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1篇“ 艺术终结“的相关文章
艺术终结论”的发展研究
2024年
艺术终结论是20世纪时常被提到的一个容易被误读的概念。艺术是否真的终结,艺术终结是否意味着艺术品和艺术行为的消失?本文通过对黑格尔与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的研究,对这一概念进行溯源解读、发展梳理,分析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形成原因,及对当代先锋艺术艺术理论的影响与反思,以期更深入地认识艺术发展的理论逻辑。
李孟伦
关键词:艺术品艺术理论当代艺术
艺术本质追问下的“艺术终结论”再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黑格尔美学思想重要命题之一的“艺术终结论”诞生于19世纪初,引发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讨论且存在颇多争议。将“终结”一词置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进行分析,可知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价值,“艺术终结”也并非意味着艺术的消亡或被取代,而是指艺术功能和地位的变化。艺术作为人类沟通心灵、交流情感的载体,其本质在于人类情感的创造性表达,具备无限开放的意义生成和永无止境的发展空间。“艺术终结论”诞生以降的艺术实践证明,艺术伴随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变化演进,不断涌现的多元化新兴艺术形式实现着对艺术本身规定性的解构,其所引发的每一次对艺术本质的追问都为探索艺术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
白昳晗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终结论艺术本质自由艺术
如何看待西方艺术终结论和中国艺术的必然发展
2024年
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有西方学者断定:西方的艺术终结了。西方艺术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然后也就不能变了。所以强调要形式美,形式变完了,也就要终结了。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内在是无限的、永久的。元代赵孟頫说:“盖结字因时相传(形式),用笔千古不易。”南朝梁书论家庾肩吾说:“隶既发源秦史,草乃激流齐相,跨七代而弥坚,将千载而无革。”“千古”“千载”都是永久的意思,而且千载之后,形式也不必变革。但内在要有变化。
陈传席
关键词:结字庾肩吾艺术终结论
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视角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024年
艺术终结论”是美国学者阿瑟·丹托提出的艺术观念。在艺术终结之后,二十世纪这个时代背景下,艺术获得了极大自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样式频频出现。在“艺术终结论”的视角下,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融,艺术自由并非虚无缥缈,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及艺术观念,认识到艺术自由终归于生活。
杜政鸿
关键词:艺术终结丹托
算法时代的艺术图式及其审美危机——兼及“艺术终结论”的算法回响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算法对艺术场域的介入是这一技术形态进驻人类社会的深层表征。就文本生产而言,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生成”不仅证实了艺术场域算法实践的加速迭代,其愈发抵近人类艺术的文本形态也佐证了基于算法的情感建模乃至艺术创造力的实现或为可能。就艺术传播与接受而言,算法推荐的量身定制营造了艺术接受的“趣味化”导向,推动了基于同一审美旨趣的虚拟社群的构建,在改写艺术价值评判规则的同时也重构了艺术场域的权力布局。艺术场域的算法介入改变了人类艺术实践的关系图谱,其衍生的审美危机使得“艺术终结论”的算法重启可能更具现实立场。
张伟
关键词:艺术生产艺术终结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艺术困境与艺术终结再思考
2024年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艺术领域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焦虑和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艺术家的技艺也许不再重要,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将导致人工智能作品泛滥。如何定义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及其版权归属,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作品是以一种机械复制的方式进行的,这将对传统人类艺术造成冲击,导致艺术的“光晕”消散,“艺术终结”的命题将再次被提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能否突出重围找到生存之道?这些问题都引起我们的再思考。
蔡小丰何圣伦
关键词:人工智能版权光晕艺术终结
西方艺术终结观的伦理背景
2024年
西方种种的艺术终结观都有特定的伦理背景支撑。柏拉图的驱逐艺术观就是以家庭与民族伦理实体的分裂为背景,其目的就是以驱逐艺术为契机净化理想国。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观则以法权时代的社会伦理精神的沉沦为背景,其目的就是让艺术超越这种沉沦向宗教和哲学的高度挺近。丹托的艺术过时观则是以国家制度、现代法律所代表的伦理准则的固化为背景,其目的是以终结后的艺术为媒介收拾伦理精神,重塑现代伦理体系。西方艺术终结观的伦理背景也有一个向现代转换的趋势。当伦理演进为制度和法律,制度和法律也就具有义务承担探究艺术终结问题的使命。于是我们看到,在法律语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中,艺术不仅有生命周期,也有存在领域。超出这个周期和领域,艺术就会被宣断为终结。也就是说,当制度与法律不能够再对艺术施以保护,那么这种艺术就会在这种制度和法律中被定义为终结。不过很显然,制度和法律所给出的结论并不能完美地解释和解决现实。所以,关于艺术终结的讨论,还会在新的伦理维度继续深入下去。
宋铮
关键词:艺术终结
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艺术终结后的美学思想转向
2024年
艺术终结理念最早从西方传入中国,虽然理论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也有着同样对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本文在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探讨艺术终结后的美学思想转向,追根溯源艺术至今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西方的艺术理论来源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论思想,这也致使了西方新兴的艺术理论学说的出现,必然以批判或推翻现有的理论为对象。不同于西方的艺术思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史观中,文艺思想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讲求的是不同观念在碰撞冲突后逐渐走向“和”,亦即艺术理论上的百花齐放,和而不同。
纪玉爽李沫
关键词:中西文化比较艺术终结美学
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研究
刘治涛
探究三大艺术终结理论
2024年
赵 娜

相关作者

刘悦笛
作品数:296被引量:1,04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活美学 分析美学 美学 中国美学 中国性
彭锋
作品数:270被引量:1,125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 美学 艺术批评 艺术学理论 当代艺术
周计武
作品数:59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艺术终结 当代艺术 先锋艺术 叙事 挪用
张冰
作品数:42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艺术终结 丹托 艺术 命题 美学
何建良
作品数:8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终结 学术规范 艺术 艺术终结论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