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67篇“ 脑电活动“的相关文章
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活动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反馈、拉莫三嗪及两者联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生物反馈组(33例)、拉莫三嗪组(33例)以及联合疗法组(32例)。生物反馈组接受规定的生物反馈训练,拉莫三嗪组接受常规的拉莫三嗪治疗,而联合疗法组则同时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拉莫三嗪治疗。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波情况(β波、θ波及SMR波)、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患者睡眠质量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结束后,联合治疗组β波、SMR波高于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θ波低于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且联合治疗组Hcy、NSE水平低于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BDNF水平高于生物反馈组和拉莫三嗪组,睡眠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拉莫三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活动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张辉孔维娜薛瑾艳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电生物反馈拉莫三嗪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分别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德巴金)联合左乙拉西坦(开浦兰)对癫痫患儿活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63例。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德巴金联合开浦兰治疗,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德巴金联合开浦兰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活动、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神经损伤因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癫痫发病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癫痫样放次数减少或缩短,且大剂量组少/短于小剂量组(P<0.01);2组δ、β、θ波频段相对功率降低,α波频段相对功率增高,且大剂量组变化幅度大于小剂量组(P<0.01);2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1);2组TNF-α、IL-2、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降低,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高于小剂量组的4.76%(χ^(2)=8.228,P=0.004)。结论大剂量与小剂量德巴金分别联合开浦兰治疗小儿癫痫,前者在改善认知功能、活动等方面效果更理想,但小剂量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能确保用药安全性,临床用药时需全面、谨慎考虑。
朱冰封
关键词: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脑电活动
下丘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对异氟烷麻醉敏感性及活动的调节作用
2025年
目的 探究下丘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调控异氟烷麻醉敏感性,促进皮层觉醒的作用。方法 我们采用cFo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下丘室旁核神经元及催产素能神经元在异氟烷麻醉下的活动变化。通过化学遗传学激活下丘催产素能神经元,观察其对异氟烷诱导及苏醒期间行为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异氟烷麻醉下皮层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下丘室旁核c-Fos的表达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增高(P<0.01),下丘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活性降低(P<0.05)。行为学及分析结果显示,在异氟烷诱导过程中,化学遗传学特异性激活下丘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能够减少翻正反射恢复时间(P<0.05),异氟烷麻醉诱导期γ频段功率明显升高(P<0.01),异氟烷麻醉苏醒期β频段功率明显增加(P<0.01),γ频段功率升高(P<0.05)。结论 下丘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可调节异氟烷麻醉敏感性,激活此神经元能够促进异氟烷麻醉下的皮层觉醒。
杜桐宇李群涛殷洁婷殷姜文李燕
关键词:异氟烷下丘脑室旁核全身麻醉
靳三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性瘫痪患儿睡眠障碍及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性瘫痪(CP)患儿睡眠障碍及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00例痉挛型CP伴睡眠障碍患儿,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药物、综合康复训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靳三针治疗,穴取颞三针、三针、智三针、四神针及双侧肝俞、肾俞、申脉、照海。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版(PDMS-2)发育商,及活动δ、θ、β1、β2共4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SQI、CSHQ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DMS-2各维度发育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δ、θ相对功率值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β1、β2相对功率值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靳三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痉挛型CP伴睡眠障碍患儿的睡眠障碍、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能调节活动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刘诗贤朱美俊李云
关键词:睡眠障碍靳三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睡眠活动的影响
2024年
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对精神分裂症(SCH)疗效及睡眠活动影响。方法 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SCH患者,数字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用利培酮,观察组用利培酮+认知行为管理。比对精神症状、睡眠活动、频带功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精神症状、睡眠活动、频带功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水平均优(P<0.05)。结论 利培酮+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变睡眠活动,恢复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姜珺段怿炜闫宏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精神症状
