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3篇“ 致毒机理“的相关文章
红曲桔霉素机理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为探讨红曲中桔霉素导性的内在机理,通过搜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和GeneCards数据库,利用Metascape、Kobas 3.0、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筛选去重获得桔霉素与“liver toxicity”和“kidney toxicity”相关的潜在靶点110个,GO富集分析功能条目496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97、354和45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肿瘤MicroRNA通路、肿瘤通路、乙型肝炎等通路。桔霉素可能通过TP53、CASP3、MAPK3和ALB等关键靶点导肝肾性。分子对接实验证明,桔霉素与靶点可以结合,揭示了桔霉素导肝肾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桔霉素机理和健康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唐光甫桂艳玲满海乔刘畅赵杰宏
关键词:红曲霉桔霉素肝肾毒性分子对接
呋虫胺对白符跳的性效应及机理
呋虫胺(Dinotefuran)是继吡虫啉(Imidacioprid)、噻虫嗪(Thiacloprid)之后新研发的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因其优良的性质备受关注。白符跳(Folsomia candid...
高金玲
关键词: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毒性效应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豌豆蚜的性效应及机理
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是我国北方草原优势草种,也是重要的烈性草之一,但从系统的视角分析,其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研究者们已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如何将其高效的用于病虫害防治,并揭示相应的...
马亚玲
关键词:醉马草豌豆蚜宏基因组
PFOS与铬或铝复合污染诱导细菌的性效应及机理
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s)由于其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不彻底的处理而导PFAS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中,土壤是PFASs重要的归宿地。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很多PFASs...
李洁
关键词:土壤酸化致毒机理
天然有机质对TiO_(2)纳米颗粒与PCB-77藻类性影响及机理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与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藻类性影响及机理,以小球藻为实验受试生物,测定了纳米TiO_(2)与PCB-77单独及复合暴露在NOM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对小球藻生长、细胞形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暴露组均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团聚沉降实验结果说明,纳米TiO_(2)在水环境中易团聚,PCB-77和NOM通过影响纳米TiO_(2)团聚进而影响小球藻的生长,这些团聚体附着在藻细胞表面,导细胞间相互遮蔽,影响藻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藻细胞生长,与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结果一。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发现,纳米TiO_(2)单独暴露与PCB-77复合暴露在NOM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藻细胞周围附着纳米TiO_(2),有一部分进入藻细胞内部,使细胞膜破损、质壁分离、细胞器结构不清晰以及出现电子密体和空泡结构,小球藻细胞形态遭到损坏,这是直接接触造成的物理损伤。通过测定藻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可知,暴露在纳米TiO_(2)中产生ROS含量最高,所受的氧化损伤最大,氧化胁迫是纳米TiO_(2)机理之一。因此,NOM对纳米TiO_(2)与PCB-77藻类机理的影响归纳为吸附团聚作用所造成的遮蔽效应、直接接触的物理损伤和产生大量ROS造成的氧化损伤。
李青张帅王济
关键词:天然有机质毒性效应致毒机理
4种唑类杀菌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性及其机理被引量:3
2021年
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和稳定性会残留在水环境中,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对唑类杀菌剂的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性,对其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将三唑醇、三唑酮、克霉唑和氯咪巴唑4种常见的唑类杀菌剂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研究4种唑类杀菌剂暴露96 h后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生理变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目标污染物浓度越高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程度越强,在50%效应下,96 h时性大小为:氯咪巴唑>克霉唑>三唑醇>三唑酮。其性机制可能与活性氧(ROS)的持续积累有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OS含量不断增加,其中刺激作用最明显的是克霉唑,ROS的增加促进丙二醛(MDA)的大量产生,从而使绿藻产生氧化损伤,激发了不同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它们对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存在明显的抑制,破坏了绿藻的光合机制,最终造成藻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评估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刘敏覃礼堂莫凌云梁延鹏曾鸿鹄
关键词:唑类杀菌剂蛋白核小球藻急性毒性
铁基修复材料的植物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铁基修复材料已成为环境污染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材料之一。由于其性质活泼,进入环境后易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铁基修复材料在环境中的归宿及其生物效应和性机...
王文洁
关键词:幼苗生长生物效应毒性机理
赭曲霉素A的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类免疫抑制类真菌素,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真菌产生。OTA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在各种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广泛存在,可对肾脏、肝脏、免疫器官、生殖系统等造成损伤,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泛存在的OTA可诱发机体产生肾性、肝性、免疫性、癌变畸变等,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国内外OTA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研究OTA对动物机能的性机制提供依据,为合理有效防控OTA损伤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何随彬李好磊李步社韩雪峻姜红菊金耀忠曹杰叶承荣
关键词:毒性作用致毒机理
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机理及其生物脱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黄曲霉素是一类具有高癌性、畸性和突变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威胁人和动物的安全健康,主要分布在玉米、花生、小麦中,是粮食、饲料的主要污染物。高效安全脱除黄曲霉素B1(AFB1)对于生产实践至关重要。文章就AFB1的机理、微生物的脱机制、脱效果展开论述,为进一步丰富黄曲霉素解机理及AFB1脱的安全性应用提供参考。
李瑞银闫金玲张喆萍栗哲李民李秋凤曹玉凤李建国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致毒机理生物脱毒
碳纳米管与五氯酚、环丙沙星对细菌的复合性及机理
碳纳米管(CNT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经排放进入环境后可与共存污染物产生复合生物效应,危害生态环境。目前对CNTs与有机污染物(OCs)复合性的案例研究以及相关机理的认识还很欠缺,有必要研究CNTs-OC...
邓睿
关键词:碳纳米管五氯酚环丙沙星

相关作者

穆云松
作品数:62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质基准 毒性预测 金属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水生生物
吴丰昌
作品数:493被引量:3,425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质基准 腐殖酸 沉积物 富里酸 溶解有机质
闫秀芬
作品数:49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密度泛函理论 致毒机理 标准物质 毒性 DFT研究
赵晓丽
作品数:126被引量:54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磁性纳米 水质基准 腐殖酸 二氧化钛纳米管 磁性纳米颗粒
廖海清
作品数:132被引量:80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土壤 底泥 沉积物 湖泊 金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