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69篇“ 腓肠神经“的相关文章
腓肠神经活检组织冷冻切片制作方法
2025年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的腓肠神经活检组织冷冻切片制作方法。方法使用病理塑料包埋盒及自制包埋辅助工具,摸索冷冻处理条件,对比切片染色质量,选出腓肠神经活检组织最佳冷冻处理方法。结果使用自制包埋辅助工具,冷冻处理30 s,制作的神经组织切片完整,截面垂直,无裂隙;使用病理塑料包埋盒,切片出现组织破碎、残缺,形态改变,截面倾斜等现象。结论本方法制作神经组织冷冻切片操作简便,染色后组织结构清楚,可在(0.52~2.5)h出具神经活检报告,对淀粉样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快速诊断很有价值。
朵建英陈海黄月朱文佳邸丽文欣玫徐敏王敏卢岩笪宇威
关键词:腓肠神经活检冷冻切片
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1例
2025年
孤立性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少见,多源于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沿小腿远端1/3、足外侧和第5趾后外侧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持续的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对疼痛的缓解、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有限。周围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于1967年被首次描述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认为与传统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1]。早期的PNS手术多采用SCS八触点电极导线,电极粗且过长,易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近年来,随着专用PNS电极及体外刺激器的出现,PNS逐渐被更多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如头面部、上肢及下肢的各神经分支,成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重要的疼痛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PNS治疗可以改善损伤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其功能障碍[2]。尽管PNS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证据表明中枢和外周机制均有助于其镇痛作用。国外有报道将PNS用于腓肠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治疗[3],国内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多应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例如侵犯眶上神经或枕大/小神经的带状疱疹神经痛。
刘红袁俊鹏金晓红
关键词:腓肠神经电极导线医源性损伤眶上神经
小隐静脉超回流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025年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超回流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采用小隐静脉超回流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6~70岁,平均39.0岁;挤压伤7例,车祸外伤2例,高处坠落伤4例,感染性创面8例,烧伤瘢痕1例;皮瓣面积7.0 cm×5.0 cm~15.0 cm×9.0 cm。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皮瓣外形、供区和受区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术后随访用高频CDU检测小隐静脉超回流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术后2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高频CDU检测小隐静脉超回流的血流速度平均为2.80 cm/s;随访8~36个月,平均20.15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受区创面愈合、无肿胀;患肢功能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AOFAS)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1例,良1例,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小隐静脉超回流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建立有效静脉回流,能降低皮瓣远端坏死风险,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程二林夏依买尔旦·买买提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伊力亚尔·吾买尔江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小隐静脉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膜诱导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
2025年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17例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跟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均行两期手术治疗:Ⅰ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后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感染控制后6~8周行Ⅱ期手术去除骨水泥后诱导膜内植骨。术后观察皮瓣愈合、感染控制情况,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感染指标[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美国足踝矫形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差异,评价感染控制、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两期手术,两期手术间隔8~16周,平均9.4周。所有患者均获得13~40个月随访,平均25.8个月。I期手术清创后创面软组织缺损3.0 cm×2.0 cm~6.0 cm×8.0 cm,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后,所有皮瓣均成活,4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后愈合;2例术后感染复发,再次行Ⅰ期手术后感染控制。Ⅱ期手术后伤口预后良好,感染无复发,Ⅱ期术后1年随访时,感染指标、VAS评分较Ⅰ期术前、Ⅰ期术后、Ⅱ期术前均下降,AOFAS踝-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较Ⅰ期术前、Ⅰ期术后、Ⅱ期术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WBC外,每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有利于感染控制、骨缺损修复、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晓勇徐永清徐晓燕宋肖肖何晓清罗顺吉李俊奕周智张曦娇宋慕国石健
关键词:跟骨骨髓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软组织缺损解剖位置不同,以跗跖关节为界,将跗跖关节以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前足组(49例),跗跖关节以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踝部组(78例),比较两组疗效,术后24 h、3 d、7 d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皮瓣存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前足组总有效率为83.67%,低于踝部组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P=0.035)。术后24h,两组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前足组皮瓣臃肿程度高于踝部组,皮表温度低于踝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足组皮瓣存活率为81.63%,低于踝部组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17)。前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高于踝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踝部组患者足部感觉、足部功能、足部外观及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均高于前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作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皮瓣,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随着与供皮区距离增加,前足远端部位皮瓣存活率有所下降。
惠文文高峰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软组织缺损前足足踝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创面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信申谢东平刘益宏熊晓慧姜平
关键词:糖尿病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的患者,按照修复皮瓣的不同分为足底组(n=46)与腓肠组(n=46)。足底组修复选取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组修复选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皮瓣完全成活率、术中出血量、皮瓣切取移植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个月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和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率为97.83%,高于腓肠组(82.61%),足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1.84±1.69)mL,低于腓肠组[(104.37±2.08)mL],皮瓣切取移植时间为(61.53±5.52)min,短于腓肠组[(65.68±5.2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足底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为(84.92±5.14)分,高于腓肠组[(79.6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BMRC感觉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腓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外观总满意度为95.65%,高于腓肠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患者治疗中,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提高其皮瓣成活率及外观满意度,且术中出血量更低,用时更短,临床疗效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陈强刘鹏蔡飞赵建武
关键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在小腿下段和踝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2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复创面,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4 cm×5 cm~6 cm×11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全部存活,但供瓣区植皮有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皮瓣色泽佳、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受区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踝周缺损的良好选择。
朱思文崔磊陈勇王倩王慜袁斯明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小腿下段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
2025年
目的总结分析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治疗,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皮瓣存活情况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足踝功能、术前和术后7d时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3d时的皮瓣体征评分为(7.12±0.84)分,术后7d时的皮瓣体征评分为(4.12±0.63)分,与术后3d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3个月时美国整形外科足踝协会的足踝量表评分(28.63±3.24)分高于术前(8.35±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7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3.30±0.74)分低于术前(6.52±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结论给予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治疗的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促进皮瓣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足踝功能恢复有积极帮助。
孙毅鑫杜慧丽
关键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发症
一种腓肠神经活检取样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腓肠神经活检取样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取样钳,以及辅助裁切组件,还包括用于识别腓肠神经位置的识别组件,以及通过操作取样钳同步牵引辅助裁切组件运作的牵引组件,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均设为两段,第一钳柄及第二钳...
林烨孙辰婧韦超赵娇赵聪孙慧张世敏

相关作者

董忠根
作品数:95被引量:3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腓肠神经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远端蒂
刘立宏
作品数:92被引量:2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腓肠神经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远端蒂 腓动脉穿支
魏建伟
作品数:65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筋膜蒂皮瓣 远端蒂 软组织缺损
柴益民
作品数:452被引量:3,29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皮瓣 显微外科
陈雪松
作品数:88被引量:306H指数:1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
研究主题:腓动脉 外科皮瓣 穿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