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8 篇“ 致泻大肠埃希菌 “的相关文章
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调查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到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郑州市5家哨点医院60818份腹泻 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可疑DEC菌 株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最低抑菌 浓度法、多重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DEC分别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通过聚类分析比对DE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73株DEC阳性菌 株,阳性率0.12%。DEC阳性病例男、女比例为1.52∶1(44/29),以21~<31岁为主(22例,30.14%);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占比最高(21.92%)。共检出3种致 病型,分别为肠道集聚性大肠 埃希 菌 (EAEC)45株(61.64%)、产肠毒素大肠 埃希 菌 (ETEC)20株(27.40%)和肠道致 病性大肠 埃希 菌 (EPEC)8株(10.96%)。73株菌 株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79.45%、57.53%、54.79%,对亚胺硫霉素100.00%敏感。45株EAEC分为43个PFGE带型,相似度20.17%~94.29%。结论2020—2022年郑州市食源性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致 病型以EAEC为主,PFGE带型分散,未发现聚集,耐药性严重。 兰培利 赵瑞臻 戴蕾 程春荣 周鹏 炊慧霞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分子流行病学 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是一类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 病性微生物,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重大疾病负担。建立快速、灵敏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检测技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器及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介绍,为优化和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彭晶晶 王淑云 侯配斌 侯配斌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食源性致病菌 2021年西安市食源性腹泻 患者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耐药性及分子分型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了解2021年西安市食源性腹泻 患者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感染状况、致 病型分布、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西安市5家哨点医院腹泻 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分离和PCR毒力基因分型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9份粪便标本检出DEC阳性40份,阳性检出率为10.28%(40/389)。共分离到41株DEC,以肠产毒性大肠 埃希 菌 (ETEC)和肠集聚性大肠 埃希 菌 (EAEC)为主,分别占41.46%(17/41)和39.02%(16/41)。ETEC以estIa/estIb基因型为主(70.59%,12/17),EAEC以astA/pic基因型为主(87.50%,14/16)。40株菌 (97.56%,40/41)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噻肟和萘啶酸耐药率均超过50%,多重耐药率为56.10%(23/41)。41株DEC聚类分析得到40种带型,相似度为62.0%~100.0%。结论2021年西安市食源性腹泻 患者中DEC检出率较高,主要致 病型为ETEC和EAEC,PFGE带型较为分散,菌 株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王小强 赵悦宛 营思思 张娟胜 李浩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源性致病菌 2019—2023年河南省某市食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市食品样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agnic Escherichia coli,DEC)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河南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 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对2019—2023年某市采集的339份食品样本进行分析,对DEC进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并做毒力基因分型。结果食品样本中DEC总检出率为9.7%(33/339),不同年份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6,P<0.05)。不同食品类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95,P<0.05),其中生鲜肉类食品检出率最高(20.4%);散装食品检出率高于包装食品(χ^(2)=29.364,P<0.05)。分离鉴定出36株DEC,肠聚集性大肠 埃希 菌 是优势毒力株,携带毒力基因以集聚热稳定性毒素A基因和肠定植因子基因为主。结论某市食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污染较严重,肠聚集性大肠 埃希 菌 是食品污染的优势毒力株。 郭辽朴 黄道靖 赵桂让 张小然 周晓帅关键词:食品 致泻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肉制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分子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国内肉制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流行特征。方法运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86株DEC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明确优势病理类型、序列型和血清型。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确定我国肉制品来源DEC菌 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肉制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病理类型以EAEC为主,86株DEC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型,包括48个ST型(包括6个新ST型)和55个O:H血清型;ST11和CC10为优势序列型和克隆复合体,O157、O15和O6为优势血清群。DEC菌 株间表现为高度的遗传异质性,相同病理类型的同源性较低,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结论DEC的病理类型与ST型及血清型间未见对应关系,通过对ST型及血清型的监测不能直接对病理类型进行判断,但数量最多的ST型及血清型揭示了DEC的主要危害特征与防控点。可根据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补充和优化DEC的判定方法,为今后DEC的溯源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支撑。 姬庆龙 赵贵明 杨海荣 王娉 赵勇胜 赵晓美 陈颖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清型 2019—2021年武汉市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2019—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腹泻 患者来源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情况以及种群多样性。方法定期收集来自武汉市5家医疗机构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菌 株并通过生化反应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确认。对经确认的菌 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收集的菌 株进行分子分型。通过聚类比对和构建最小生成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收集到59株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共检出3种基因型别。其中检出产肠毒素大肠 埃希 菌 (ETEC)29株,占比最高为49.15%;肠集聚性大肠 埃希 菌 (EAEC)、肠致 病性大肠 埃希 菌 (EPEC)各检出15株,占比均为25.42%。59株致 泻 性大肠 埃希 菌 对除多黏菌 素E外的11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苄西林(67.80%)、萘啶酸(61.02%)、四环素(45.76%)、复方新诺明(37.29%)、头孢噻肟(30.51%)、氯霉素(13.56%)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EAEC和EPEC均存在14种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均可被分为11种不同的ST型别。ETEC存在28种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可被分为10种不同的ST型别,且超过50%的ETEC属于同一种优势克隆复合体CC-10。