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36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相关文章
- 用与药剂缀合的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配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本文所述的主题提供了用于治疗受试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缀合物,所述缀合物包含IGF‑1R配体或其一部分或变体以及疾病缓解剂。
- 马修·霍伯曼
- 胰岛素{1}生长因子2受体在曲妥珠单抗治疗乳腺癌相关心脏毒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2025年
- 心脏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1}2阳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1}(IGF-2R)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跨膜蛋白,其表达水平与心肌细胞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IGF-2R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学中表达含量增加。现综述曲妥珠单抗与IGF-2R各自引发心脏毒性的机制,并分析二者间潜在的关联性,为阐明曲妥珠单抗引发心脏毒性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 柴雪祯曹中伟
- 关键词:乳腺癌曲妥珠单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心脏毒性
- 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作用
- 2024年
- 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R)的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抑制剂替妥木单抗的应用会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而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升高及β-阻滞蛋白的升高可调节IGF-1R的表达或作用都会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过程产生促进作用.2020年,替妥木单抗成为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治疗TAO的药物后,靶向抗IGF-1R治疗和相关临床试验的实施,为研究IGF-1R在TAO发病中的作用与TAO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 吕盼盼郝瑞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miR-19a靶向胰岛素{1}生长因子2受体抑制血管瘤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2024年
- 目的探讨婴儿血管瘤(IHs)中miR-19a是否与胰岛素{1}生长因子2受体(IGF-2R)相互作用,影响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增殖、迁移和脂肪生成。方法从IHs标本中分离、筛选和培养HemS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IGF-2R在HemSCs中表达。用miR-19a模拟物和抑制剂对HemSCs进行转染,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qRT-PCR和免疫印迹相关实验验证miR-19a对于Hem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miR-19a抑制剂处理的HemSCs增殖与迁移速度显著增加,miR-19a过表达显著抑制IGF-2诱导的细胞迁移和增殖(P<0.05)。结论miR-19a可能通过靶向IGF-2R抑制HemSCs的增殖、迁移和脂肪生成。
- 汪帆吴瑶方林森曹东升
- 关键词:微小RNA迁移
- 鬼臼苦素选择性抑制{1}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酶域的结构学基础
- 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是一个由二硫键连接的同源二聚体,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kinase,RTKs...
- 李佳琳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细胞增殖
- MiR-125a-5p靶向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调节川崎病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125a-5p靶向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对川崎病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20%正常人血清)、20%川崎病血清组(20%川崎病患儿血清)、20%川崎病血清+抵制剂(inhibitor)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组、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siRNA组、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si IGF1R组,除对照组添加20%正常人血清外,其余各组均添加20%川崎病患儿血清培养。定量RT-PCR法测定miR-125a-5p、IGF1R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IGF1R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测定HCAECs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测定Ki-67、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水平;构建野生型IGF1R重组质粒(pGL4-IGF1R-WT)和突变型IGF1R重组质粒(pGL4-IGF1R-MUT),将HCAECs细胞分为mimic-NC+pGL4-IGF1R-WT组、miR-125a-5p mimic+pGL4-IGF1R-WT组、mimic-NC+pGL4-IGF1R-MUT组、miR-125a-5p mimic+pGL4-IGF1R-MUT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定miR-125a-5p与IGF1R mRN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川崎病血清组HCAECs细胞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结合率、miR-125a-5p水平、VE-cad、p120ctn表达均升高(均P<0.05),IGF1R mRNA与蛋白水平、HCAECs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Ki-67均降低(均P<0.05);与20%川崎病血清组相比,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组HCAECs细胞EdU结合率、miR-125a-5p水平、VE-cad、p120ctn表达均降低,IGF1R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HCAECs细胞OD值、Ki-67均升高(均P<0.05);与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组相比,20%川崎病血清+miR-125a-5p inhibitor+si IGF1R组HCAECs细胞EdU结合率miR-125a-5p水平、VE-cad、p120ctn表�
- 吕爱婷何坤李莹莹候维纳孙琪青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川崎病迁移
- 血清泛连接蛋白3和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3(Panx3)、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7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30例)和非出血转化组(157例)。所有ACI患者检测血清Panx3、IGF1R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CI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nx3、IGF1R预测ACI患者出血转化的价值。结果出血转化组血清Panx3水平高于非出血转化组[(5.6±1.5)μg/L比(3.0±1.0)μg/L],IGF1R水平低于非出血转化组[(2.0±0.6)μg/L比(3.9±0.7)μg/L](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梗死、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Panx3是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866、3.494、1.865,95%置信区间:1.567~5.242、1.525~8.005、1.252~2.776,均P<0.001),高IGF1R是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比值比=0.596,95%置信区间:0.408~0.870,P<0.001)。Panx3、IGF1R单独预测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675、0.775,联合预测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Panx3、IGF1R单独预测(Z=4.244、2.756,均P<0.05)。结论ACI合并出血转化患者血清Panx3水平增高,IGF1R水平降低,联合Panx3和IGF1R可有效预测ACI患者出血转化。
- 孙冬雪刘满洲王蓓蕾刘嘉星闫俊强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9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为合并组29例与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随访截至2020-01-30,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结果两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不同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IGF-1R表达阳性率升高,且其与性别及肿瘤最大直径有关,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升高。
- 牛姝孙政高海娜冯岚郝慧斌董丽娜张梦瑶金康赵志刚吕小梅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2型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预后
- 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和68例色素痣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GF1R、MTA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GF1R、MTA1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GF1R、MTA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GF1R、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IGF1R阳性、MTA1阳性均是影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GF1R、MTA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推测IGF1R、MTA1可能参与了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 慕文卢涛杨艳萍
-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可溶性B7-H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胰岛素{1}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可溶性B7-H4(sB7-H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患者癌旁3 cm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另收集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81例为健康组。比较NSCLC患者IGF-1R、sB7-H4的表达,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IGF-1R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sB7-H4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Ⅲ~Ⅳ期患者IGF-1R阳性表达、sB7-H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年龄、TNM临床分期、IGF-1R、sB7-H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TNM临床分期、IGF-1R、sB7-H4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F-1R、sB7-H4在NSCLC患者的不同表达可作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 褚来利韩亚民李林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