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篇“ 自然沉降法“的相关文章
- 薄层液基细胞技术自然沉降法在宫颈细胞学制片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比较薄层液基细胞技术制片仪器法与自然沉降法在制片质量和效果上的差异,评估自然沉降法作为仪器法的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病理科已发布诊断报告的3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剩余原始样本,分别采用薄层液基细胞技术的仪器法与自然沉降法进行制片,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染(P16/Ki-67)。结果自然沉降法制备的玻片染色质量良好,背景清晰,细胞平铺均匀。在沉降时长为30~50 min时,能够富集颈管上皮细胞数量(28.8~76.9个),细胞重叠率为3%~10%,其效果与仪器法相似。双染试验证明,经过自然沉降30~50 min后,可富集足够的阳性细胞用于辅助诊断。结论薄层液基细胞技术自然沉降法的制片质量和诊断结果与仪器法一致,能够作为薄层液基细胞学仪器法制片的应急预案,具有可行性,并可广泛应用于宫颈细胞学制片工作中。
- 张淑正李晓军徐中海余先锋薛芳芳
- 关键词:自然沉降法巴氏染色宫颈细胞学
- 一种用于自然沉降法的空气微生物采样装置
-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空气微生物自然沉降法的采样装置,涉及采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架主体、固定组件及固定圆盘;固定圆盘上形成有与采样皿适配的限位槽;固定组件包括呈圆台状的支撑台,铰接于所述支撑台顶端边缘的夹爪单元,所述夹爪单...
- 黄泽城
- 一种自然沉降法制片染色一体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沉降法制片染色一体机,包括主体架、自动进样机构、标本抽取机构、沉降仓装入机构、玻片装入机构、条码打印机构、细胞染色机构、玻片取出机构、沉降仓取出机构,该自然沉降法制片染色一体机自动化程度高,制片效果稳...
- 不公告发明人
- 一种空气微生物自然沉降法采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微生物自然沉降法采样装置,包括收缩式杆体、设于收缩式杆体一端的支撑架、设于收缩式杆体另一端的平皿托架、设于平皿托架上的平皿以及设于收缩式杆体上的控制开关组件;收缩式杆体包括依次伸缩连接的第一杆体、...
- 石斌陈智
- 基于自然沉降法的多层吸波材料制备与表征
- 随着科技进步,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对于电磁波吸收的需求都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微波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方向,复合吸波材料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各种复合方式中,多层吸波材料因为具有材料可更换、厚度可调节、吸波效果好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
- 刘成琪
- 关键词:多层结构
- 空气微生物自然沉降法采样装置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空气微生物自然沉降法采样装置。;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空气微生物的自然沉降法采样。;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石斌陈智
- 一种基于自然沉降法提纯物料的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沉降法提纯物料的设备,包括提纯物料设备主体、提纯物料设备外壳、减震机构和提纯机构,提纯物料设备主体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提纯物料设备外壳,提纯物料设备外壳的底端嵌入连接有减震机构,提纯物料设备外...
- 王磊
- 一种基于自然沉降法提纯物料的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然沉降法提纯物料的设备,包括盛料容器,所述盛料容器顶部设置有加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侧壁设置有取液管道,所述取液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取液管道通断的第一阀门,所述盛料容器...
- 颜子博
- 自然沉降法分离抗凝全血建立生物样本库的特点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估用自然沉降法分离EDTA抗凝外周静脉全血(抗凝全血)建立血浆、白细胞、基因组DNA生物样本库的特点.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9名志愿者抗凝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抗凝全血分装到4支EP管中,每支1 mL,分为0.5、1、2、3 h 4个试验组,于室温静置自然沉降0.5、1、2、3 h后吸取血浆层,测量其体积,检测血浆层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将含有白细胞的血浆层离心后,分装为无细胞血浆管和白细胞沉淀管,用部分白细胞提取DNA,建立血浆、白细胞、DNA 3种生物样本库.结果:0.5 h组血浆体积(241.72±101.52)μL显著低于1 h组(317.24±97.50)μL、2 h组(371.03±91.66)μL和3 h组(408.97±97.43)μL,P〈0.05.1 h组血浆体积显著低于2 h组和3 h组,P〈0.05;2 h组显著低于3 h组,P〈0.05.0.5 h组白细胞总数[(2.50×106)±(1.48×106)]显著高于2 h组[(1.47×106)±(7.19×105) ]和3 h组[(1.21×106)±(7.41×105)]的白细胞总数,P〈0.05,与1 h组[(2.29×106)±(1.17×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和3 h组,P〈0.05;2 h组与3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 h组(54.14%±11.65%)显著高于1、2、3 h组(46.66%±12.70%,39.17%±12.33%,43.25%±14.5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60.53%±8.46%),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组,P〉0.05; 1 h组与3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1 h、2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0.5 h组(35.09%±10.84%)显著低于1、2、3 h组(41.48%±12.20%、47.96%±12.27%、45.50%±13.71%),显著高于对照组(30.98%±7.33%),P〈0.05;1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组,显著低于2 h、3 h组,P〈0.05;2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1 h组,P〈0.05,与3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全血
- 陈智滨林琴马长华刘凯宁孟焕新
- 关键词:血沉血浆白细胞计数DNA
- 低渗结合自然沉降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8
- 2011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极少,10万个骨髓有核细胞中才有1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成功分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研究中的关键工作。目的:建立完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低渗原理去除杂细胞,结合自然沉降分离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光镜观察。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Vonkossa、Ⅰ型胶原、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获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表型鉴定为:CD29(+),CD45(-);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及Ⅰ型胶原检测均为阳性;向脂肪细胞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果表明实验分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为类成纤维细胞样非造血类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
- 林春博杨渊陈维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然沉降细胞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功能
相关作者
- 宋艳文

- 作品数:16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菌落总数 自然沉降法 布氏菌病 抗体测定
- 李大鹏

- 作品数:356被引量:1,387H指数:22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底泥 磷 磷形态 沉积物 藻类
- 张坤

- 作品数:130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介孔二氧化硅 碱源 分子筛 丝光沸石 晶化
- 迟双会

- 作品数:23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协和学院
- 研究主题:医院空气 培养皿 教师专业发展 民办高校 教学改革
- 宋风燕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菌落总数 自然沉降法 影响因素 医院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