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1篇“ 芦草沟组“的相关文章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甜点分类
- 2025年
-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藏自上而下可分为2个甜点,页岩油藏甜点产能差异较大,主要控制因素尚不明确,甜点预测难度较大。利用地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试油等资料,探讨了页岩油富集机理,开展了页岩油藏甜点主控因素研究,构建了页岩油藏甜点指数,建立了甜点分类标准。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油藏甜点优势储集层岩性为粉细砂岩和砂屑白云岩,优势储集层岩性孔隙结构好,游离油相对丰富,脆性中等;页岩油藏储集层微裂缝的发育、分布和有效性受地层超压的影响;页岩油藏甜点主控因素为游离油饱和度、地层超压和脆性指数;页岩油藏Ⅰ类甜点的甜点指数大于45,Ⅱ类甜点的甜点指数为25~45,Ⅲ类甜点的甜点指数小于25;Ⅰ类和Ⅱ类甜点为水平井开发的黄金靶点,Ⅲ类甜点为后备动用。
- 齐洪岩王振林王振林蔺敬旗胡旋苏静苏静曹志锋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地层压力系数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 2025年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火山碎屑多元混积层系。文中基于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N2吸附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核磁共振法、水膜厚度法、含油产状法和J函数法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各类方法计算得到的芦草沟组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布范围在3.88%~6.57%,渗透率下限分布范围在0.0059×10^(-3)~0.0120×10^(-3)μm^(2)。综合分析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最终优选出核磁共振法与水膜厚度法2种方法来明确芦草沟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得到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92%、渗透率下限为0.01×10^(-3)μm^(2)。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页岩油藏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可靠支撑。
- 李映艳邓远何吉祥彭寿昌宋斯宇李一鸣范青青刘达东
- 关键词:页岩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芦草沟组
- 准噶尔盆地古城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潜力
- 2025年
- 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的吉木萨尔凹陷发现了十亿吨级特大型页岩油田,揭示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良好的生烃潜力。研究系统评价了与吉木萨尔凹陷邻近的古城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形成环境,刻画了烃源灶的分布范围,并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古城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Ⅲ—Ⅲ型,以好—极好烃源岩为主,类型和丰度略逊于吉木萨尔凹陷。中—晚侏罗世,古城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整体进入生烃门限,现今进入主生油窗的面积为212 km^(2)。尽管均为湖相沉积,相较于吉木萨尔凹陷,古城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的Pr/Ph、Ts/(Ts+Tm)、C_(19)/C_(21)三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值相对略高,C_(28)规则甾烷含量略低,说明其沉积于具有一定盐度的氧化—还原过渡环境,除藻类和微生物生源的贡献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古城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发育4个大于160 m的厚度中心,总面积约为420 km^(2),在凹陷南部发育3个生油强度大于200×10^(4)t/km^(2)的生烃中心,总面积为130 km^(2)。研究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准噶尔盆地中二叠统含油气系统的资源基础,也为古城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奠定了基础。
- 龚德瑜韩琰范谭广李新宁周川闽王绍清王瑞菊吴卫安苗一豪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生烃潜力生物标志物
-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细粒沉积岩层理沉积构造类型、组合特征及储集意义
- 2025年
- 细粒沉积岩中的层理是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丰富的层理构造。基于工区内钻井、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开展了层理构造特征、成因及储集意义分析。本文将1 cm厚度作为界限,小于1 cm的沉积层称为纹层,大于1 cm沉积层称为层理。研究表明:纹层与层理在形成沉积水动力条件及厚度规模上存在差异,识别出两类层理组合,第一类为厚层的层理-纹层组合,主要见于粉细砂岩中,垂向上依次发育对偶粒序层理、块状层理、交错层理、爬升波纹层理及不规则纹层,反映异重流水道成因;第二类为薄纹层为主的组合,通常见于泥质粉砂岩,垂向上为对偶粒序层理与不规则纹层,反映出异重流朵叶体成因特征。第一类组合指示了强水动力条件,如异重流水道,其单层厚度及累计厚度大,储集性好;第二类组合指示较弱水动力条件,如异重流朵叶体,其单层厚度及累计厚度较小,储集性相对较差。该研究可以为细粒沉积学及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何吉祥陈轩李映艳赵秋霞刘函汐彭宇李英菊尹太举
- 关键词:层理纹层异重流芦草沟组
- 陆相页岩油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机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2025年
-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混积岩,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大。为明确“甜点”控制因素,通过镜下观察、微区扫描、氦孔隙法、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等实验,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对比不同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储层可根据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划分出4种类型:纹层状粉砂岩、块状粉砂岩、纹层状白云岩和块状白云岩。其中纹层状储层中溶孔更为发育,溶蚀作用更强且物性更好。分析认为,差异溶蚀是导致不同类型储层在物性和孔隙类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矿物成分和有机质影响了储层的溶蚀作用强度。砂屑和长石是溶蚀的物质基础,有机质生烃产生的有机酸是溶蚀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砂屑、长石及有机质的含量与储层物性均呈正相关。其次,储层中的沉积构造特征对物性也有一定影响,在纹层状储层中,各种矿物成分呈条带状互层产出,有机质条带中产生的有机酸与周围粉砂质条带或砂屑条带充分接触,使得酸性流体可高效运移至储层中,从而产生大量溶孔。
- 韩登林陈丽丘马斌玉王晨晨杜皓闫康王镜敏林一鹏
- 关键词:溶蚀作用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
-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北部芦草沟组高产页岩油特征及地质意义——以奇探1井为例
- 2025年
