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3篇“ 肺外器官“的相关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炎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器官功能变化
2021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器官功能损伤特点,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1日至3月15日收治的15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结果分析15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64±13)岁,男性12例占80%,7例(47%)有高血压病史,14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6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15例危重型患者入院时病情判定均为非危重型病例,从起病进展至危重型平均时间为(12.3±5.9)d,其中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占63%(5/8),入院时胸部CT有10例(67%)为双多发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或片状磨玻璃密度增高影,病情进展至危重型48 h内的部分生化指标值较入院48 h内明显升高,包括降钙素原[(0.139(0.144,1.310)ng/mL与0.138(0.110,1.098)ng/mL]、C反应蛋白[(82±38)mg/L和(45±34)mg/L]、白细胞[(11.6±3.5)×10^(9)/L和(6.6±2.5)×10^(9)/L]、中性粒细胞[(10.7±3.4)%和(5.1±2.6)%]、乳酸脱氢酶[521(291,649)U/L和255(151,463)U/L]、肌钙蛋白[0.033(0.013,0.109)μg/L和0.011(0.005,0.210)μg/L]、尿素[(11.0±7.1)g/L和(7.8±4.7)g/L]、D-二聚体[5890(3060,16880)ng和1270(850,1740)ng];而淋巴细胞[(0.53±0.20)%和(1.05±0.72)%]、氧合指数[(100±12)mmHg和(268±82)mmHg]等指标相较于入院48 h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肾功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结果较入院48 h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主要以氧疗、抗病毒、抗继发感染、调节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等综合治疗,最终有13例好转出院,1例维持透析,1例死亡。结论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高龄男性患者为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高危群体,危重型患者早期以部病变为主,
罗灿伟刘莹李粤平童裕维刘昶权张国明潘越峻邓西龙
关键词:危重病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伤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形成全球大流行,至今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除部病变,COVID-19还可导致患者血液、心血管、消化、神经和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器官/系统损伤。本文介绍成人COVID-19患者的器官/系统损伤。
张宇一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与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猪模型中器官的损伤及凋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的部急性炎症损伤性疾病。基于ARDS泡塌陷、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致顺应性降低的病...
马爱佳
关键词:小潮气量通气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氧合指数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器官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炎(COVID-19)目前已形成全球大流行。除了部病变,COVID-19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损伤,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介导的直接攻击、细胞因子风暴诱发的免疫损伤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感染2019-nCoV后,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典型,无呼吸道症状表现,易延误诊断。
田琳琳张玉婷闫建国丁森泰周亚莉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外器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器官损害关联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器官感染损害较大,而维生素D与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和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0-3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出现器官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对照组6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损害部位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为(41.27±5.36)ng/mL,低于对照组的(64.38±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5,P<0.001。患儿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2±4.26)、(41.12±4.36)、(42.77±5.36)、(41.55±4.58)、(42.64±5.17)和(44.18±4.58)ng/mL,其中心血管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低,泌尿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高,F=2.649,P=0.027。结论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受损器官有关。
于丹刘晓扬
关键词:血清维生素D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新型冠状病毒炎患者器官损害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炎(COVID-19)患者肾脏、心脏等器官的损害及周血指标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已出院的7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型7例,普通型47例,重型18例。观察并比较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周血指标、肾脏损害情况、心脏损害情况及其他系统损害情况,并分析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指标。结果重型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比例(50.00%)明显高于普通型(19.14%)、轻型(0.00%)患者(P<0.05)。重型患者≥60岁的比例(38.89%)明显高于普通型(8.51%)、轻型(0.00%)患者(P<0.05)。重型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型、轻型患者(均P<0.05)。重型患者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型、轻型患者(P<0.05),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P<0.05)。重型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普通型、轻型患者(P<0.05)。重型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普通型、轻型患者(P<0.05),空腹血糖高于普通型、轻型患者(P<0.05)。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指标(OR=0.818,95%CI:0.672~0.995,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快速C反应蛋白升高、白蛋白水平低是COVID-19病情加重的重要预测指标。COVID-19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肾脏、心脏损害加重,空腹血糖升高,患者肝功能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暂无相关性。
汪雪芬周张青杨欢欢田芳王聪飞崔龚臻郑小丰刘涧李惠莉
关键词:心脏肾脏肝脏
儿童流行性感冒器官受累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器官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儿童流感并发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病毒性脑炎5例,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ANE)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横纹肌溶解症1例,急性感染性肌炎3例,急性肾损伤1例,急性肝炎1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6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9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ANE2例中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流感病毒不仅可以侵犯呼吸系统,也可侵犯器官,部分患儿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以表现为主。神经系统受累的流感患儿病死率高,特别应加强对ANE的认知,提高诊治水平。
王花艳张琳倩
关键词:儿童流感肺外症状急性坏死性脑病
小儿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8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小儿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临床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的85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器官损害者为观察组,未合并合并器官损害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42例,分类统计分析了小儿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小儿炎支原体感染器官损害中,肝功能损害占比最高(67.445),显著高于血液系统损害(13.95%),心肌损害(4.65%),皮肤损害(2.33%),泌尿系统损害(11.63%)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观察组患儿病症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炎支原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因而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这类患儿的器官损害情况,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戚胡敏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在结节病器官受累中的检测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在结节病器官受累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结节病活动期病例28例,分为器官受累组(12例)和单纯部病变组(16例),抽取其周血,并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周血血清中sIL.2R、sTNFRⅡ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器官受累组周血血清中sIL-2R表达水平及sTNFRⅡ表达水平与单纯部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L-2R水平:(1.60±0.80)μg/L与(1.00±0.29)μg/L,sTNFRⅡ水平:(1.09±0.24)μg/L与(0.85±0.29)μg/L,t值分别为2.764、2.183,P均〈0.05]。结论周血血清中sIL-2R、sTNFRⅡ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结节病器官受累的重要指标,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王晓阳王彩彩段蕴铀
关键词:结节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炎支原体器官受累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炎支原体炎患儿器官受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炎支原体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炎支原体炎患儿器官受累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炎支原体炎患儿发生器官受累,以消化系统(占25.00%)和心血管系统(占22.5%)〉1最常见。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3岁、病程≥7d、受累系统≥3个的炎支原体炎患儿预后明显较差(P〈0.05)。结论炎支原体器官受累发生率较高,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为最常见,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众多,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儿预后。
林文朝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累

相关作者

杨毅
作品数:542被引量:4,69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感染性休克 重症患者
邱海波
作品数:807被引量:7,082H指数:3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燕艳丽
作品数:26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家兔 肺外器官 炎症反应 肺保护性通气
许红阳
作品数:59被引量:66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容积 肺复张 急性肺损伤 控制性肺膨胀
王丽
作品数:13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胶原合成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肺外器官 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