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9篇“ 肠黏膜形态“的相关文章
基于黏膜形态学的唾液乳杆菌拮抗大杆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鸡源唾液乳杆菌对大杆菌标准株(ATCC25922)的抑菌作用,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新疆黑鸡唾液中分离鉴定出1株唾液乳杆菌。采用牛津杯试验判定唾液乳杆菌对大杆菌的体外抑菌能力,并将5周龄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炎性对照组(1.5×108CFU/mL)、唾液乳杆菌组(1.5×108CFU/mL)和拮抗组(唾液乳杆菌+大杆菌),构建大杆菌感染小鼠灌胃唾液乳杆菌模型,解剖取样并制作小组织切片,测量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评价唾液乳杆菌对小鼠黏膜保护作用和拮抗大杆菌能力。体外试验结果显示鸡源唾液乳杆菌对大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唾液乳杆菌组绒毛高度最高、隐窝深度最浅、绒隐比最高(P<0.01)、杯状细胞数目多且排列整齐;炎性对照组绒毛严重破损、杯状细胞排列混乱、隐窝深度增大;拮抗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极显著优于炎性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鸡源唾液乳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大杆菌感染的能力,能够增加小鼠黏膜的绒隐比,对其完整性和连续性有较好的保护与修复作用,为预防和治疗大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谭鼎李平陈荣郭雪峰车丽妍田冰李涛
关键词:大肠杆菌肠黏膜抑菌拮抗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基因敲除模型小鼠黏膜形态及转录组学的特征性变化
2022年
背景:黏膜更新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生理过程,其中隐窝干细胞是上皮增殖和分化的驱动力。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参与细胞的基因修复、代谢、能量平衡和寿命的调节,在上皮稳态中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类器官由单个隐窝干细胞经3D培养形成,可体外呈现上皮更新及受损后修复过程,是研究黏膜更新的最新模式。目的:探究SIRT6基因特异性敲除(SIRT6-i/-i)小鼠模型黏膜形态类器官形成及其转录组学的特征性变化。方法:①采用Cre-loxp方法建立SIRT6-i/-i小鼠模型,制备小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干细胞标记物Lgr5和潘氏细胞标记物溶菌酶的表达;②体外构建SIRT6-i/-i小鼠类器官模型,Western-blot检测类器官SIRT6蛋白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类器官Lgr5、细胞角蛋白20和黏蛋白2蛋白表达变化;③采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该模型小鼠差异基因及相关功能的特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野生型对照小鼠黏膜形态比较,SIRT6-i/-i小鼠黏膜出现绒毛稀疏、变短,隐窝高度变浅,且杯状细胞数目增多,潘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Lgr5和溶菌酶的表达明显降低;②SIRT6-i/-i小鼠类器官中SIRT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培养中出芽率明显减少,且Lgr5表达降低,吸收上皮细胞标记物细胞角蛋白20和杯状细胞标记物黏蛋白2表达水平升高;③转录组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对照小鼠比较,模型小鼠组织的差异基因有846个,其中上调基因438个,下调基因408个,差异基因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前5位的分别是化学致癌、药物代谢、视黄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类固醇生物合成,显著富集通路中关联的基因主要为Cyp2c29、Cyp2c65、Cyp3a11、Cyp3a25等Cyp450家族的改变;④结果表明,SIRT6缺失会导致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游弋晖宋春晖陈曦姚晓宏柯俊羽杜群宋宁李燕舞
关键词:基因敲除肠黏膜肠道干细胞
3种锌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黏膜形态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锌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黏膜形态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44头体重为(7.0±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胎次一致、体重相近原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 mg/kg普通氧化锌、1 500 mg/kg纳米氧化锌、600 mg/kg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均以锌计)。预试期7 d,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普通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相比,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组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耗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均降低(P<0.05),且回食糜中锌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普通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相比,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十二指、空、回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加(P<0.05),回和结中大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降低(P<0.05),且回和结中优势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600 mg/kg蒙脱石负载型氧化锌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道菌群、黏膜形态等方面均优于添加3 000 mg/kg普通氧化锌和1 500 mg/kg纳米氧化锌,而且锌添加量大大降低,可减少环境污染,是高锌饲粮理想的替代品。
郭彤周金柱李二伟黄世猛李运川刘秀娟孟灵彪顾俊吕家煌李彬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率
加温饲养和定时饲喂对断奶仔猪黏膜形态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黏膜形态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 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的隐窝深度和空中段的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中段的壁厚度和十二指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中段的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道的发育和健康。
张彩云刘德稳赵彩艳林树伯高天增李继良王凤来
关键词:舍内温度饲喂模式小肠黏膜断奶仔猪
