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9篇“ 肛管直肠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重度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重度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盆底中心明确诊断为重度直肠前突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肛管静息压升高15例(39.47%),正常20例(52.63%),降低3例(7.89%);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5例(13.16%),正常9例(23.68%),降低24例(63.16%);排便弛缓反射正常15例(39.47%),异常23例(60.53%);直肠排便压正常10例(26.32%),下降28例(73.68%);直肠初始阈值升高11例(28.95%),正常27例(71.05%);直肠排便感觉阈值升高15例(39.47%),正常21例(55.26%),降低2例(5.26%);直肠最大耐受量升高3例(7.89%),正常26例(68.42%),降低9例(23.68%)。肛管静息压与慢性便秘严重程度量表(CSS)评分呈中度正相关(P=0.007,r=0.429),排便弛缓反射异常与CSS评分呈中度负相关(P=0.019,r=-0.329)。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3例(7.89%);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5例(13.16%)。结论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肛管直肠动力学分析,以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手术及术后康复方案。
许新意王梦杰薛雅红丁艳马好王兴宝樊志敏王小峰
关键词:直肠前突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功能性排便障碍直肠前突修补术肛管松解术盆底肌肉训练
内镜下痔静脉套扎术前后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内镜下痔静脉套扎术对内痔及混合痔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内痔及混合痔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套扎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并纳入健康人员40例,设为健康组。对比健康组和观察组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前与健康组在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出显著优越性(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痔及混合痔对肛管直肠动力学具有一定影响。内镜下套扎术在针对内痔的治疗实践中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其对肛管直肠动力系统的扰动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在内痔患者的治疗选择中占据了更为显著的优势地位,应用价值较高。
唐瑾李星海曾玲顾秋平温建军谢宁生
关键词:肛管直肠测压肛管直肠动力学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加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及对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加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4.19±0.52)分、(2.89±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4±0.69)分、(3.76±0.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观察组出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小于对照组,直肠最大耐受量少于对照组,直肠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加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出血量,改善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安全可靠。
姚露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液
145例直肠脱垂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分析
2022年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通过评估括约肌功能、直肠感觉功能、排便协调性以及直肠动力评估患者肛门功能。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于我院就诊的145例直肠脱垂患者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数据,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肛管静息压下降者119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者126例;排便弛缓反射异常110例;直肠排便压下降119例。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除了通过切除或恢复正常解剖来纠正直肠脱垂,还需改善患者便秘或失禁的功能异常。直肠肛门功能可以根据客观指标即肛管直肠动力学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丁艳
关键词:直肠脱垂个体化治疗方案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治疗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每组20例。4组均给予相应治疗6周,比较4组患者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QOL)评分、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初始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肛管随意弛缓反射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与常规治疗+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治疗后肛管直肠抑制反射值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与常规治疗+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
罗育连罗宏标唐清珠唐清珠陈鸣旺李国民
关键词:电针疗法生物反馈肛管直肠动力学
肛门瘙痒症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肠黏膜感觉受体表达及艾灸干预的研究
背景:人类对肛门瘙痒症的认识最早可以追索到古埃及时期,目前是仅次于便血而就医的肛肠外科第二大主症,大部分的肛门瘙痒症均为原发性瘙痒。我们对其发病机理知之甚少,对于这个古老的疾病,何种原因导致肛周的潮湿渗漏刺激肛周皮肤的感...
徐利
关键词:肛门瘙痒症温和灸TRPV1
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符合诊断的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组,电针组(33例)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反馈组(33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在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情况及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CS)、ODS评分及便秘生活治疗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电针组与反馈组比较,CCCS评分、ODS评分及PAC-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初始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各项数据明显改善,优于反馈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罗宏标彭昌能李国民唐清珠陈鸣旺
关键词:电针八髎穴功能性排便障碍肛管直肠动力学
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45例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陈鸣旺高舒影罗宏标
关键词:八髎穴长强穴肛管直肠动力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低顺应性水灌注式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11例患者和10例健康女性的肛门直肠压力,比较其差异。结果:患者的肛门排便弛缓反射、括约肌功能长度以及直肠排便压等明显异常于健康女性(P<0.05)。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管收缩反射/抑制反射、肛管舒张压、直肠敏感度以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学异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盆腔功能障碍,值得关注。
王满田萍刘妮妮余莎刘明铭
关键词:肛管直肠测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
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法评估肛裂内括约肌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法评估肛裂内括约肌选择性部分切断术与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裂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的方法,B组采用内括约肌...
李晓萍
关键词:肛裂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

相关作者

罗宏标
作品数:22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反馈 八髎穴 生物反馈治疗 肛管直肠动力学 盆底失弛缓
陈鸣旺
作品数:25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STARR 生物反馈 八髎穴 直肠脱垂 生物反馈治疗
董平
作品数:16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二龙路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脱垂 肛瘘 手术 外科手术 肛管直肠动力学
唐清珠
作品数:32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STARR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痔 八髎穴 生物反馈
李国民
作品数:10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痉挛性偏瘫 冲击疗法 肌张力 肛管直肠动力学 脑卒中后