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7篇“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肝窦阻塞综合征与布加综合征的MRI征象比较
- 2025年
- 目的对比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布加综合征(BCS)的MRI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肝脏穿刺活检或临床诊断的12例HSOS及肝脏穿刺活检或肝移植病肝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12例BCS患者,分析两者的临床及MRI征象,总结特征性征象。结果HSOS患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BCS高,白蛋白较BC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7、-2.078、-2.425、-2.252,P均<0.05)。12例HSOS中,10例有服用土三七中药史,6例第二肝门特征性三叶草样强化,BCS无此征象。12例BCS中,10例门静脉主干增宽,10例脾大,10例副肝静脉,8例肝横静脉,11例肝周侧支,7例椎旁静脉曲张。HSOS、BCS患者MRI平扫肝实质信号不均分别为12例、10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肝实质信号花斑样强化分别为12例、12例。结论特征性MRI征象有助于诊断HSOS和BCS,结合是否服用土三七中药史有助于两者鉴别。
- 马彩丽杨正汉杨大为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磁共振成像病理学外科
- 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中长期生存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中的应用及中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行TIPS治疗的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指标、腹水缓解情况及门静脉压力等,超声检查观察支架血流通畅情况及腹水深度,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以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44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19例,极重度7例。所有患者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TIPS治疗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0.5%(9/44)。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2.00±0.91)cm H2O降至术后(18.27±0.6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血肌酐、转氨酶、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前比较降低,白蛋白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88.6%。不同严重程度患者1、3、6、12个月生存率:轻度患者均为100.0%,中度患者分别为100.0%、100.0%、92.3%、92.3%,重度患者均为94.7%,极重度患者分别为85.7%、71.4%、71.4%、71.4%。结论TIPS是治疗土三七致HSOS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腹水情况,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中长期生存率高。
- 吴昱霖侯昌龙熊柏柱周磊费一鹏周伊然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土三七生存率
- 胃癌合并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 2025年
-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 由各种原因引起肝窦、肝小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 严重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1]。本文分享1例胃癌同时合并HSOS成功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例的诊疗过程, 供同道参考。
- 高斌刘贞君宣兰兰张京京朱磊张亚铭
- 关键词:胃肿瘤肝窦阻塞综合征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 利福昔明对野百合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小鼠的疗效及其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利福昔明处理对于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小鼠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分别予以对照溶剂、野百合碱及利福昔明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3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肝酶、炎症因子、凋亡因子的差异;比较3组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利福昔明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血清学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559.04±89.42)U/L和(676.90±106.25)U/L,显著低于PA-HSOS模型组[(846.05±148.46)U/L和(953.87±58.10)U/L,P<0.05],同时伴有较低水平的凋亡细胞及炎症因子;此外,相较于PA-HSOS组,利福昔明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P<0.05),其Shannon指数分别为7.77±0.10和7.16±0.07,不同组别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利福昔明组厚壁菌门丰度为39.58%±0.56%,显著高于模型组(24.25%±0.64%,P<0.05),而拟杆菌门丰度为54.70%±0.41%,显著低于模型组(70.92%±0.49%,P<0.05)。同时经利福昔明干预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较模型组有上升趋势,转录水平上也得到了验证(P<0.05)。结论利福昔明能够减轻野百合碱所致HSOS小鼠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发挥作用。
- 赵思肖江强张晗凃晶晶殷芹诸葛宇征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利福昔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
- 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土三七是中国常见药材之一,别名菊三七,具有止血、解毒、消肿等疗效。由于其根茎与五加科三七属植物三七极为相似,因此常被误用。国内已有多例报告表明食用土三七后诱发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HSOS的特征为肝肿大、腹水和高胆红素血症等。研究表明,吡啶类生物碱是土三七中引起HSOS的主要毒性成分。随着对HSOS研究的逐渐深入,通过回顾近年来现有文献,进一步概括土三七诱导HSOS的主要原因和肝毒性机制。其中,包括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影响代谢酶、胆汁酸代谢功能障碍、TSP1-CD47通路及肠道菌群等,旨在熟悉土三七的毒性机制,并提高对HSOS疾病的认识,为进一步探寻该疾病的有效治疗途径提供建议。
- 赵丽贾姝吴静怡邵静萍姚晓敏
- 关键词:土三七毒性机制肝窦阻塞综合征
- 肝窦阻塞综合征一例
- 2024年
-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因“间断腹泻20 d”于2024年1月13日入住西安市第九医院消化科。20 d前间断腹泻,大便4~5次/d,为稀糊黏液便,伴腹胀、纳差,自服“中药及益生菌”治疗,效果不佳。发病前7个月内有服用中药史,平均每个月10剂中药,后自行服用“逍遥丸、扶正益气丸、土三七”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50/90 mmHg。查体:心肺无异常,肝病面容,皮肤黏膜轻度黄染,腹部略膨,移动性浊音(+)。
- 张红丽李武良王勇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土三七药物性肝损伤低分子肝素
- 狗舌草致肝窦阻塞综合征
- 2024年
- 1例66岁男性患者为缓解疥疮导致的皮肤瘙痒,自行以狗舌草泡水间断饮用。近2年后出现腹胀、腹痛、纳差、尿黄症状。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158.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3.5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9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31 U/L,胆碱酯酶1.40 kU/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上腹部磁共振检查显示符合肝窦阻塞综合征表现。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其为狗舌草导致。予以保肝、利尿、营养支持、抗凝、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间断出现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67 d后,患者TBil 192.0μmol/L,DBil 96.7μmol/L,ALT 118 U/L,AST 193 U/L,胆碱酯酶0.72 kU/L。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出院5 d后患者死亡。
- 张万钦朱芳
- 关键词:肝静脉闭塞性疾病肝窦阻塞综合征狗舌草药物性肝损伤
- 吡咯生物碱相关儿童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患儿,男,7岁。主诉“纳差10余天,发现转氨酶升高伴腹部膨隆6 d”入院,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及大量腹水,腹水性质为漏出液;腹部CT检查提示肝密度不均;肝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征象,三支肝静脉狭窄,腹水;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免疫及肿瘤等病因;结合患儿既往有服用土三七史,诊断吡咯生物碱所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予对症及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去纤苷,抗凝治疗2周,复查肝血管超声提示三支肝静脉狭窄,腹水缓解不明显,最终选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术后1周,腹水基本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无腹水出现。
- 米明冉宫幼喆金萌钟雪梅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综述)
- 2024年
- 肝窦阻塞综合征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肝内淤血、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疾病。该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该病报道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良好。该文就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吴昱霖侯昌龙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低分子肝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肝血管疾病,常见于应用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的植物、化疗药物和细胞毒药物,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本文探讨了PA导致的HSOS的多因素发病机制,包括药物直接毒性、血栓形成、炎症激活等,并结合组学技术分析HSOS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阐述潜在生物标志物。部分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未来,更加契合临床实际需求的HSOS个体化治疗策略将充分整合这些研究进展,特别是多组学信息,以实现更精准的干预和更好的患者预后。
- 马屹凡高虹
-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病理特征
相关作者
- 诸葛宇征

- 作品数:174被引量:57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颈静脉 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 土三七
- 刘玉兰

- 作品数:612被引量:3,53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幽门螺杆菌
- 宋宇虎

- 作品数:73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癌 肝星状细胞 腹水 核酶
- 张玮

- 作品数:55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门体分流术 肝窦阻塞综合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颈静脉 肝内
- 任晓非

- 作品数:35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肝损伤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住院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