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4篇“ 肝动脉血栓“的相关文章
救治原位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单中心12年经验
2025年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受者术后早期动脉血(early hepatic arterial thrombosis,E-HAT)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大一附院收治的OLT术后发生E-HAT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E-HAT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受者和移植长期存活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E-HAT受者存活率。结果2.2%(22/1016)的OLT受者术后发生E-HAT,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为(44.81±9.98)岁。经动脉造影确诊E-HAT的时间为OLT术后3.5(1.0,7.0)d。20例接受管介入治疗,其中14例(70.0%)临床成功,溶时间为(5.1±3.2)d;12例(60.0%)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出10例、消化道出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皮下出1例、动脉夹层1例;5例接受动脉再吻合术,其中2例为初诊E-HAT即手术,3例为介入治疗失败后手术。手术时间为OLT后5.0(1.0,15.3)d,其中4例手术成功。通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成功挽救81.8%(18/22)的移植;ALT、AST和总胆红素未明显升高和明显升高的受者成功治疗占比分别为16/18和2/4。19例存活受者的随访时间为22(5,52)个月;其中复发2例;胆道并发症12例,包括缺性胆道狭窄11例、广泛性坏死1例、局限性脓肿1例和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因移植失功死亡7例。22例受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2%、60.5%、34.5%。结论联合介入、手术救治E-HAT成功率较高,在移植明显受损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缺性胆道狭窄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李宇张春王瑞涛刘司南梁薛峰王博吕毅刘学民
关键词:肝移植原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
超声造影诊断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1例被引量:1
2024年
患者男,67岁,因“发现细胞癌2+年”于我院行移植术。既往乙型炎病史8+年,移植术前共接受8次经动脉化疗塞术;Child-Pugh评分8分,终末期病模型评分7分。供来源于一名因外伤致脑损伤女性,动脉条件良好,未见斑块形成及粥样硬化等。
游益娟王柄华周果杨冲刘军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动脉血栓斑块形成
超声流动力学预测移植动脉血形成及溶效果的初步研究
2024年
目的阐明移植术后患者移植动脉血(HAT)发生前及治疗后内超声流动力学变化, 为临床提供HAT预警及抗凝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47例患者经数字减影管造影(DSA)确诊为HAT列入组;另纳入71例术后未出现各种管并发症的移植患者为非组。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门静脉流速(PVV)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PSV下降与HAT发生的关系, 同时采用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并评价诊断效能。组患者根据经数次手术取或溶治疗后流是否恢复, 分为治疗效果不佳组及治疗效果良好组,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或溶治疗后早期内超声流动力变化。结果①HAT发生前1 d超声可测及移植动脉PSV降低, 以PSV<0.39 m/s预测1 d后即将发生的HAT, 敏感性为0.70, 特异性为0.86, AUC为0.83。②HAT患者治疗后PSV值迅速升高, 治疗后第2 d即可恢复正常(非组)水平;治疗效果良好组治疗后首日PSV及PVV即可达到正常(非组)水平, 明显高于治疗效果不佳组(P=0.030、0.021)。结论移植术后早期, PSV<0.39 m/s与1 d后即将发生HAT有关。HAT治疗后首日超声检查发现动脉PSV升高显著, 提示治疗效果良好, 无需进一步DSA复查及增加溶次数。
杨雨辰朱宇莉沈文王文平徐辉雄韩红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
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动脉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管介入治疗在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动脉血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移植术后出现早期动脉血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停止溶;7例溶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管通畅,1例患者管狭窄,3例患者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管内介入治疗对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冯凯刘文浩黄湘荣朱文科赵东王立非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介入治疗
床旁超声造影对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HAT)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移植的585例受者。其中男516例,女69例;年龄0.5~78.0岁,中位年龄48.1岁。受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移植术后1、2、3 d分别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CEUS检查。对于术后4 d仍在ICU的受者,则按临床需要进行更多次的超声检查。HAT确诊以DSA或CT动脉造影(CTA)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585例移植受者中,CDUS检查内外动脉均未显示21例,CEUS发现其中12例内外动脉均无造影剂灌注,经DSA确诊为HAT;另外9例CEUS见动脉造影剂灌注,避免了DSA检查。CDUS在11例受者中可显示动脉及一侧动脉,经CEUS后可显示其中4例动脉;余7例仍有一侧动脉CEUS显示不清,在其后的超声随访中可显示这些动脉。经CTA、超声、临床随访证实,床旁CDUS及CEUS均未漏诊HAT。CDUS诊断HAT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8、0.98、0.57、1.00,CEUS相应为1.00、1.00、1.00、1.00、1.00。两种方式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1,P=0.003)。结论床旁CEUS可纠正CDUS的假阳性,提高移植术后早期HAT诊断的准确性,且避免DSA等有创检查。
廖梅张红君金洁玚吕艳任杰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介入性超声造影
家族性高胆固醇症患儿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动脉血的护理
2023年
