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2篇“ 腮腺良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风险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06例,分为发生组唾液瘘31例和未发生组75例。对比两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和ROC曲线评价术后唾液瘘风险相关因素。结果:唾液瘘发生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中腮腺咬肌筋膜部分保留占比未发生组高(P<0.05),术后压迫时间较未发生组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24、48、72 h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中腮腺咬肌筋膜完全保留为术后唾液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预测术后唾液瘘风险的AUC最高,为0.979(95%CI 0.930~0.997)。结论: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发生风险有关,术后72 h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能准确预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唾液瘘的发生。
陈玉琳曾宾华许志亮罗艳荣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5年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实施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样本,奇偶法分为精细组、普通组,均有15例,精细组为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普通组为围手术期普通护理,2019年3月-2024年12月为入选节点,分析心理状态并记录临床指标,比较疼痛情况,而后统计并发症,观察满意率。结果 施护前经SAS、SDS评分分析各组的心理情况,并未在普通组、精细组构成差异,P>0.05;施护后经SAS、SDS评分分析各组的心理情况,均构成差异,精细组低于普通组,P<0.05。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等在精细组低于普通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在精细组短于普通组,P<0.05。施护前得到的疼痛数据并未在普通组、精细组构成差异,P>0.05;施护后1d、3d、7d时得到的疼痛数据均构成差异,精细组低于普通组,P<0.05。并发症在精细组有6.67%的发生率,而普通组有46.67%的发生率,即精细组低于普通组,P<0.05。满意率在精细组达到了100.00%,而普通组仅有66.67%,即精细组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心理的调节效果好,能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获得较好的近期预后,疼痛、并发症等问题均比较少,满意率高。
党月利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近期预后围手术期满意率精细化护理
不同手术切口联合保留耳大神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口联合保留耳大神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S形切口术式联合保留耳大神经治疗,研究组采取V形切口术式联合保留耳大神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长),应激反应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美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90.97±8.39)min长于对照组的(82.45±7.24)min,切口长度(5.98±0.56)cm小于对照组的(9.64±1.17)cm,失血量(36.05±5.01)ml、引流量(37.45±4.56)ml少于对照组的(43.15±7.33)、(41.79±6.45)ml,住院时长(5.71±0.95)d短于对照组的(6.34±1.10)d(P<0.05)。术后,两组TAC、Cor、NE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TAC(13.88±2.45)kIU/L、Cor(259.27±21.63)μg/L、NE(290.44±17.0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64±3.17)kIU/L、(290.44±26.65)μg/L、(320.84±20.41)ng/L(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77%)较对照组(15.09%)低(P<0.05)。研究组美观总满意度(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结论采取V形切口术式联合保留耳大神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优于S形切口,可减少创伤,减轻手术操作所致应激反应程度,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患者美观满意度较高。
邱勋财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S形切口V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24年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抽取本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冯红霞边兰云王宏哲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护理效果
腮腺良性肿瘤术式及切口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腮腺肿瘤尤其良性肿瘤,是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功能及美学的追求,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围绕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及切口选择等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聂廷洪张碧荷高丽荣
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手术手术切口切口选择
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究区域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腮腺肿瘤切除术,40例)和区域组(接受区域切除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区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区域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区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均P<0.05)。区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炎症反应及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陈华荣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腮腺肿瘤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MWA术后1、3、6、12个月肿瘤最大径、体积、体积缩小率及美容评分(CS)情况,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及与MWA相关的并发症;同时根据肿瘤的初始最大径分为≤2 cm、2~4 cm及>4 cm 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MWA术前、后CS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所有患者均于MWA术后出现面部轻度水肿,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面神经损伤。MWA术后1、3、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56±1.49)cm、(2.26±1.26)cm、(1.67±1.05)cm、(1.47±1.01)cm;体积分别为2.68(0.87,6.16)cm^(3)、1.86(0.57,4.46)cm^(3)、1.15(0.19,1.91)cm^(3)、0.74(0.09,1.28)cm^(3);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7.20%±11.54%、57.48%±9.75%、81.20%±8.54%、90.01%±6.75%;患者CS分别为(2.83±0.79)分、(2.33±0.91)分、(1.89±0.90)分、(1.75±0.93)分;其中,MWA术后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和体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体积缩小率均较MWA术后1个月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患者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2 cm组MWA术后1、3、6、12个月CS,以及2~4 cm组MWA术后3、6、12个月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亚组间同一时间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初始最大径较小的肿瘤术后CS减小更快,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庄敏岳文胜王诗诗魏婷王璐邹杰何怡卢漫
关键词: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腮腺肿瘤
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探讨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9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倒“V”型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S”形切口治疗的患者作为传统组,两组各49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结果、病变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面瘫分级、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两组面瘫、涎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皮肤表面瘢痕长度、VAS评分及SAS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值分别为83、55,改良组的效益值100%优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风险值分别为75、57,改良组的风险值100%低于传统组;改良组与传统组的平均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9、56,改良组的总效益-风险值高于传统组的概率为100%;多准则决策评价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 倒“V”型切口能明显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面颈部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
颜光堂王中亮田蓉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疗效
MRI评分法在腮腺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MRI评分法在腮腺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7例145枚腮腺良性肿瘤的MRI影像资料,包括58例58枚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54例62枚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和25例25枚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s,BCA),将瘤体位于尾叶、形态规则、T2WI等低信号、T1WI高信号和快进快出强化模式赋予0分,瘤体位于非尾叶、形态不规则、T2WI高信号、T1WI等低信号和渐进性强化模式赋予2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价MRI评分鉴别PA、WT和BCA的价值。结果WT和PA的MRI评分分别为2(0,2)分和8(6,10)分(Z=10.0348,P<0.05),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0、5分、93.5%和86.6%;WT和BCA的MRI评分分别为2(0,2)分和4(4,6)分(Z=-3.922,P<0.05),鉴别两者的AUC、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6、3分、79.0%和84.0%;PA和BCA的MRI评分分别为8(6,10)分和4(4,6)分(Z=3.778,P<0.05),鉴别两者的AUC、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6、7分、80.0%和74.1%。结论WT评分最低,PA评分最高,BCA介于两者间。MRI评分法对腮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吴奕派黄燕芳舒艳艳韩志江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
改良Z形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Z形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44例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改良Z形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比较2组在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颌面部美观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手术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Z形美容切口在改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面部美观方面的效果更好,且与传统S形切口相比较,安全性一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罗晓姜健高珊窦明亮廖佳利
关键词:腮腺肿瘤改良切口美容

相关作者

李超
作品数:257被引量:74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头颈肿瘤 初治 头颈部肿瘤 口腔鳞癌
陈建超
作品数:166被引量:4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头颈肿瘤 初治 头颈部肿瘤 并发症
王少新
作品数:149被引量:352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分化型甲状腺癌 初治 头颈肿瘤 头颈部肿瘤 复发率
郅克谦
作品数:137被引量:332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舌癌 口腔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冼淡
作品数:100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颌 平阳霉素 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