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2篇“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章
- 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降钙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74)与脓毒症休克组(n=76),且依据不同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107)与死亡组(n=43);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7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析各组HB-EGF、PCT、vWF、HMGB1表达水平,观察脓毒症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析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的相关性;分析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二元Logistic方程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两组,且脓毒症休克组HB-EGF水平最低,PCT、vWF、HMGB1水平健康组最低,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存活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但PCT、vWF、HMGB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健康组、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及SOFA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GF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负相关,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正相关。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52%、67.79%、70.44%、69.54%、93.56%,特异度分别为68.99%、77.32%、71.76%、72.96%、88.78%。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EGF、PCT、vWF、HMGB1在不同脓毒症患者中均有不同表达,且与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同时,HB-EGF、PCT、vWF、HMGB1指标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四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杜蕊郝丽娜宋邵华李栋梁王来赵志涛
- 关键词:降钙素原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在人颗粒细胞中调控StAR表达和孕激素生成的机制研究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韩笑语
- 关键词:孕激素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 血清人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及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诊断卵巢癌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人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BAR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及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水平对于卵巢癌发生的预测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确诊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及同期于医院体检的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96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GPBAR1、LC3及HB-EGF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卵巢癌发生与GPBAR1、LC3及HB-EGF的关系。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PBAR1水平为(707.69±2.5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46.15±11.9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C3水平(0.53±0.1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0.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GF水平(597.45±110.3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02.36±93.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BAR1(OR=2.051、P<0.05)、LC3(OR=0.595、P<0.05)、HB-EGF(OR=1.974、P<0.05)是影响卵巢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GPBAR1、LC3及HB-EGF对卵巢癌的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68及0.817,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2.43%、65.13%及73.26%,特异性分别为68.59%、94.11%及88.24%。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2%和94.13%。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GPBAR1、LC3、HB-EGF水平升高,三者分别对卵巢癌发生的预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诊断效能更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梓媛王芝张咏梅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DCM组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经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单次)诱导糖尿病模型(餐后2 h血糖16.8 mmol/L),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经腹腔注射对应量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分别在实验第8、12、14周每组各处死1只大鼠,观察左心室大小及心肌结构,14周时DCM组大鼠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左心室扩大认为DCM造模成功。比较两组大鼠体重、餐后2 h血糖水平;HE染色或Masson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质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EGF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大鼠心肌HB-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大鼠体重、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降低(均P<0.01);14周时,DCM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13.6±2.1)mm比(8.7±0.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22.1±4.5)mm比(14.5±1.4)mm]均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5.3±4.9)%比(79.8±4.3)%]降低(均P<0.05)。DCM组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纤维化明显;血清及心肌组织HB-EGF水平升高,HB-EGF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HB-EGF高表达可促进DCM大鼠的心肌纤维化。
- 张芬吴杰董扬
- 关键词: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
- 一种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ELISA试剂盒
-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预包被抗HB‑EG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96孔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HB‑EGF蛋白兔多克隆抗体、稀释液、洗...
- 刘晗青屠志刚
-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内皮糖蛋白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内皮糖蛋白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28例和脓毒性休克患者32例,同时纳入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内皮糖蛋白和HB-EGF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内皮糖蛋白和HB-EGF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清中内皮糖蛋白水平更高,HB-EGF水平更低(均P<0.01);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HB-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1),而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动脉压、入院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内皮糖蛋白和HB-EGF水平与脓毒症病情密切相关。
- 王焕焕孙建荣刘文林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 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在机体各组织器官损伤中的修复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高效的有丝分裂原和趋化蛋白。HB-EGF主要表达皮肤表皮基底层,可通过刺激角质细胞迁移、基底细胞增殖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HB-EGF可通过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激活EGFR,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创面愈合;可刺激视网膜中Müller神经胶质细胞去分化和增殖,促进视网膜的再生。HB-EGF是一种由缺氧诱导的神经保护蛋白,能刺激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具有神经营养功能。HB-EGF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可通过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并分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为肺泡结构重建提供基础;同时激活EGF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肺部的炎症和损伤。HB-EGF可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炎症因子浸润、促进肠细胞间黏附、促进肠细胞迁移与增殖,参与胃肠道上皮的损伤修复。HB-EGF是肝细胞的有丝分裂原,有肝细胞营养作用,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 曾文蒙臣王雪王轶铭李清王贤裕
- 关键词:器官损伤
- 一种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ELISA试剂盒
-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预包被抗HB‑EG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96孔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HB‑EGF蛋白兔多克隆抗体、稀释液、洗...
- 刘晗青屠志刚
- 仙龙颗粒对大鼠癌变模型血清中分子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高尔基磷酸化蛋白2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仙龙颗粒对于血清中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高尔基磷酸化蛋白2(GOLPH2)分子表达的调控效果及仙龙颗粒的抗癌机制。方法选择250只SD大鼠予以致癌剂构建肝癌大鼠模型,将其平均分成5组各50只,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静脉注射顺铂(DDP),60 mg/m2]、低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水溶液,1.0 g/ml)、中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水溶液,2.0 g/ml)、高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水溶液,6.0 g/ml)、阴性对照组(喂养蒸馏水),另取50只健康SD大鼠作空白组。对各组的大鼠进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在手术前1周、手术后第6、12、24、36周分别按各组要求给药并每组处死1只SD大鼠作肝脏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剩余生存大鼠血液中的HBEGF、GOLPH2水平,统计HBEGF、GOLPH2阳性表达率。结果死亡率方面,低剂量组术前1周为4.0%,术后36周为37.0%;中剂量组术前1周为2.0%,术后36周为2.4%;高剂量组术前1周为0.0%,术后36周为14.0%;GOLPH2阳性率,低剂量组术前1周为62.0%,术后36周为22.2%(χ^2=9.577,P=0.002);中剂量组术前1周为64.0%,术后36周为7.1%(χ^2=28.941,P=0.000);高剂量组术前1周为20.0%,术后36周为38.2%(χ^2=7.092,P=0.008);HBEGF阳性率,低剂量组术前1周为58.0%,术后36周为22.0%(χ^2=7.666,P=0.006);中剂量组术前1周为62.0%,术后36周为16.7%(χ^2=17.525,P=0.000);高剂量组术前1周为56.0%,术后36周为29.4%(χ^2=4.752,P=0.029)。不同剂量的仙龙颗粒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血清中HBEGF、GOLPH2的阳性率,但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效果不及中剂量组。结论仙龙颗粒可下调肝癌大鼠血清中HBEGF、GOLPH2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达到抗癌、延长存活时间的效果。
- 陈卓李明晶郭环宇景年财
- 关键词:仙龙颗粒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 血清Adropin、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清Adropin、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0例,非再狭窄组770例。分别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dropin、HB—EGF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人数占比为46.67%(14/30),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的21.04%(162/7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空腹血糖水平、HB-EGF分别为(6.41±1.50)mmol/L、(290.17±30.75)ng/L,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的(5.12±2.08)mmol/L、(195.38±27.11)ng/L,而血清Adropin水平为(56.60±9.20)ng/L,明显低于非再狭窄组的(76.79±17.23)ng/L,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dropin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而血清HB—EGF是冠心病患荷PCI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Adropin、HB—EG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存在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上述两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从而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
- 潘文刘庆军徐海祥董海琪钱剑峰刘峰范建华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疾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