酸化剂和血浆蛋白粉对哺乳仔兔生长性能、胃道pH、胃蛋白酶活性及黏膜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和血浆蛋白粉对哺乳仔兔生长性能、胃道pH、胃蛋白酶活性及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期配种和产仔的新西兰经产母兔120窝,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窝,分别饲喂基础饲粮(A组,对照组)、基础饲粮+0.1%酸化剂(B组)、基础饲粮+0.3%血浆蛋白粉(C组)、基础饲粮+0.1%酸化剂+0.3%血浆蛋白粉(D组)。哺乳仔兔在18日龄开始补饲,饲养试验持续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D组28、35日龄仔兔的个体均重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10.53%、11.70%和16.07%、18.66%;B、D组28、35日龄仔兔的胃和十二指pH显著降低(P<0.05);D组28、35日龄仔兔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B组35日龄仔兔胃蛋白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C、D组28、35日龄仔兔的十二指、空和回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1%酸化剂或0.3%血浆蛋白粉均能改善哺乳仔兔的生长性能,且酸化剂和血浆蛋白粉同时添加效果更佳。
王庆争郭志强谢晓红雷岷任永军李丛艳李周权
关键词:酸化剂血浆蛋白粉胃蛋白酶活性肠黏膜形态
选择性道去污染对急性创伤性截瘫家兔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道去污染处理截瘫家兔后小的病理组织改变特点。方法:建立截瘫家兔模型,采用多粘菌素E(P)、妥布霉素(T)和两性霉素B(A)进行消化道选择性去污染(SDD)处理4 d。采集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小黏膜变化、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小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细胞凋亡。结果:家兔截瘫后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水肿、变性,绒毛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经SDD处理后可见小黏膜的绒毛排列规则,无明显充血、出血和炎细胞浸润,两组Chiu’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2.335,P=0.020)。TEM观察截瘫家兔小黏膜超微结构的特点是小绒毛坏死、变性、脱落,排列稀疏、紊乱,线粒体嵴断裂,细胞间连接增宽;经SDD处理后小微绒毛稍稀疏,但结构完整,线粒体仅轻度肿胀,细胞间的连接基本完整。家兔截瘫后小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指数升高,而经SDD处理后小黏膜细胞凋亡减少,凋亡指数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D可以有效减轻截瘫家兔小黏膜和细胞器受损,降低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黏膜功能,预防道细菌移位。
聂海姚豹安洪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家兔
兔回段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黏膜形态学研究
[目的]建立兔回段不同时间热缺血再灌注的模型,探讨不同的热缺血时间对兔回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27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分为A组、B组、C组、D组。麻醉后距实验兔圆小囊15cm,阻断10cm...
张衡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形态学
银杏叶复方对脾虚性断奶仔猪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性断奶仔猪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3组,即银杏叶复方组、脾虚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颈部注射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性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7 d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银杏叶复方组回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十二指、回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脾虚模型组(P<0.05);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回V/C极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1);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杯状细胞数、空和回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可知,银杏叶复方有修复脾虚性断奶仔猪的小组织的作用。
黄素华李焰李焰曾福炎游伟李晓冰
关键词:肠黏膜形态淋巴细胞杯状细胞
太子参茎叶多糖对断奶仔猪道免疫功能、黏膜形态结构及盲内容物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3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对断奶仔猪道免疫功能、黏膜形态结构和盲内容物菌群的影响。选取25日龄断奶的"大白×长白"二元杂交仔猪120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0.05%多糖组)、1 000(0.10%多糖组)和1 500 mg/kg(0.15%多糖组)太子参茎叶多糖。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十二指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10%多糖组十二指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0.10%和0.15%多糖组回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10%和0.15%多糖组十二指和空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十二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增加(P<0.05);0.15%多糖组回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盲内容物中的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太子参茎叶多糖能够提高断奶仔猪道免疫功能,增加小绒毛高度和V/C值,调节盲内容物菌群结构,维持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10%。
陈凌锋蔡旭滨檀新珠林国徐马玉芳黄一帆
关键词:断奶仔猪肠道免疫功能
硒缺乏雏鸡黏膜形态及免疫功能研究
硒是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缺乏雏鸡临床主要表现腹泻为主的系列症状,而腹泻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复制硒缺乏雏鸡模型,检测雏鸡的生长性能、黏膜形态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变化,探讨硒缺乏对雏鸡黏膜...
曲艳鹏
关键词:硒缺乏雏鸡肠黏膜免疫肠黏膜形态

相关作者

侯永清
作品数:391被引量:1,254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研究主题:仔猪 断奶仔猪 脂多糖 脂多糖刺激 饲料添加剂
丁斌鹰
作品数:305被引量:908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研究主题:仔猪 脂多糖 断奶仔猪 脂多糖刺激 饲料添加剂
史彬林
作品数:296被引量:1,454H指数:2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肉仔鸡 壳聚糖 奶牛 免疫 维生素A
朱惠玲
作品数:168被引量:425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研究主题:仔猪 脂多糖 脂多糖刺激 断奶仔猪 N-乙酰半胱氨酸
贺建华
作品数:479被引量:3,241H指数:2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断奶仔猪 饲料添加剂 仔猪 生长猪 肉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