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1篇“ 自体输血“的相关文章
自体输血被引量:4
2004年
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的需要,最广泛地应用于择期手术自体输血是用于减少异体输血的几种技术之一主要的3项技术为预存自体输血、术中血液稀释,以及术中、术后失血的回收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更有价值效益。
ElizabethSVanderlindeJoannaMHealNeilBlumberg高嵩黄莛庭
关键词:自体输血手术异体输血病毒传播过敏反应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推广举措及成效
2025年
自体输血是1种重要的血液保护策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健委令第85号)规定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患者血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也提倡积极应用适宜的自体输血技术,减少对异体血液的依赖。储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是自体输血方式的1种,其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注。然而我国医疗机构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可能与医疗机构患者的构成、输血科门诊的开展情况、重视程度以及传统型储存式自体输血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改良储存式自体输血模式以及探索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并推广其临床应用,是适应患者血液管理医疗模式发展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我们就储存式自体输血模式的改良举措、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技术——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以及目前临床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参考。
张瀚允陈立肖燕妮李忠俊
关键词:储存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危剖宫产妇女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危剖宫产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1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试验组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RBC、Hb、HC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T、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升高,心率(heart rate,HR)降低,试验组SpO2、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升高,试验组IL-6、IL-1β、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用于高危剖宫产妇女中可改善血液指标,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维持血液循环稳定,机体炎症反应较轻,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霍霓李茜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剖宫产异体输血血液指标炎症反应
自体输血对血浆麻醉药物浓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5年
自体输血技术是一种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和输血难题的有效方法,其类型包括稀释式、回收式和贮存式等,主要是将患者自身预先贮存的血液或失血后回收的血液在患者需要输血时进行回输。自体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得当的自体输血技术可显著降低对异体血的需求,降低异体输血相关并发症,有效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在应用中其不可避免地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术中麻醉药物的作用,最终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本文重点围绕近年来不同自体输血技术对麻醉药血浆浓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金伙郭建荣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药浓度麻醉药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肿瘤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期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择期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共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者14例,未使用者4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比较术中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肿瘤预后的影响。结果:自体输血组ShamblinⅢ型占比85.7%,显著高于非自体输血组的31.9%(P=0.003)。14例自体输血的患者中,8例(57%)需同时使用异体血;而47例非自体输血患者,6例(13%)需要使用异体血输血,自体输血组同时使用异体血的比例更高(P=0.002)。术后30 d内神经损伤发生率2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生早期死亡病例。平均随访(76±37)个月,局部复发1例,发生于非自体输血组。没有远处转移,没有肿瘤相关死亡。估计5年总体生存率96.4%,10年总体生存率83.8%。两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结论: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增加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
李伟浩李晶张学民李伟李清乐张小明
关键词:自体输血术中血液回收颈动脉体瘤预后
产科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1简介产科出血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并发症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1]指出:国内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度减少,2000年全国因为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
赵娜徐铭军
关键词:产科出血妇幼健康孕产妇死亡回收式自体输血死亡率
自体输血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研究
2024年
成分输血已成为急性大失血、慢性贫血、恶性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和减少死亡有重要意义。成分输血方式包括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的弊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断显现,比如血制品资源稀缺、输血传播传染病、炎性反应等风险。自体输血相对于异体输血的优势在临床上逐渐显现,本文将对自体输血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包雪伟
关键词:自体输血消化道肿瘤血液安全异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进行脊柱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PABD的患者作为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各项血常规指标、凝血结果和免疫水平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体输血组术中输血量显著降低(t=43.28,P<0.05),住院时间缩短(t=7.06,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自体输血组术后48 h Hb、HCT、RBC、PLT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t=10.28、6.63、6.20、5.60,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白细胞(WBC)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自体输血组低于对照组(t=18.80,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自体输血组术后48 h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细胞免疫指标CD4^(+)T细胞、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均显著性升高(t=14.42、52.27、3.39、6.76、8.62、1.99,均P<0.05),CD8^(+)T细胞水平显著下降(t=4.70,P<0.05);自体输血组手术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均P>0.05)。结论:PABD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是安全且有效的。
李娜李西川张凯
关键词:自体输血脊柱外科安全性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不少临床医生对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在产科的应用有了观念的转变,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国内一些医院开始逐步探索IOCS在剖宫产中的适应证及安全性,以期有效应用在剖宫产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妇预后。研究证明了IOCS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优势,可对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改善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三甲医院在开展此项技术,针对IOCS在产科的临床研究也局限于病例对照研究,缺少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IOCS在产科应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单家媛沈翔罗玲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剖宫产出血血液保护
患者血液管理在提高自体输血率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患者血液管理(PBM)策略在提高自体输血率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省骨科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手术患者。PBM包括术前贫血管理、减少术中失血、限制性输血等策略,根据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分析在提高自体输血率取得的成效。结果1946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实施前组9618例,实施后组9847例。实施前后比较,红细胞输注率分别为14%vs 11%,人均红细胞用血量分别为0.32 U vs 0.22 U;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01)。围手术期患者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总体呈稳步下降状态,自体输血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重点手术科室,人均红细胞用血量均呈下降状态,实施前后分别为0.68 U vs 0.50 U;用血量排名第一的创伤骨科异体输血量下降29.14%,自体输血量提高28.40%,自体输血率上升9.88%。结论PBM显著降低手术患者异体输血量,提升自体输血量,从而提高自体输血率,促进临床合理输血
孙少君王凯丽梅子娣王秋波
关键词:围手术期

相关作者

周柏发
作品数:37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输血 输血 血浆置换术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储存式自体输血
王志敏
作品数:26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输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储存式自体输血 血浆置换 RH(D)阴性
杜雪冰
作品数:33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输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储存式自体输血 不良反应分析 RH(D)阴性
肖玉
作品数:24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输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 治疗性
严海雅
作品数:67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自体 剖宫产术 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