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7篇“ 脑电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脑电生物反馈的头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脑电生物反馈的头盔,包括若干个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模块,所述电极模块设置在头盔内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包括头环、连接支架、1~5对左右对称设置电极支架,所述电机模块可以在电极支架移动,所述头环呈环形...
- 刘春宝王敏陈历曦张传庆陈功政陈刚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主观失眠症状评分、心率变异性(HRV)指标、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2%vs.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HAMD、PSQI、主观失眠症状评分及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个数所占全部的百分比(PNN50)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全部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血清NPY、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4.29%vs.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提高血清NPY、5-HT水平。
- 邓江南叶鑫武赵飞飞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艾司西酞普兰睡眠质量自主神经功能
- 调神益智汤加减联合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调神益智汤加减联合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90例ADH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调神益智汤加减治疗)和常规治疗组(采用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各45例。两组的治疗周期持续两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综合治疗组的中医候症积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实验组的血清指标改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的SNAP-IV、ASQ和WFIRS-P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神益智汤加减联合哌甲酯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ADHD症状。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苏亚拉其其格乌尼尔
- 关键词:哌甲酯脑电生物反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拉莫三嗪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脑电生物反馈组(33例)、拉莫三嗪组(33例)以及联合疗法组(32例)。脑电生物反馈组接受规定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拉莫三嗪组接受常规的拉莫三嗪治疗,而联合疗法组则同时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和拉莫三嗪治疗。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脑电波情况(β波、θ波及SMR波)、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患者睡眠质量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结束后,联合治疗组β波、SMR波高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θ波低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且联合治疗组Hcy、NSE水平低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BDNF水平高于脑电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睡眠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脑电活动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 张辉孔维娜薛瑾艳
-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电生物反馈拉莫三嗪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93例多动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7)。对照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注意力[综合注意力商数(FAQ)、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O)]、行为能力[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AQ、FR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等CBC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完成卡片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及完成分类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持续错误数与随机错误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触觉防御及情绪、大肌肉及平衡感、学习能力发展、本体感及身体协调、较大年龄的特殊问题等S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应用于多动症患儿可提高注意力和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降低行为能力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脑电生物反馈。
- 徐丹丹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多动症注意力感觉统合能力
-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系统运动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系统运动康复结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三明市台江医院纳入的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内容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脑电生物反馈与系统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及社会功能[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RPOS各维度评分(关心和兴趣、生活自理、工疗情况、社交情况、个人卫生)低于对照组(均P<0.05);BI评分、SSPI评分和MMSE各维度评分(回忆重复、记忆功能、计算与注意集中度、语言功能及时空定向)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联用脑电生物反馈与系统运动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和社会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 刘敏陈星珍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电生物反馈
-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究脑电生物反馈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至2022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接受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脑电生物反馈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和联合治疗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情况、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神经因子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36例,脑电生物反馈组36例,联合治疗组37例。相比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脑电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MMSE和LOTCA评分、NGF、BDNF、GDNF水平均显著升高,TNF-α、CRP、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脑电生物反馈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MMSE和LOTCA评分、NGF、BDNF、GDNF水平更高,TNF-α、CRP、IL-2水平更低(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疗效更显著,并能提升认知功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
- 潘俊夫周海腾邵学克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艾司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炎症因子
-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氨磺必利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S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0例S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n=40)采用氨磺必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临床症状[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完成分类数评分[(3.98±0.82)分]及总正确数评分[(3.85±0.42)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应答数评分[(94.25±9.82)分]、持续错误数评分[(414.63±3.43)分]及总错误数评分[(69.26±10.3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症状评分[(12.88±2.16)分]、阴性症状评分[(14.63±2.36)分]、一般病理评分[(28.85±5.73)分]及PANSS总分[(56.36±7.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31.88±6.54)μg/L高于对照组(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5.07±1.16)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8.35±1.52)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结合氨磺必利在改善SC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症状、神经递质水平方面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且较为安全。
- 吴春赵忠波张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电生物反馈氨磺必利神经递质
-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Hcy、BDNF、Tie-2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人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2(Tie-2)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利培酮)、观察组(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利培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波指标、Hcy、BDNF、Tie-2水平、社会功能及精神状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MR波、β波、SSFPI评分、BDNF、Tie-2水平升高,θ波、BPRS评分、Hcy水平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采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利培酮治疗疗效良好,可有效调节脑电波,改善社会功能及精神状况,并调控Hcy、BDNF、Tie-2水平。
- 王瀚宇苗逸晨李元林刘昊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利培酮老年精神分裂症BDNFTIE-2
- 脑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脑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诊疗的1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脑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数字广度测试(DS)评分高于对照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的完成分类次数多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次数、随机错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神经营养水平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还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
- 吴忠印孙刚王雪伟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氧化应激指标神经营养
相关作者
- 王玉凤

- 作品数:409被引量:3,060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ADHD
- 伏洁

- 作品数:134被引量:54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病理 治疗儿童 肾小球疾病
- 夏正坤

- 作品数:383被引量:1,27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 治疗儿童 病理
- 高春林

- 作品数:131被引量:3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治疗儿童 生物信息学分析 儿童紫癜性肾炎
- 刘光陵

- 作品数:273被引量:1,16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肾病综合征 病理 治疗小儿 儿童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