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57篇“ 腰椎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腰椎融合术被引量:19
2001年
丁宇阮狄克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后下肢疼痛成因分析
2025年
腰椎融合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后下肢疼痛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了解后下肢疼痛的成因并尽早采取预防手段,对于降低后下肢疼痛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这一后并发症的成因复杂,包括直接原因(如神经根损伤、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椎间孔狭窄、后血肿)以及间接原因(如硬膜外纤维化、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根过度肿胀)。精神因素和前腿痛持续时间对后疼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早期识别腰椎融合术后可能发生下肢疼痛的高危人群,选择恰当的式,并针对性地采取前措施十分必要。
吴天成王润生
关键词:下肢疼痛腰椎融合术术后并发症
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椎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25年
腰椎融合术在治疗需要稳定减压的退行性脊柱疾病方面显示出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行腰椎融合术后可能会加速邻椎病(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由于其临床特点复杂,明确其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深入,其大致可分为患者自身的自然退变性因素及与手相关的医源性因素。因此,本文对可能会造成AS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从而也为临床上如何预防腰椎后ASD的发生提供更多证据和参考。
吴真郭海龙
关键词:腰椎融合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发生融合器早期沉降的相关因素
2025年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后发生融合器早期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13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完成前、后3天内和随访(>6个月)的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早期沉降的患者相比,发生早期沉降的患者Ward’s三角骨密度更低,后椎间高度(前缘、均值)、椎间高度差值、随访椎间高度均值,融合器高–后椎间高度更小。相较于早期发生Grade I型沉降的患者,发生Grade II型沉降的患者腰椎前凸角更大。结论:前完善检查,合理制定手方案有助于降低OLIF后发生早期融合器沉降的概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ge early subsidence after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3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LIF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strumentation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20 and April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General demographic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standard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X-rays were obtained preoperatively, within 3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during follow-up (>6 months). Relevant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ge subsidence. Resul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did not experience early subsidence, patients with early subsidence had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Ward’s triangle, smaller post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terior edge, mean value), smaller intervertebral height difference, smaller mean value of follow-up intervertebral he
田竞超王德春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现状,分析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融合术后第1天有效填写恐动症评分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等调查问卷的489例LDH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恐动症评分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调查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根据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是否存在恐动症分为恐动组(n=221)与非恐动组(n=268),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危险因素。结果:489例LDH患者221例(45.19%)存在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其中男性(95%CI:3.289~10.586,P<0.001)、文化程度本科以下(95%CI:6.533~45.162,P<0.001)、重度疼痛(95%CI:10.348~72.025,P<0.001)、中度疼痛(95%CI:6.247~37.787,P<0.001)、低自我效能感(95%CI:4.238~15.095,P<0.001)、中自我效能感(95%CI:2.804~8.643,P<0.001)是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疼痛程度、自我效能感。
陈炼炼蔡张滢叶琳娜李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融合术影响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融合术治疗前后的MRI表现及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融合术治疗前后的MRI表现及量化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RI检查和腰椎融合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后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量化肌力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腰背肌力学效应[腰背肌屈曲平均肌电值(AEMG)、伸直AEMG、屈伸松弛比(FRR)]、腰腹肌肌耐力评估结果及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屈曲AEMG、FRR有所降低,伸直AEMG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屈曲AEMG、FRR更低,伸直AEM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腹肌肌耐力均较干预前有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腰腹肌肌耐力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JOA评分有所升高,ODI评分有所降低,且观察组JOA评分更高,O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量化肌力训练能改善患者腰背肌力学效应,提高腰腹肌肌耐力与腰椎功能。
董咪咪荀瑞峰周莉潘迪君任福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融合术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腰椎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常用的外科干预、治疗手段之一。腰椎融合术后少部分患者仍然留有或出现下腰痛等并发症。脊柱-骨盆参数与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紧密相关。该文回顾了常用腰椎内固定融合和主流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综述了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包括下腰痛在内的多种后并发症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现状。
江泽华崔皓竣张伯裕任志帅马钧峰张洪杰朱如森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腰痛
脂质体布比卡因竖脊肌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的镇痛效果
2025年
目的通过比较脂质体布比卡因(LB)与左布比卡因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效果,评价LB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低阿片镇痛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质体布比卡因组(LB组)和盐酸左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全麻后行竖脊肌阻滞,LB组局麻药为脂质体布比卡因20 mL(266 mg)+40 mL生理盐水。B组局麻药为盐酸左布比卡因20 mL(150 mg)+40 mL生理盐水。两组每侧均注入20 mL。记录患者PACU、后6、24、48、72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围期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输入药液剂量。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患者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LB组在PACU、后24、48、72 h的运动NRS评分[1(1,2)、3(3,4)、3(2,3)、2(2,3)]显著低于B组[2(1,3)、4(4,4)、3(2.75,3)、3(2,3)](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静息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中、后24、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27.33±3.88)、(76.2±10.98)、(112.38±18.46)μg]均少于B组[(31.50±4.76)、(83.52±9.36)、(121.98±15.91)μg](P<0.05)。LB组24、48 h内镇痛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镇痛泵药液输入量{24 h[0(0,1)、0(0,1)、(50.37±3.76)mL]、48 h[0(0,2)、0(0,2)、(87.53±8.72)mL]}均少于B组{24 h[2(0,4)、2(0,4)、(53.60±4.62)mL]、48 h[3(1,6)、3(0,5)、(93.00±8.17)mL]}(P<0.05)。两组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布比卡因可安全应用于腰椎融合术中,提供患者后72 h镇痛并减少围期阿片类药物消耗,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王长红周森朱梦蝶蒋毅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镇痛
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腰椎融合术患者后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腰椎融合术患者后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腰椎融合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组,研究组于前进行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对照组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评估两组一般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后疼痛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后12 h、24 h、48 h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较后4 h显著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研究组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腰椎融合术患者效果较好,可减少后麻醉药物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黄海珍高景斌黄道礼
关键词:超前镇痛腰椎融合术
两种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成本-效果。方法将7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方式不同分为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35例)和TLIF组(采用TLIF治疗,35例)。比较两组手情况、临床疗效、后12个月椎间融合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中出血量、后引流管拔除时间MIS-TLIF组少(早)于TLIF组(P<0.05)。手时间MIS-TLIF组长于TLIF组(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两组后3、12个月均较前改善(P<0.05);后3、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 MIS-TLIF组均低于TLLF组(P<0.05)。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TLIF组略低于MIS-T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值MIS-TLIF组为373.9,小于TLIF组的433.3,ICER值为-547.01。结论MIS-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IS-TLIF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蓝中江杜怡斌沈健刘昌昊王业伟王浩军焦延亮阚世虎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成本-效果比较

相关作者

周强
作品数:317被引量:1,432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腰椎
蒋国强
作品数:210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DYNESYS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
周跃
作品数:857被引量:6,136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 腰椎 椎间孔 微创
海涌
作品数:351被引量:2,071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腰椎 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脊柱
王如林
作品数:64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复位 关节突 脱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