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9篇“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胸廓出口综合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在过去的120年中,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争论最多的临床问题之一。TOS由Peet命名,他使用此术语来描述一组临床与解剖不同的病变,它们共同之处在于血管神经结构在经过胸廓出口区域受到压迫。因累及的组织不同,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极不确定,可在不同部位发生压迫或嵌压。至于对TOS如何分类、评价,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尚存有争论。
- 王利群孙磊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康复物理治疗手术
- 胸廓出口综合征
- 本书对前、中、小斜角肌的解剖及对颈神经根及其分支的压迫,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均有详细介绍。
- 陈德松主编
- 关键词:神经压迫综合征诊疗
- 浮针疗法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neurogenic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NTOS)的疗效。方法将60例NT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浮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上肢麻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功能评定标准表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基于DASH值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TOS功能评定标准表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显著减轻NTOS患者上肢麻痛与无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NTOS的新选择。
- 曲宇豪张昊王正张海宽蔡国庆徐璨姜昊南张建华陈迪
- 关键词:浮针疗法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型
- “拨筋解结、点穴通经”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拨筋解结、点穴通经”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加用“拨筋解结、点穴通经”手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拨筋解结、点穴通经”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显著改善上肢功能。
- 姜孟家周可林崔述生尤璐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斜角肌胸小肌推拿
- 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误漏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aTO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曾误漏诊的aTOS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表现为椎动脉起始以远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例表现为锁骨下动脉中段闭塞,其中2例合并同侧腋动脉重度狭窄。本组3例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行介入治疗;1例右颈动脉闭塞漏诊aTOS,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行保守治疗。1例2次支架植入术后均发生再次闭塞,最终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再次球囊扩张后维持通畅。1例行支架植入术后,维持通畅。结论aTOS临床上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临床上对椎动脉起始以远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腋动脉狭窄患者需考虑为aTOS,aTOS的治疗建议行开放手术。
- 杨根欢廖鹏志刘新农汪岩贾玉龙沈晨阳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血管闭塞漏诊
-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指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上肢神经和血管症状的总称。根据其血管神经受压部位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动脉型TOS,占比少于1%;静脉型TOS,占比约5%;神经型TOS,占比90%以上[1]。该病患者多为有长期伏案工作和肢体过度上举活动的中年人群,女性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3~4倍。
- 刘春洁袁婧竹姜河艳王学媛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型保守治疗康复方案
- 针刀联合筋膜牵拉技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探究针刀结合筋膜牵拉技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而丰富临床上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于2021年09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经典骨科...
- 万刚平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针刀
- 双上肢麻木无力抖动的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诊治1例报告
- 2024年
-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一种不常见且极具争议性的临床病症。根据卡压的组织不同,常分为动脉型TOS、静脉型TOS和神经源型(neurogenic TOS,NTOS)[1]。虽常有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测辅助,但由于其特异性较低且受其他多种因素干扰,因此诊断NTOS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2]。本文针对1例伴随抖动特征的NTOS患者诊疗过程,介绍了NTOS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内容,对目前常见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了综合报道,为后期该类患者的康复诊疗提供参考。
- 刘世忠范金涛刘新路鲍杰白一凡李明尧万春晓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病症康复评估诊疗过程
- 前方锁骨上入路臂丛减压术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 目的探讨前方锁骨上入路臂丛减压术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前方锁骨上入路臂丛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在显微...
- 张章刘羽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
- 高频超声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探讨高频超声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临床诊断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及超声引导注射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肌骨超声检查,对比分析超声图像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分别行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超声显示臂丛神经受压17例(颈肋或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斜角肌增厚),其中伴有异常骨性结构(颈肋、C7横突过长)8例,斜角肌增厚9例;斜角肌纤维化但臂丛神经未见异常7例;斜角肌增厚但臂丛神经未见异常4例;臂丛神经及斜角肌均未见明显异常2例。与治疗前超声声像图对比观察,8例伴有异常骨性结构者,臂丛神经受压段未见明显变化,受压段远端或两端神经较治疗前改善;9例臂丛神经受压伴有斜角肌增厚者,臂丛神经较治疗前改善,斜角肌厚度较前变薄;11例臂丛神经未见异常者治疗后臂丛神经未见明显变化,但4例斜角肌增厚者,治疗后斜角肌均较前变薄;2例未见明显异常者,较前未见明显变化。治疗一个月后患者VAS(1.63±0.61)明显优于治疗前(7.83±1.12)(P<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及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胡泽莹马玥毛佶
- 关键词:高频超声臂丛神经介入治疗
相关作者
- 陈德松

- 作品数:278被引量:1,80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神经 解剖学 臂丛 桡神经
- 顾玉东

- 作品数:841被引量:6,523H指数:4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臂丛 周围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位 周围神经损伤
- 方有生

- 作品数:98被引量:76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胸廓出口综合征 解剖学 臂丛 神经再生 手术治疗
- 高兴平

- 作品数:20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肩痛 桡神经 斜角肌 颈椎病
- 崔树森

- 作品数:202被引量:4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大鼠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 肌腱 胸廓出口综合征 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