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3篇“ 肝组织学“的相关文章
30岁以下血清ALT正常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变化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30岁以下血清ALT正常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变化。方法2013年~2023年河南科技大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血清ALT水平正常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108例,均行穿刺活检。将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和/或纤维化分期≥S2诊断为慢性乙型炎(CHB),达不到诊断标准的归为病毒携带者。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组织显著病变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诊断显著组织学病变的效能。结果在108例HBV感染者中,发现G1S173例,即病毒携带者,发现G2/S230例和G3/S35例,即诊断CHB 35例;CHB患者有乙型炎家族史占比为65.7%,显著高于病毒携带者的13.7%(P<0.05),CHB患者血清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分别为(30.3±6.7)U/L和4.4(3.7,5.8)lg IU/ml,均显著高于病毒携带者【分别为(20.2±8.8)U/L和3.5(2.9,5.4)lg IU/ml,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是预测组织学显著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血清ALT=26.5 U/L和HBV DNA=3.3 lgIU/ml为截断点,其联合评估组织学显著病变的AUC为0.969,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95.9%,显著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对于30岁以下成人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如果血清ALT水平≥27 U/L且HBV DNA≥2000 IU/ml时,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值得研究。
尹丹丹张瑞珏王帅代爱军周正张帆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组织学病毒携带者
不同预后的自身免疫性炎所致的功能衰竭临床特点以及组织学特征的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预后的自身免疫性炎所致功能衰竭(autoimmune hepatitis related liver failure,AIH-LF)临床特点以及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AIH-LF患者150例,根据预后分为缓解组74例,无效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无效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为42例(55.3%)、慢加急性衰竭43例(56.6%)、出血21例(27.6%)、AFP为(112.2±26.3)ng/mL、MELD评分为27.54(23.4,30.1)分,缓解组分别为23例(31.1%)、27例(36.5%)、10例(13.5%)、(144.6±30.9)ng/mL、20.3(18.9,26.4)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抗体ANA、AMA和P-ANC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缓解组患者的LKM-1和SLA/LP检出率分别为2例(2.7%)和3例(4.1%),无效组分别为11例(14.5%)和16例(21.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的组织学比较,缓解组患者的界面性炎率、纤维化F2期率高于无效组(P<0.05),而门静脉炎症率、胆管损伤率、浆细胞浸润率、小叶性炎率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不同预后的AIH-LF患者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征有差异,与预后好的患者相比,预后差的AIH-LF患者AIH病程更长、出血症状更多,组织的门静脉炎症、胆管损伤以及纤维化更严重。
王有洁谢佩玉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预后肝功能衰竭
慢乙患者“灰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组织学纤维化危险因素的分析
杨兴娣
碱和氨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存活及鳃和组织学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不同碱和氨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存活、鳃及组织学的影响,设计以下2个实验。实验一,在水温20~24℃下,将体质量(17±5)g的河蟹随机放入体积400 L、注水200 L的圆形塑料缸中,放置PVC网片作蟹巢。用NaOH将水体pH分别缓慢地调整为8.0、9.0、10.0,用NH4Cl将总氨氮(TAN-N)分别调整为0 mg·L^(-1)、0.5 mg·L^(-1)、1.0 mg·L^(-1)。采用双因子正交设计,分别命名为pH8N0、pH8N0.5、pH8N1、pH9N0、pH9N0.5、pH9N1、pH10N0、pH10N0.5和pH10N1组,饲养8周。实验二,在水温为29~33℃下,实验蟹体质量为(50±5)g,pH 8.0和10.0,TAN-N 0 mg·L^(-1)和1.0 mg·L^(-1),共4个处理,分组和管理同实验一,饲养8周。结果表明,低温时,随着TAN-N和pH水平升高,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和存活率显著下降,鳃钠-钾-ATP酶和碳酸酐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出现显著变化,总体上高碱胁迫的影响大于高氨胁迫,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高温条件下,pH10N1组蟹8 d内全部死亡,高碱胁迫的存活率低于高氨胁迫,pH10N0组和pH8N1组蟹的及鳃组织均可见明显损伤,鳃丝断裂,顶端膨大,层状上皮细胞萎缩变形,血细胞在血腔间隙中积累,柱细胞破坏;胰腺中出现许多空泡,管腔变宽,细胞损伤或坏死,细胞核裂解,细胞间隔不清晰,基底膜结构不完整。综上所述,氨和碱胁迫均引起鳃和组织损伤,导致生长性能和存活率下降;pH10.0的毒性强于1.0 mg·L^(-1)的TAN-N,高温季节尤其要注意防蟹塘中高碱胁迫。
何海龙蔡春芳崔广同亢佳胡鸿林史叶丁惠明张铖姚一鸣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碱胁迫
组织学在药物性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损伤(DILI)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临床意义重要,并能够对RUCAM评分量表进行有效补充。DILI的临床表型复杂多样,几乎涵盖已知的所有急性、慢性和重型损伤类型。DILI损伤的靶部位广泛,包括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病理损伤模式与多种类型非DILI病表现酷似,鉴别诊断难度较大。随着免疫检查点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相关损伤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组织学检查能够有效评估其临床病理表型及病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特殊类型(如药物相关血管病变等)的DILI、多病因重叠DILI、慢性DILI及DILI诱发衰竭等情况下,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指导临床及时合理治疗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ILI的组织学评价尚无国际统一标准,加之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血清标志物缺乏,因此组织学检查在DIL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作用尚不可替代。
