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2篇“ 肠系膜血管“的相关文章
- 肠系膜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究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肠系膜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参选对象源自2021年7月~2023年7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急诊收入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94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肠系膜血管超声与CTA进行影像诊断,将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回顾分析不同影像诊断特征及价值。结果:DSA结果示90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CTA结果显示,真阳性88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2例,假阴性2例;肠系膜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65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2例,假阴性25例。两种影像学方法特异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准确度为95.75%,敏感度为97.78%;肠系膜血管超声准确度为71.28%,敏感度为92.22%,CTA诊断效能高于肠系膜血管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对急诊科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敏感度更高,不仅可以使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安全有效、快速方便。
- 卓兵芝万杨莉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影像诊断
- 探讨MSCT依据肠管分布联合肠系膜血管走行对消化道出血精准定位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评价MSCT依据肠管分布联合肠系膜血管走行对消化道出血(GIB)精准定位的能力。方法:搜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临床诊断GIB并行腹部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或内窥镜确诊GIB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由两名观察者(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采用双盲法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MSCT薄层轴位图像,记录有无GIB;出血病例采用两种观察方法确定出血部位,A组:依据肠管分布判断出血部位,B组:依据肠管分布联合肠系膜血管走行判断出血部位。比较两种方法的对GIB精准定位的能力。结果:经手术或内窥镜确诊GIB的病例130例,MSCT检出GIB 109例,准确率83.85%;A组(依据肠管分布)定位出血部位71例,定位准确率为65.14%;B组(依据肠管分布联合肠系膜血管走行)定位出血部位85例,定位准确率为77.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依据肠管分布联合肠系膜血管走行定位GIB部位的准确性优于单纯依据肠管分布。
- 赵思祺宫凤玲于鹏
- 关键词:MSCT
-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 2025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SLE)是以自身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经典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呼吸、胃肠道等全身多个系统。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是SLE胃肠道受累的罕见并发症,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困难等诸多因素,导致其临床漏诊、误诊率高,但LMV起病快,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近年来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诊治等研究有一定进展。故本综述对LMV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进行重点阐述,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生存率。
- 刘晨阳陈晓芳刘润贾萍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腹痛
-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肠系膜血管显影的探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肠系膜血管显影的探照装置,包括照明组件、手柄及鞘管连接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透明灯罩、透镜、LED照明灯和LED基板;所述手柄包括握持手柄、控制件、USB插口;所述鞘管连接组件包括套管...
- 高晓东沈坤堂孙祥飞
- 7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7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1-预后2023.12月来我院诊治的74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的初步误诊率55.41%,死亡率为28.38%。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白细胞升高、乳酸脱氢酶增高等是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增加、白细胞升高、乳酸脱氢酶增高是影响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误诊率、死亡率均较高,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出现腹部体征、症状不相符,且存在高危因素时,需考虑本病,及时行腹部CT检查。
- 张力张旭崔强高原胡凯锋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 256层螺旋CT用于术前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的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用于术前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均行256层螺旋CT检查评估肠系膜解剖结构,将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术前评估准确度。结果:术前螺旋CT评估肠系膜下动脉(IMA)及分支解剖走形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吻合率为100%。术前螺旋CT评估肠系膜空间关系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0.916,P<0.001)。结论:256层螺旋CT检查用于术前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清晰显示IMA走形及左结肠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空间关系,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作用。
- 赵明星杨磊姚岩峰
- 关键词:256层螺旋CT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 肠系膜血管损伤介入止血并发围术期心脏骤停1例
- 2024年
- 肠及肠系膜损伤占钝性腹部损伤的3%~5%,常发生在交通事故及其他碰撞之后,是仅次于肝脾损伤的腹部钝性创伤形式。单纯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早期症状较轻且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失血、心率增快、持续性腹痛及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细微且隐匿,容易引起病情延误甚至漏诊。本文报道了一例车祸外伤致肠系膜及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损伤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介入手术围术期出现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后复苏成功,最终康复出院。
- 刘涛张兴文
- 关键词:介入治疗呼吸心脏骤停
- 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在结肠癌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分布中准确率的效果对比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在结肠癌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分布中准确率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9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5,常规剂量MSCT)与双低组(n=34,双低剂量MSCT)。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噪声、CT值,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信噪比(CNR)以及医师主观评价分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及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分布准确率。结果:双低组噪声及CT值显著高于常规组,但SNR及CNR值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片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DLP、CTDIvol、E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双低组检测直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剂量MSCT可显著减少辐射暴露,可准确显示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情况,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且安全性更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姜宁宁
-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侵犯
- 探讨腹腔镜下左侧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血管边缘弓离段时机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 吕琼
- 妊娠合并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处置
- 2023年
- 肠系膜血管栓塞(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MVO)是由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甚至死亡。妊娠合并MVO是一种罕见的外科急腹症,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和无特异性检查,误诊率和病死率都较高。文章对妊娠合并MVO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协助早期诊断,进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 陈秋和胡雅毅
- 关键词:妊娠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作者
- 李幼生

- 作品数:481被引量:3,08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小肠移植 小肠 谷氨酰胺 营养支持 器官移植
- 庞闽厦

- 作品数:74被引量:290H指数:8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CT X线计算机 CT表现 肠系膜血管 16层螺旋CT
- 黎介寿

- 作品数:1,878被引量:20,142H指数:6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 刘磊

- 作品数:35被引量:184H指数:6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肠系膜血管 小肠梗阻 磁共振成像
- 窦艳

- 作品数:41被引量:18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 急性胰腺炎 钬激光治疗 消化道早期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