总结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症患儿行多米诺移植术后并发急性动脉血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动脉血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溶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出、感染等问题,采取加强动脉血形成的早期识别,实施导管接触性溶治疗专人管理,精准化抗凝管理,持续性低负压腹腔冲洗,制订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及皮肤黄色瘤护理方案。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儿病情稳定,顺利出院,随访4个月,情况良好。
朱莉卢芳燕王芳傅来建王燕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肝移植肝动脉儿科护理学
儿童劈离式移植术后动脉血形成的预防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劈离式移植(SLT)术后动脉血形成(HAT)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SLT的连续88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受者男56例,女32例;年龄2~208个月,中位年龄9个月。供类型包括右三叶供11例,右半5例,左半9例,左外叶供63例。供受者动脉在3.5倍手术放大镜下用8-0管缝线间断端端吻合,尽量吻合所有动脉分支,吻合完成后、关腹前、关腹后常规使用彩超和流仪监测流情况,术后按素钠桥接华法林方案抗凝。结果2例患儿术后第1天发生HAT,HAT发生率2%(2/88),其供类型分别为儿童右三叶供和儿童左外叶供,均立即予介入下溶动脉支架置入。1例支架置入后动脉复通,规律随访48个月,无管、胆道并发症;另1例术后第2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合理的供受者动脉匹配、手术放大镜下间断吻合所有动脉分支、标准化抗凝方案和规范化围手术期流监测等综合策略可有效预防儿童SLT受者术后发生HAT。
曾凯宁杨卿易述红张彤傅斌生姚嘉冯啸杨扬
关键词:肝动脉血栓形成
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动脉血形成的诊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动脉血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完成移植手术的患者271例,回顾性分析移植术后早期发生HAT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术后HAT诊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71例移植患者中,4例于术后早期发生HAT,发生率为1.5%,其中1例为术后第2天发生HAT,急诊以异体髂动脉动脉重建术;3例分别于术后第6、7、10天发生HAT,均行介入溶治疗,有2例溶后再通,溶后序贯抗凝治疗,1例溶后未再通,并于术后3个月形成门静脉,术后5个月因胆道并发症放置胆管支架。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结论术后早期常规监测患者功能及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HAT,及时行介入溶动脉重建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王振顺刘召波孙力波武聚山林栋栋
关键词:肝动脉血栓形成肝移植介入溶栓预后
超声造影在儿童移植术后动脉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儿童移植术后动脉血(HA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儿童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移植术后HAT发生情况,比较HA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高度怀疑HAT者17例,CEUS诊断HAT者9例,其中CEUS提示HAT的9例受者均经CT管造影(CTA)或手术证实诊断。HAT的CEUS表现为动脉动脉期乃至门静脉期在门静脉周围未见显影,4例HAT患者发生细胞坏死,CEUS表现为内造影剂无灌注。结论CEUS在儿童移植术后HAT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传统CTA相比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潘宜鹏高农李威徐剑任秀昀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
小儿移植术后急性动脉血和狭窄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小儿移植术后急性动脉血和狭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及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 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对8例移植术后急性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 HAS)和动脉血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患儿进行了介入治疗。所有患儿中, 男4例, 女4例;中位年龄为9. 5个月, 年龄范围为5~17个月。原发病为胆道闭锁6例, 隐源性硬化1例, 母细胞瘤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对2例HAS患儿行球囊扩张治疗, 6例HAT患儿行动脉内溶、球囊扩张、支架取及支架治疗。对患儿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并总结。结果 8例移植患儿中, 2例为HAS, 6例为HAT, 发生时间为移植术后2~14 d, 中位时间为8. 5 d。所有患儿经介入治疗后均恢复管通畅, 术中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所有患儿随访至2020年3月, 3例死亡, 另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 范围为6~86个月。对2例重度HAS患儿进行球囊扩张后, 分别随访6个月和7个月, 患儿动脉通畅, 无介入相关并发症, 无胆道并发症。6例HAT患儿经介入治疗后, 1例再次闭塞, 继续给予抗凝治疗, 其余5例动脉通畅;该6例患儿中3例随访动脉通畅, 但分别于术后36 d、40 d和11个月死亡, 死亡原因2例为重症肺炎, 1例为消化道出;余3例出现移植术后缺性胆道并发症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并拔管, 截至2020年3月, 3例患儿已存活时间分别为25、38和86个月。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实现动脉的长期通畅性, 虽然还会发生胆道并发症, 但是仍可有效延长供存活时间, 避免再次移植或延长再次移植时间。
高海军陈光王浩伊正甲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狭窄血栓形成介入治疗

相关作者

郑树森
作品数:1,406被引量:4,377H指数:2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癌肝移植
周宁新
作品数:342被引量:2,79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胆管癌 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梁廷波
作品数:525被引量:2,879H指数:2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胰腺癌 肝移植术后 肝癌 肝脏移植
何晓顺
作品数:810被引量:2,04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器官捐献 原位肝移植 肾移植
沈中阳
作品数:902被引量:2,24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活体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