蒋丽娜赵景民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组织学
临床变量和组织学变化对自身免疫性纤维化和硬化发展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临床变量和组织学变化对自身免疫性纤维化和硬化发展的预后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炎患者65例,其中纤维化组35例,硬化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变量和组织学变化、激素治疗预后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身免疫性纤维化和硬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纤维化组病程为(70.3±4.2)d,高于硬化组的(54.6±5.8)d(P<0.05)。纤维化组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分别为(313.2±102.3)μmol/L、(353.5±65.4)U/L、(322.6±157.8)U/L、(27.2±4.5)g/L、(35.6±8.5)g/L、(28.6±8.3),低于硬化组的(412.5±101.6)μmol/L、(463.5±48.6)U/L、(420.5±156.3)U/L、(35.8±5.6)g/L、(43.6±8.6)g/L、(38.8±10.5)(P<0.05)。纤维化组白细胞计数为(2.6±1.5)×10^(9)/L,高于硬化组(1.7±0.8)×10^(9)/L(P<0.05);纤维化组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7±0.2,优于硬化组1.9±0.3(P<0.05);纤维化组终末期病模型评分为(22.1±2.6)分,优于硬化组(26.9±1.8)分(P<0.05);纤维化组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占比为5.7%,少于硬化组的33.3%(P<0.05)。生存组病程、总胆红素水平、终末期病模型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0.3±4.2)d、(243.2±92.3)μmol/L、(12.1±2.6)分、(2.1±1.8)×10^(9)/L,明显低于死亡组(94.6±5.8)d、(412.5±121.6)μmol/L、(25.9±1.8)分、(4.6±1.5)×10^(9)/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总胆红素、终末期病模型评分、白细胞计数是自身免疫性纤维化和硬化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46、4.968、5.078、4.933,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炎起病急,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发展快速,病死率较高,纤维化和硬化患者的预后与病程、总胆红素、终末期病模型评分、白细胞计数有关。
杨月华蓝婧姚朝光黄佳
关键词:肝组织学变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预后
不明原因的慢性血生化异常患者病因诊断及其组织学表现:一项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的慢性血生化异常(NCALBT)患者病因诊断及其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48例NCAL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活检,采用改良Scheuer评分评估。常规检测血生化、血清和病毒指标。结果在248例NCALBT患者中,诊断药物性损伤(DILI)89例(35.9%),自身免疫性病(AILD)67例(27.0%),非酒精性脂肪性病(NAFLD)39例(15.7%),遗传代谢性病(IMLD)30例(12.1%),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20例(8.1%)和其他病3例(1.2%);DILI和AILD患者血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病患者(P<0.05);本组168例(67.8%)NCALBT患者组织处于G_(2-4)/S_(2-4)状态,即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损伤,DILI(61.8%)、AILD(95.5%)、NAFLD(56.4%)、INCPH(65.0%)和其他病(100.0%)均以G_(2-4)/S_(2-4)为主,而IMLD患者组织G_(2-4)/S_(2-4)只占36.7%。结论NACLBT患者病因以常见病为主,综合血清和组织学检查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梁文霞孔银丁洁刘天府刘元元麻爱娣裴志燕李龙泉张岭漪
关键词:病因组织学表现
组织学评估对原因不明慢性生化检测异常的诊断效用:一项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
目的:再分析组织学评估对原因不明慢性生化检测异常(NCALBT)人群的诊断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8名接受过组织学评估的NCALBT患者的病因谱特征、组织炎症、纤维化及脂肪变性程度,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损伤...
梁文霞
关键词:肝组织学慢性肝炎
免疫灰区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进展人群筛查模型研究
【目的】通过了解免疫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组织学进展期患者的特点,发现此类患者组织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免疫灰区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进展患者筛查的无创预测模型,为此类人群抗病毒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
王源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者
ALT正常的慢性乙感染者的长期预后--基于组织学检查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的乙感染者的病理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对ALT正常的乙感染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江苏大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
时怡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关作者

郎振为
作品数:267被引量:97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化 慢性乙型肝炎
许德军
作品数:63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炎 肝组织学
金荣华
作品数:130被引量:545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肝组织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学 试剂盒
徐瑞平
作品数:38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学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 干扰素Α-2B
王江滨
作品数:316被引量:2,150H指数:1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抗病毒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