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41篇“ 脊柱融合“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脊柱融合术的可视镜外多功能铲刮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脊柱融合术的可视镜外多功能铲刮刀,包括:刀具主体;所述刀具主体通过保护鞘进行输送,在所述刀具主体的内侧可插入脊柱内镜,所述脊柱内镜对所述刀具主体的前端和两侧进行观察;通过对刀头进行设计改进,呈刮匙...
- 谈军李莹刘镠
- 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感染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术后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然而脊柱术后相邻节段感染(ASI)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有关ASI只有少数的病例报道,其发生部位广泛,且与脊柱内固定的节段有关,颈椎、胸椎、腰椎近端和远端均可受累。目前认为ASI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区的血供、机体的免疫力和内植物等的直接感染有关,但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ASI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基本查体、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基本诊断,最后通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确诊。对于早期患者可使用敏感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节段性失稳或后凸畸形,顽固性局部疼痛以及抗感染治疗或抗生素耐药性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尽早行前路或后路翻修清创及重建手术。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 马潇晗姬宇飞孙飞龙杨意鹏刘大铭雷伟张扬
-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相邻节段脊柱内固定
- 多节段脊柱融合术在治疗复杂脊柱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索多节段脊柱融合术(MFSS)在治疗复杂脊柱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复杂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MFSS。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SA评分)、脊柱功能(ODI指数)、生活质量、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脊柱融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6m,两组的VSA评分与ODI指数均较术前有下降,且观察组的VSA评分与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术前提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m,观察组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融合术应用在复杂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能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改善脊柱功能。
- 杜习起张珂苏威
- 关键词:疗效邻近节段退变
- 脊柱融合器
- 本申请涉及一种脊柱融合器,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组件和调节件。第一与第二支撑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支撑件和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二支撑件;调节件与第一支...
- 李超宁胡镔
- 一种微创可膨胀脊柱融合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可膨胀脊柱融合器,包括外层膨胀管,所述外层膨胀管内设有柱体内芯,所述外层膨胀管和柱体内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膨胀管的管体部分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套环、以及连接在相邻套环之间的膨胀变形部,每个所述膨胀...
- 徐世隆徐伟梁振耀
- 脊柱融合假体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融合假体,脊柱融合假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支撑部的第一弧面与第一结构限配合,第二弧面与第二结构配合,第一结构可沿第一弧面活动,第二结构可沿第二弧...
- 韩煜
- 脊柱融合术的现状与思考
- 2024年
-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疗部分脊柱疾病的目的。1脊柱融合手术的发展简史脊柱融合技术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13年了,算得上骨科领域中的“百年外科技术”。ALBEE[1]和HIBBS[2]率先使用脊柱融合技术于脊柱结核等感染性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取得初期临床效果后,发现术后脊柱的融合率不高、假关节形成、疾病难以控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石膏固定、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高、翻修率高。
- 伍骥郑超杜俊杰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内固定植骨
- 脊柱融合术ICD-9-CM-3编码解析
- 2024年
- 脊柱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术式,其术式多样,ICD-9-CM-3编码不同。通过分析ICD-9-CM-3分类中81.0不同细目的含义,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手术案例,解析脊柱融合术的编码思路。根据手术的入路与融合的具体部位确定主要手术编码为81.0下的具体细目,颅颈、颈椎、颈胸椎融合分类于81.01-81.03,胸椎、胸腰椎的融合术分类于81.04-81.05,腰椎、腰骶椎的融合术分类于81.06-81.08,不使用未特指的脊柱融合术81.00,同时须另编码融合椎骨的总数81.62-81.64。再根据手术记录的具体内容,选择附加编码。并在充分理解编码规则的基础上,注意应省略的编码:骨移植术78.0、椎骨内固定术(与融合同一水平)78.59与利用术中切除的自体碎骨进行植骨的采集骨切除术。编码员只有积极参加编码培训,对编码原则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升对医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才能正确编码。
- 赵佳徐长妍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ICD-9-CM-3手术编码
- 一种单切口前后路脊柱融合手术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切口前后路脊柱融合手术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单切口前后路脊柱融合手术装置及方法包括;螺栓;六角螺母,六角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栓表面;锥形头,锥形头固定连接于螺栓的一侧端;矩形窗口,矩形窗口开设于...
- 曹微赵晓雷南汉臣贺琦李晓博乔思斯
- 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比较短,卧床时间比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术前减少,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试验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切口长度和卧床时间,减少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缓解功能障碍,并且安全性比较好.
- 周全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不稳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关作者
- 邱勇

- 作品数:1,460被引量:4,199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 朱泽章

- 作品数:953被引量:2,6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 袁文

- 作品数:1,050被引量:5,501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杨惠林

- 作品数:1,595被引量:8,977H指数:4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水泥
- 贾连顺

- 作品数:1,691被引量:11,105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