结论武汉市食源性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污染长期存在且耐药情况严重,其中EAEC和EPEC型别多样,ETEC的优势克隆复合体CC-10被广泛检出。 费筱媛 陈小红 赵滢 周军波 黄烈泓 龙一兵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最小生成树 2019—2021年辽宁省食源性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分子分型与耐药表型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2019—2021年辽宁省食品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污染状况,对分离出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进行分子特征研究及耐药分析,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辽宁省内采集包括水果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水产品、餐饮食品等1000份样品进行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分离,对分离出的阳性菌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应用BioNumeries 7.6软件对菌 株间的相似度聚类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从1000份食品中分离出38株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检出率为3.8%,其中从肉及肉制品中分离出20株,占52.6%。PFGE聚类结果显示36株肠集聚性大肠 埃希 菌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菌 被分为35种带型,同源性为60%~100%。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38株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呈现30株耐药株,耐药率为78.9%,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四环素,为71.1%(27/38);其次是氨苄西林55.3%(21/38),共发现12种多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为60.5%(23/38)。结论辽宁省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来源于肉及肉制品食品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于淼 耿英芝 张铭琰 张眉眉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耐药 分子分型 多重耐药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食品分离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肉品和水产品中分离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EC)的生物学特征及耐药性,为防控由该菌 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品分离DEC菌 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拼接,利用拼接序列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56株DEC菌 株中肠道聚集性大肠 埃希 菌 (EAEC)占比最高,达73.2%,且以astA基因为主(90.2%)。56株DEC分为37个ST型,显示高度多样性。DEC菌 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64.3%),其次是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且多重耐药性菌 株占48.2%,耐药基因相应的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为主,且大多数对抗生素耐药的菌 株均携带其相应的耐药基因。结论EAEC是上海市食品中分离DEC菌 株的主要型别,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且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应用于DEC的分子生物学监测中,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陈雯杰 於颖 方沚昕 顾其芳 朱彦祺 毕菁 张红芝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耐药 2018-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哨点医院腹泻 病例中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腹泻 病例中的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腹泻 病例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8-2021年共收集1214件样本,阳性110件,检出率为9.06%,检出前三位的是产肠毒素大肠 埃希 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道聚集性大肠 埃希 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和肠道致 病性大肠 埃希 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度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4,P<0.001),新冠疫情期间DEC检出率明显下降。DEC主要发生在夏季(χ^(2)=19.796,P<0.001),以本市患者为主(χ^(2)=10.709,P=0.001),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热、脱水和腹痛症状均不是影响检出率的关键因素,粪便性状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1,P<0.001)。结论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主要发生在夏季,人群普遍易感,夏季应加强DEC引起腹泻 疫情的防控工作。 张博文 吕秋艳 刘海涛 傅宝静 张晓嫒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临床症状 2020年我国部分地区食品来源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耐药性及质粒介导黏菌 素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2020年食源性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耐药性以及质粒介导黏菌 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方法针对我国福建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等地区2020年度食品中分离获得的91株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采用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药敏检测平台测定其对9类18种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检测mcr-1~mcr-9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对mcr基因PCR阳性菌 株开展进一步药敏实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91株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总体耐药率为76.92%(70/91),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9.23%(63/91)、59.34%(54/91),多重耐药菌 株占47.25%(43/91);检出2株mcr-1基因和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为阳性的EAEC(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肠道集聚性大肠 埃希 菌 )菌 株,其中1株为O11:H6血清型,可对10类25种测试药物耐药且基因组预测出38种耐药基因,另1株为O16:H48血清型,可对7类21种测试药物耐药,并携带mcr-1基因新变体mcr-1.35。结论2020年我国部分地区食源性致 泻 大肠 埃希 菌 分离株的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检出携带mcr-1基因等多种耐药基因的多重耐药菌 株,且发现mcr-1基因新变体,需继续开展动态污染和耐药监测并持续开展耐药机制研究。 胡豫杰 肖阳 董双佳 赵柬云 李辉 杨大进 董银苹 徐进 李凤琴关键词:多重耐药 耐药机制
相关作者
范玉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腹泻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水源水 新型冠状病毒 腹泻病人 李朝阳 作品数:18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腹泻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水源水 腹泻病人 H2S 时全 作品数:11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水源水 腹泻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H2S 食物中毒 杨杰 作品数:6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腹泻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水源水 H2S 食物中毒 常宏伟 作品数:46 被引量:135 H指数:8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病原学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