心解,求解得到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得到芦山地区形成了SEE—NWW向挤压,垂直向拉张的以逆冲为主的应力状态.(3)通过将构造应力场投影到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上,得到这些发震断层面上均容易发生逆冲型破裂事件.(4)将求解的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形状和滑动特性作为接收断层参数,计算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而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抑制作用,即2013年芦山地震的发生推迟了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发生.基于GPS观测的应变率得到,在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芦山地震被推迟的时间约为5.2~10.5年.这些研究对研究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有一定意义.
- 靳志同万永革万永革李枭王福昌许英才
- 关键词:模糊聚类
- 渤海中南部似花状构造油气运聚过程与高丰度油气藏勘探
- 2024年
- 似花状构造是渤海中南部新生代典型构造样式,对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渤海勘探实践,充分利用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系统总结渤海中南部似花状构造带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析其控制油气运移的过程。研究认为,似花状构造形成的深层初始汇聚和浅层二次汇聚及其叠合关系控制油气差异富集。深层初始汇聚包括潜山风化壳和沙河街组扇体两种介质,风化壳面积以及扇体的面积和厚度是初始汇聚量的主控因素;浅层二次汇聚是指馆陶组构造圈闭对油气的汇聚作用,圈闭形态与盖层条件是二次汇聚量的主控因素。深浅层汇聚中心的叠合关系决定似花状构造油气富集部位:逃逸型模式下油气在其上倾方向高部位富集;贯通型模式下油气富集于主干断层附近;偏心型模式下油气富集于次级断层附近。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成功发现了垦利6-1油田、垦利3-2油田等一系列规模性油气藏,也为其他源外层系油气勘探提供了良好借鉴。
- 宿雯石文龙刘恭利白冰王傲林
- 关键词:新近系
- 南乍得盆地Doseo坳陷背形负花状构造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南乍得盆地Doseo坳陷是中非剪切带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北东东—南西西向走滑断裂带上发育一种特殊的由正断层组成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断层在平面上呈现雁列式排布,在地震剖面上兼具正花状和负花状构造的特点,表现为下部“向形”、上部“背形”的花状构造。根据断裂的发育特征以及区域应力演化特征,结合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并通过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将Doseo坳陷划分为5个演化期次。结合走滑位移量结果,对坳陷内背形负花状构造进行成因机制分析,认为其是坳陷中部北东东—南西西向的基底正断层在早白垩世张扭期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压扭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叠加的结果,且早期张扭强度远大于后期压扭改造强度,二者走滑位移分量相差10~30倍,强度的差异使其主要呈现正断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样式,并叠加反转期形成的背形样式。
- 周小蓉陈石张新顺丁宝通宋兴国潘楚琦彭梓俊
- 关键词:走滑断裂
- 论复合型花状构造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沉积盖层广泛发育“负花状”构造,地质成因复杂多样。本文就惠民凹陷发育的两种复合型花状构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相类似但其地质成因机制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基于地球物理资料及大量研究成果,通过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深入剖析和古地质构造恢复,认为复合型花状构造发育受控于其所在的构造部位、局部应力场变化情况、断裂活动强弱转化过程、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底劈拱张、沉积压实及岩石力学性质和坡度被动变形等地质因素。惠民凹陷临北断阶带发育的垒背花状构造是古近纪应力场发生转换、多期断裂与断陷构造活动相叠加的结果。盘河隆背花状构造受控于沙四段沉积晚期基底卷入型的底辟隆升作用,与中央隆起带的持续活动有关。基于本文讨论,两种构造样式可统一划归为似花状构造,属复合型构造样式。由此提出走滑构造体系判识问题并引发思考与讨论。
- 贾红义汤梦静
- 关键词:惠民凹陷渤海湾盆地
- 浅层地震勘探与联合钻孔探测揭示丽江-小金河断裂隐伏段复杂花状构造特征被引量:3
- 2020年
- 丽江-小金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重要的边界断裂,前人根据其断错地貌特征确定其为左旋走滑断层,并认为其左旋断错了SN向的丽江盆地。本文对丽江-小金河断裂丽江盆地隐伏段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通过地层岩性分析建立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剖面,揭示丽江-小金河断裂斜穿了丽江盆地,隐伏段整体形式为不对称正花状构造,表现为断展褶皱和逆冲断层,但主断层顶部表现为局部拉张,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
- 李环宇丁锐张世民赵国存和国文
- 关键词:隐伏断层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花状构造
- 张扭断裂带内复合花状构造的成因与意义被引量:10
- 2019年
- 花状构造是走滑断裂带内的标志性构造变形,传统上按照内部构造样式的差异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油气勘探揭示,在渤海海域新生代的郑庐断裂张扭变形带内,除发育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外还发育一种特殊的花状构造,即以背斜和正断层组合为典型特征的复合花状构造。通过分析复合花状构造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认为,复合花状构造发育于张扭变形带中断层受阻弯曲或受阻叠置部位,具有走滑、挤压和伸展3类应变共存以及挤压变形和伸展变形同时发生的特征。复合花状构造可看作是张扭变形带内的典型变形样式,是伸展、挤压和走滑应变在局部挤压环境下复合变形的产物,其形成的应力状态处于正花状构造到负花状构造的过渡状态。复合花状构造因其特殊的构造样式和形成背景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
- 黄雷刘池洋
- 关键词:油气聚集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背斜—似花状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10
- 2019年
- 本文在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内新识别出了具背斜形态、似花状断裂组合的“背斜—似花状构造”。在构造特征上,其在西部斜坡带中北段次洼带内自南向北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定型于平湖组沉积末期的玉泉运动。在构造成因上,其形成于多幕断陷控制下的叠加改造环境,其中背斜形态受控于断陷背景下的基底断块掀斜翘倾,似花状断裂组合受控于晚幕断陷伸展方向转变引起的局部扭动。断陷阶段持续张扭,断陷末期短暂压扭复合叠加最终控制了构造整体形态。在油气地质意义上,背斜—似花状构造圈闭条件相对优良,构造发育区带在烃源岩、储盖、输导和成藏匹配方面条件较为优越,具备较好的勘探潜力。
- 唐贤君蒋一鸣何新建王超赵洪
- 关键词:海洋地质东海盆地西湖凹陷
- 陕西南秦岭卡林型金矿正花状构造控矿特征——以梨园沟金矿为例
- <正>陕西旬阳梨园沟卡林型金矿位于南秦岭成矿带(Ⅲ级)镇安-旬阳铅、锌、金、汞、锑、重晶石成矿区(Ⅳ级)中部的小河-青铜沟汞、锑、金成矿亚带。该成矿亚带以汞锑、金矿为主。已知矿产地有公馆汞锑矿、青铜沟汞锑矿、小河金矿和公...
- 李寒滨吴昱诚高玉岩刘新业
-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控矿特征
相关作者
- 李本亮

- 作品数:95被引量:1,83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前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 冲断构造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 酆少英

- 作品数:116被引量:91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部 深地震反射 地壳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 刘保金

- 作品数:138被引量:1,24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研究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深地震反射 地壳结构 城市活断层
- 宋传中

- 作品数:222被引量:1,95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郯庐断裂带 秦岭造山带 韧性剪切带 断裂带 大别造山带
- 汤良杰

- 作品数:267被引量:3,42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成藏 盐构造 柴达木盆地 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