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4篇“ 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文章
远端缺血适应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评估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确诊并收入院的sICH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程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中国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进行标准基础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RIC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治疗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上血肿体积的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BI、CT影像血肿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I均较前升高,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T影像血肿体积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14 d的RIC治疗在sICH患者中应用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能够有效改善sICH的神经功能。
伍琳孙君昭韩铖琛聂幸幸田宇红皮红英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血肿体积自发性脑出血
CD28和PD-1在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自发性脑出血(SICH)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预后通常较差,因此早期评估和调节患者出血后的免疫状态至关重要。免疫检查点是评估T淋巴细胞活跃性和增殖状态的关键指标,监测这些检查点有助于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分化抗原28(CD28)作为两个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们在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了脑出血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PD-1和CD28在脑出血后评估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沈俊杰蔡勇钟兴明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PD-1CD28
基于NCCT影像组学预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张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已被视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尽管目前提出的诸多检查技术和影像征象都能提示血肿扩张,但均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发展新技术预测血肿扩张以期参与临床决策。人工智能与医学图像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影像组学技术蓬勃发展。CT平扫影像组学不仅能够利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CT检查图像,在不增加额外辐射剂量和费用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多样化模型为预测血肿扩张提供了更客观准确快速的方法。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最有效的算法所拥有的强大运算能力及高效的输出结果,有望成为现代医学研究者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张最有潜力的工具。
张泽鑫谢召勇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CNS感染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预后评估及个体化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开颅手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73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NS感染分为CNS感染组(50例)和非CNS感染组(22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CNS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用于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CNS感染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两组脊液耳鼻漏发生比例、术前抗生素使用比例、出血比例、手术时间、再次颅内出血比例、脊液样本采集比例、气管插管比例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脊液耳鼻漏、颅内再出血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是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CNS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模型的连续变量中,模型P值以及血清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47.98%、31.05 g/L,约登指数为94.65%、83.69%,模型的二分类变量均以0.50为最佳截断值,约登指数分别为61.58%(脊液耳漏)、41.96%(脊液鼻漏)、53.44%(再次颅内出血)。结论:出现脊液耳鼻漏、再次颅内出血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更易发生CNS感染,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模型可有效预测开颅术后CNS感染发生风险。
施炜城陈少伟王志伟杨荣思张少雄邱美玲吴建阳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手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BRAIN评分联合影像组学的诺莫图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2025年
目的探究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EHE)的因素,并构建基于BRAIN评分量表联合影像组学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123例sICH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86)与验证集(n=37)。搜集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EHE的危险因素,利用Darwin平台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征象预测模型、BRAIN评分预测模型及三者联合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EHE组与非EHE组在BRAIN评分、混杂密度征、岛征、黑洞征、液平征、漩涡征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这些因素为EHE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和0.87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多数阈值概率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基于BRAIN评分联合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sICH患者EHE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宋岩于亚超荣梦露张红娟张跃跃魏超刚沈钧康肖岳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影像数据联合临床-实验室数据构建融合模型预测自发性脑出血预后
2025年
目的分析影像数据、临床-实验室数据构建融合模型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头颅CT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363例,使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出院6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75)和预后不良组(n=188)。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各百分比、D-二聚体以及首次头颅CT平扫中勾画并提取的血肿影像数据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临床-实验室数据模型、影像数据模型和融合模型。结果两组GC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量及其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室有无积血、血肿球形度、表面积以及费雷特直径等影像学资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实验室数据模型、影像数据模型以及融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2(95%CI:0.78~0.86)、0.80(95%CI:0.75~0.84)和0.86(95%CI:0.82~0.89)。Delong检验显示融合模型性能与单一临床-实验室数据模型、影像数据模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数据联合临床、实验室数据构建的融合模型对预测自发性脑出血的不良预后有较显著价值。
彭成远曾春意吴宗山周坤生
关键词:头颅CT自发性脑出血预后
决策树模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继发癫痫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146例SICH患者,并统计患者住院28天内继发癫痫发作情况。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SIC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应用决策树模型卡方自动交互检测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46例SICH患者中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6.44%(24/146)。继发癫痫患者皮层受累占比、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线移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未继发癫痫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皮层受累、血肿体积、中线移位及Hcy水平是影响SIC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皮层受累是SIC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SIC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AUC为0.912(P<0.001),特异度为0.631,灵敏度为0.917,约登指数为0.548。结论NIHSS评分、皮层受累、血肿体积、中线移位及Hcy水平是SIC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因素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能有效预测SICH患者继发癫痫风险,并反映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郑永胜杨道明郑武洪王均祎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继发癫痫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
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张的预测分析
2025年
研究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预测分析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患者CT平扫对脑出血情况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患者的血肿体积情况间期分为血肿增大的观察组与血肿未增大的对照组,两组均为42例患者,对比两组的各项数据,对CT平扫影像学的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血肿体积明显比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特征中大部分均多于对照组,包括黑洞征、岛征、混合征、旋涡征、卫星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平扫能够帮助患者发现早期的血肿扩张情况,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能够结合患者情况及时治疗,达到帮助患者的目的。
黄燕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CT平扫联合征象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征象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86例sICH患者,根据24 h内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36例)和非扩大组(50例),分析CT平扫联合征象在预测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CT平扫显示血肿扩大组中单纯1个征象4例,伴2个征象4例,伴3个征象18例,伴4个征象8例,伴5个征象2例;非扩大组中单纯1个征象16例,伴2个征象17例,伴3个征象10例,无征象7例。血肿扩大组初次血肿体积大于非扩大组,混合征占比、黑洞征占比、漩涡征占比、岛征占比及联合征象占比均高于非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血肿体积(OR=1.310)、混合征(OR=4.031)、漩涡征(OR=4.411)、岛征(OR=4.753)、联合征象(OR=4.967)均是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混合征、漩涡征、岛征及联合征象预测sICH早期血肿扩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8、0.681、0.709、0.761,联合征象预测的价值较高。结论CT平扫联合征象与sICH早期血肿扩大风险有关,联合征象可提示早期血肿扩大风险,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蒋启苗陈平宛华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ε2~ε4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汉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出血部位进行亚组分型,并与14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采用SNaPshot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组成ε2ε2、ε2ε3、ε2ε4、3ε3、ε3ε4、ε4ε4六种基因型。在所有遗传模型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均无相关性。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无关。
林晓祚李肖玲莫东灿王平开曾一囡罗曼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载脂蛋白E多态性基因

相关作者

包仕尧
作品数:461被引量:2,533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脑缺血 脑血流量 帕金森病 癫痫
吴波
作品数:338被引量:2,665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运动发酵单胞菌 卒中 脑出血 脑卒中 脑梗死
刘鸣
作品数:447被引量:29,404H指数:4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循证医学 脑卒中 脑出血 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田亚楠
作品数:20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MR 磁化率 自发性脑出血 脑微出血 心源性脑卒中
常时新
作品数:112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MR 骨髓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