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5 篇“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的相关文章
帕比司他对裸鼠体内人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治疗作用 2012年 目的:给予移植了人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裸鼠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移植了三种不同KIT外显子突变肿瘤 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应用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对小鼠治疗12天。在确定的时间点取组织病理,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学处理,观察药物对肿瘤 细胞 的抑制作用。结果:帕比司他对肿瘤 细胞 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伊马替尼用药后,肿瘤 细胞 抑制作用加强,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帕比司他单独治疗的小鼠肿瘤 减少了62%,而用伊马替尼单独治疗的小鼠肿瘤 缩小了25%。这种肿瘤 抑制作用在12天后的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肿瘤 萎缩了73%。这四组之间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减少了细胞 的耐药性。结论:帕比司他能够有效地诱导肿瘤 细胞 的坏死和凋亡,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肿瘤 细胞 的增殖。由于帕比司他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肿瘤 对伊马替尼的耐受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从而为进展期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杨振 乔师师 刘洪翔 郜永顺 赵春临 刘涛 张水军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伊马替尼 药物治疗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临床影像学诊断 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 间质 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刘琰 诸伟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70例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洪建明 蔡铭智 林小雷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C-KIT蛋白 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诊治分析 消化道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临床诊治和预后 目的探讨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31例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根据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3例,低风险5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8例。CD11... 方孙阳 俞学军 邱海江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临床诊治 胃肠道间质瘤 阳性表达率 文献传递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Nestin、PKC-θ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estin、PKC-θ和PTEN的表达在胃肠道 间质 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诊断、鉴别诊断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
方法:... 相龙全关键词: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法 胃肠道间质瘤 文献传递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Nestin、PKC-θ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009年 目的探讨Nestin、PKC-θ和PTEN的表达在胃肠道 间质 瘤 (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组织中的诊断、鉴别诊断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GIST组织中Nestin、PKC-θ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17、CD34、Vim、SMA、S-100重新进行标记,对这些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并分析上述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和危险度的关系,并与平滑肌瘤 和平滑肌肉瘤 进行阴性对照研究。结果GIST组织中Nestin、PKC-θ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70/81)、88.9%(72/81)、88.9%(72/81),Nestin和PKC-θ表达水平均与CD117(69.1%)有显著性差异(P〈0.05),Nestin、PKC-θ在平滑肌瘤 和平滑肌肉瘤 表达均阴性,在26例CD117阴性表达中PKC-θ阳性表达,在6例PKC-θ阴性表达中CD117阳性表达。PKC-θ在良性和交界性GIST(x2=5.395,P=0.020)以及良性和恶性GIST中(χ^2=4.468,P=0.035)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TEN的表达在良性和恶性GIST中有显著性差异(χ^2=6.255,P=0.012)。Nestin、PKC-θ和PTEN三种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瘤 体大小、核分裂数和组织学类型之间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estin和PKC-θ在GIST中高表达,作为胃肠道 间质 瘤 的两种特异而敏感的新标志物,联合CD117对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PKC-θ和PTEN蛋白可以作为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龙全 徐康宁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NESTIN PTEN 免疫组化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螺旋CT诊断及表现被引量:1 2008年 腹部间质 细胞 瘤 大多数起源于胃肠道 ,少数亦可起源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间隙,过去常把这类肿瘤 归于平滑肌类肿瘤 范畴,由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发展,对它们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得以改善,引起了病理学家和临床医师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肿瘤 的病理学报道逐渐增多,但其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腹部间质 细胞 瘤 患者的CT诊断及表现,探讨CT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丁银新关键词:胃肠道 间质细胞瘤 螺旋CT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临床特点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GISTs)的临床特点、良恶性差异及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22例GISTs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肿瘤 位置:胃8例,小肠11例,肠系膜2例,结肠1例。肿瘤 大小:长径<5 cm 13例,≥5 cm 9例。病理诊断:胃间质 细胞 瘤 7例,胃恶性间质 细胞 瘤 1例,小肠间质 细胞 瘤 4例,小肠恶性间质 细胞 瘤 7例,肠系膜恶性间质 细胞 瘤 2例,结肠间质 细胞 瘤 1例。免疫组织化学:CD117+^+++20例(90.9%)、CD34+^+++17例(77.3%)、S-100-22例(100%)、Action+7例(31.8%)、Desmin±1例(4.5%)。结论GISTs临床诊断较困难,常需参考各项诊断指标,相应的症状与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供GISTs病变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肿瘤 大小、有无浸润与转移及核分裂相计数可判定其良恶性,免疫组织化学可与其他间叶肿瘤 进行鉴别。 陈维顺 匡木青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16例诊断与治疗分析200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6例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临床资料,16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患者以腹胀、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肿瘤 多发生于胃、小肠。结论内镜、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学结合检查是确诊胃肠 间质 细胞 瘤 的方法,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刘维明 张杰 余生元 韩复 丘佳明 叶凯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免疫组化检查 超声技术在胃肠道 间质 细胞 瘤 中的临床应用 2008年 贾梅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超声技术 超声表现 免疫组化
相关作者
王强 作品数:2,302 被引量:8,871 H指数:29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 精神分裂症 肾移植 胃肿瘤 腹腔镜 孙威 作品数:108 被引量:487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腹腔镜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胃肿瘤 临床病理意义 肖钟迪 作品数:23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 研究主题:TSLC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外周血 HEPG2 KI-67表达 王明德 作品数:32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微血管密度 胃肠道平滑肌 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瘤 房学东 作品数:335 被引量:1,481 H指数:1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腹腔镜 胃癌 直肠癌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