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对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对比分析左乙拉西坦(LEV)与丙戊酸钠(VPA)治疗对癫痫(EP)患儿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E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EV组(LEV治疗)和VPA组(VPA治疗)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6周后临床效果、骨代谢指标[钙离子(Ca^(2+))、磷离子(P^(3-))、碱性磷酸酶(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图频段功率、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不良反应。结果 LEV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VPA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组与VPA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a^(2+)、P^(3-)、25-(OH)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EV组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8.96±24.79)U/L vs.(226.18±24.41)U/L;P>0.05],VPA组ALP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18±27.31)U/L vs.(227.01±24.30)U/L;P<0.05]。治疗后,LEV组与VPA组β波、ɑ波均低于治疗前[β波:(16.42±1.86)Hz vs.(20.58±2.23)Hz、(18.55±1.99)Hz vs.(20.61±2.27)Hz,ɑ波:(9.57±1.01)Hz vs.(10.59±1.17)Hz、(10.06±1.14)Hz vs.(10.62±1.21)Hz;P<0.05],且LEV组低于V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θ波、δ波均比治疗前升高[θ波:(6.36±0.71)Hz vs.(5.18±0.61)Hz、(5.88±0.68)Hz vs.(5.21±0.60)Hz;δ波:(2.79±0.31)Hz vs.(2.15±0.24)Hz、(2.42±0.32)Hz vs.(2.16±0.26)Hz;P<0.05],且LEV组均高于V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LEV组:(4.52±0.50)分vs.(2.08±0.23)分,(3.54±0.41)分vs.(1.19±0.17)分,(8.92±0.96)分vs.(2.15±0.31)分,(3.54±0.38)分vs.(1.35±0.18)分,(20.52±2.26)分vs.(6.77±0.72)分;VPA组:(3.68±0.39)分vs.(2.11±0.27)分,(2.86±0.31)分vs.(1.22±0.20)分,(7.58±0.82)分vs.(2.18±0.25)分,(2.92±0.30)分vs.(1.38±0.16)分,(17.04±1.88)分vs.(6.89±0.73)分;P<0.05],且LEV组均高于V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组不�
吴玉王蓓蓓毛素芳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脑电活动骨代谢
高海拔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氧代谢及活动差异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
2024年
高原环境对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证据积累。通过无创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振幅整合图检测技术可提供氧饱和度及活动数据。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3 d内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近红外光谱技术、振幅整合图监测,将测得的氧饱和度、活动数据在不同海拔间进行比较,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值范围。该研究包括6家中国高原新生儿医学联盟参与单位,根据所在地海拔分为4个海拔梯度,分别是800 m、1900 m、2400 m和3500 m,每个海拔梯度预计样本量170人。该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将为高原环境对新生儿早期功能及代谢的影响提供证据支持。
泽碧高瑾赵晓芬李杨方张铁松刘晓梅毛辉秦明彩张奕杨永礼和春叶赵燕杜琨刘玲周文浩中国高原新生儿医学联盟
关键词:脑组织氧饱和度振幅整合脑电图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活动与11C-PIB摄取相关性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静息(rsEEG)活动与淀粉样蛋白(Aβ)正子发射断层显像/X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所用示踪剂匹兹堡化合物(11C-PIB)摄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临床诊断AD的患者13例,均完成rsEEG数据采集以及11C-PIB PET/CT检查,分析rsEEG参数与11C-PIB摄取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在左侧额叶及右侧额叶的α节律平均峰值频率(AAPF)与相应皮层~(11)C-PIB的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呈负相关(r=-0.81、-0.79,P<0.01);在左侧颞叶的δ节律谱熵与相应皮层11C-PIB的SUVR呈负相关(r=-0.83,P<0.01)。结论 AD患者大皮层的Aβ负荷与相应皮层rsEEG活动具有相关性,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皮层的Aβ负荷越重,其rsEEG活动越低,这为AD患者活动改变的机制提供了更多依据。
张海峰耿新玲刘家金邵玉静王鲁宁冯枫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
有无线索提示条件下不同运动阶段的活动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
吕泽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联合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活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联合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6例,根据蓝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均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照组接受持续蓝光治疗,研究组接受间歇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活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痫性放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背景活动异常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背景活动重度抑制者比例少于治疗前(χ^(2)=7.21,P=0.007);治疗后,对照组睡眠-觉醒周期成熟者比例高于治疗前(χ^(2)=3.87,P=0.049),研究组睡眠-觉醒周期缺失者比例少于治疗前(χ^(2)=7.21,P=0.007)。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活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0%,10/40)低于对照组(65.22%,30/46),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联合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改善活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冯磊董慧茹李晶师淑锋付慧
关键词: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间歇蓝光

相关作者

印晓鸿
作品数:34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载脂蛋白E基因 创伤性脑损伤 脑电活动 高血压脑出血 载脂蛋白E
康来应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脑电活动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脑电图
孙晓川
作品数:473被引量:1,973H指数:2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载脂蛋白E 创伤性脑损伤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石玉中
作品数:156被引量:86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
王晓明
作品数:277被引量:1,002H指数:16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重复经颅磁刺激 癫痫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