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9篇“ 肠系膜缺血“的相关文章
肠系膜缺血被引量:1
1989年
外科医师在肠梗塞方面的争议已有多年,直到最近几十年,其兴趣是强调绞窄是肠梗阻的一部分和休克模式的“不可逆”观点。1936年,Dunply突出了血管疾病所致的急性肠梗塞,并确定肠系膜缺血能引起腹痛。但真正的兴趣还是在血管造影和外周血管外科技术改进之后。即使现在,争议仍集中在严重肠梗塞是否是广泛疾病病人死亡的模式,而不是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肠管的主要血管病变虽然罕见。
Williams LF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急腹症静脉阻塞
《2022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急性肠系膜缺血指南更新》解读
2025年
急性肠系膜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但极为凶险。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国内外多家医学会陆续发布了相关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2022年10月,世界急诊外科学会对其2017年发表的第一版指南进行了更新。此次更新在诊治细节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补充。现根据其内容,对我们工作中曾遇到的困惑及新颖的观点作出如下解读和评价。
戴晶金红旭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围术期跨学科研究
急性肠系膜缺血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AMI的常见分型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目前,血管内治疗是AMI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AMI可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内置管溶栓及联合策略。本文针对近些年AMI血管内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马洋洋季洪阁贾世浩田风胜王猛姚玮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
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诊治和研究进展
2024年
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因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对其进行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深入分析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明确其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策略.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揭示了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结果表明早期识别症状、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杨兴宇郑海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病理机制影像学检查
26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介入科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6例由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引起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6例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总缓解率,比较不同SMA病变类型、治疗方式、时间窗(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T1,就诊至确诊时间为T2)的症状缓解率。结果:26例患者中血栓11例(42.3%),栓塞7例(26.9%),夹层8例(30.8%)。不同SMA病变类型、治疗方式、T1时间窗的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窗的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痛尤其脐周痛,为AMI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腹部增强CT为确诊AMI的主要手段,就诊后24 h内确诊为改善AM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介入治疗在AMI治疗中有重要地位,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李振化刘诗义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腹痛
急性肠系膜缺血不可逆肠坏死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疾病所致的胃肠道血供不足的一类疾病,通常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可逆性透壁性肠坏死(ITIN)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AMI中,准确的识别和预测ITIN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对AMI患者发生ITIN重要的预测因素进行详细综述,以了解其当前的研究进展。
杨巨顺何伯圣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继发肠坏死的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因肠系膜血管阻塞而引发肠道供血不足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达80%。AMI的总发病率为0.63/10万人,早期诊断和识别肠坏死对患者的治疗...
杨兴宇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肠坏死
肠系膜缺血所致急性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及治疗策略研究
2024年
分析急性肠系膜缺血引起急性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肠系膜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新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毒副作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 PANSS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为73.0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5.3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认知功能上,观察组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语言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社会关系,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治疗后患者 PANSS评分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方法对肠系膜缺血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功能障碍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永新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生活质量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疗效及WBC、ALB对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分析
黄萍
血运重建治疗对伴慢性多血管病变的急性肠系膜缺血导致的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索伴慢性多血管病变的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导致的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患者在肠康复治疗(intesti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IRT)前接受血运重建治疗能否优化IR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诊断由伴慢性多血管病变的AMI导致SBS并接受IRT的住院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IRT后,血运重建组的四肢骨骼肌指数和握力的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8±0.26)kg/m^(2)比(0.02±0.21)kg/m^(2),P=0.033]和[(0.97±0.33)kg比(0.48±0.34)kg,P=0.007]。同样,血运重建组肠内营养(EN)摄入量的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72.5±93.6)ml/d比(375.2±176.3)ml/d,P=0.012],并伴随着肠道氮吸收率更高的提升[(25.06±14.06)%比(13.84±4.62)%,P=0.034]和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更大幅度的降低[(-15.88±3.94)分比(-6.33±5.13)分,P=0.030],且两组EN制剂类型的组成在IRT后也有显著差异(P=0.046)。此外,血运重建组出院时的简明健康量表(SF-36)在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等五项指标的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伴慢性多血管病变的AMI导致SBS的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不能使其在IRT中获得体重和血液学营养指标上更高的增长,但有利于患者改善肌肉功能、改善EN吸收、提高摆脱肠外营养的机会、缓解胃肠道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夏宇飞齐欣朱旻怡高学金章黎孙羽东王新颖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短肠综合征康复研究血运重建

相关作者

吴性江
作品数:153被引量:57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门体分流术 TIPSS
黎介寿
作品数:1,878被引量:20,142H指数:68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辛世杰
作品数:323被引量:1,13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动脉瘤 移植静脉 腔内修复术
张鹏
作品数:203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电子设备 存储介质 知识库 知识图谱 透明介质
戴向晨
作品数:113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开窗 体外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