-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北部奇探1井芦草沟组高产页岩油流的突破,通过原油、砂岩抽提物与烃源岩样品采集及相关分析测试,明确了奇探1井芦草沟组的烃源条件,分析了原油的物性、族组成与生物标志物分子特征,进而进行了油源及其条件分析。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为好的成熟油源岩,油源条件好,其中下段优于上段。芦草沟组原油密度和黏度具有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的规律,最高值对应生油高峰,奇探1井芦草沟组下段页岩油属于中质稠油。芦草沟组烃源岩形成的水体由早期到晚期还原条件逐渐减弱。原油与临近深度烃源岩的成熟度参数偏高是排烃、运移和成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奇探1井试油段页岩油具有一定程度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以具备纵向上源储互层、横向上源储紧邻型源储配置关系和深部发育烃源岩的地区为凹陷勘探重点区域。该认识对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及其他地区咸水湖相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陈旋苟红光张有锦高岗徐雄飞林霖韩猛刚党文龙樊柯廷
-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原油物性烃源条件
- 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油生产井最终可采储量预测模型--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2025年
- 针对吉木萨尔页岩油地质、工程和流体参数复杂,传统动态分析方法难以明晰页岩油水平井最终可采储量(EUR)主控因素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深度神经网络(DNN)的页岩油水平井EUR预测模型,开展了数据降维、生产预测以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DNN模型,主成分分析-深度神经网络(PCA-DNN)模型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噪声,避免过拟合,更好地利用数据中的关键信息,预测精度提高了10.84%;2)页岩油单井/井组EUR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压裂簇数、储层品质、原油黏度和水平段长度,其中簇数优化范围为5~6簇/100 m,水平段长优化范围为1000~1500 m;3)针对单井开发,增大改造程度是提高单井采收率的关键;针对井组开发,需要在优选试验区和提高原油可动性的基础上,优化压裂设计。该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新井优化设计和老井提高采收率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 宋兆杰何吉祥宋宜磊李培宇曹长霄任浩辰韩啸王佳琦
-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
-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模型的页岩油压裂方案优化——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2025年
- 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致密、天然裂缝发育,采用小井距开发时,井间应力干扰严重,优选压裂施工参数、明确压后裂缝扩展规律是提升芦草沟组开发效益的关键。为减少井间、簇间应力对页岩油小井距多层立体井网压裂的干扰,同时降低重复改造,文中在明确芦一段裂缝特征、地应力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芦一段精细地质模型,在其约束下联合FracMan平台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压裂数值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展了加砂量、簇间距、井距等压裂参数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芦一段最优加砂量为1600 m^(3),合理簇间距为6 m,最优井距为200~250 m。现场微地震监测与模拟缝网吻合度高达91.2%,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真实反映地下实际缝网。芦一段压裂后形成了“水力主缝”型、“水力主缝+天然裂缝”型和“天然裂缝”型等3种缝网。研究区以“水力主缝”型缝网为主,压后裂缝的半缝长集中在70~105 m,缝高主要分布在20~30 m。虽然缩小井距和簇间距可以增加“水力主缝”型缝网数量,获得更大的半缝长和缝高,使储层改造更充分,但也极易产生井间窜流,造成最终采收率的损失。
- 李嘉成邹家伟田刚王亮王俊超佟亮
- 关键词:页岩油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生烃母质及其生烃机理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下甜点段页岩油生烃母质差异和生烃机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对芦草沟组烃源岩超微生物特征进行研究。上甜点段页岩油主要生烃生物为层状藻(微囊藻),母质以直链脂肪族为主;下甜点段以结构藻(塔斯马尼亚藻)为主,生烃母质富集富支链脂肪族、芳香族和亚砜官能团。由于长直链饱和烃断裂所需的活化能远高于分支链及碳硫和碳氮低键能,因此,下甜点段页岩油的生烃母质活化能低于上甜点段,发生早期生烃,在低成熟度下形成高非烃沥青质的高密度原油,是下甜点段原油性质偏重偏稠的主要原因。
- 王剑刘金潘晓慧张宝真李二庭周新艳
-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活化能
- 准东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制被引量:5
- 2024年
- 准噶尔盆地东部(准东)吉南凹陷发育大套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但其芦草沟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明确。通过总有机碳、岩石热解、主微量元素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古生产力进行了研究,以此探讨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结果表明:①通过总有机碳和岩石热解参数分析认为吉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丰度普遍达到极好,有机质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生烃潜力高。②生物标志物参数分析表明,芦草沟组有机质主要为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贡献,且芦二段具有更高的陆源有机质输入。③根据主微量元素结合生物标志物相关参数,认为研究区芦一段烃源岩沉积于干旱、半咸水、弱还原的浅水—半深水环境,古生产力较低;芦二段烃源岩沉积于湿润—半干旱、淡水、弱还原—弱氧化的浅水沉积环境,古生产力中等。④根据研究区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与不同古沉积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芦一段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水生生物的繁盛和保存条件控制;芦二段初始生产力主导了有机质的富集。
- 张妍吴欣松康积伦高岗黄志龙樊柯廷李杰马强张伟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沉积环境芦草沟组
相关作者
- 李映艳

- 作品数:57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储层 甜点
- 高阳

- 作品数:157被引量:1,18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页岩油 致密 天然气
- 柳益群

- 作品数:219被引量:2,232H指数:29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三塘湖盆地 二叠系 芦草沟组
- 彭寿昌

- 作品数:51被引量:35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 操应长

- 作品数:405被引量:3,154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古近系 成岩作用 准噶尔盆地 沙四上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